分享

江心妙对书联俱佳

 陋室书屋2 2015-02-18

江心妙对书联俱佳

2006-11-13 19:03 来源: 温州日报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悬挂在江心寺大殿门口的著名楹联,据传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现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方介堪所书。凡随团到江心旅游,导游总会津津有味地给大家讲解一番。同样的字,...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悬挂在江心寺大殿门口的著名楹联,据传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现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方介堪所书。凡随团到江心旅游,导游总会津津有味地给大家讲解一番。同样的字,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含义,可谓妙趣横生,写出了江心潮涨潮落的美丽景象。

类似的名联诗联,江心历史上原本还有不少,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多有兴废,十年浩劫破坏尤甚,大量碑刻、楹联、匾额被毁,给江心留下了许多缺憾。

然而今年国庆期间,由17位名家书写的名联赫然悬挂在江心屿亭台楼阁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金秋文化节的一大亮点。

联因书而增辉,书因联而流传。楹联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传统建筑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宫廷官邸还是寺庙道观、亭台廊榭或者楼堂馆阁,凡名胜古迹如果没有对联,便似乎不太完美。前年,我受托为江心屿编写楹联规划方案,共选出50余对,内容大多从历代名家题咏或现存的老对子中选择。后经请教名家,反复斟酌,今年选定第一批17对,邀请当代全国著名书家,其中也包括有影响的温州书家书写,力求书联俱佳,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现在,让我们循着历史遗踪来欣赏、领略江心屿的妙对和法书——登上江心屿,迎面便是一块巨石,上题有“孤屿”二字,为清咸丰进士、温处道观察方鼎锐手书。左侧便是廊亭,前几年新建,供来往游客憩息。廊亭正面悬挂着北宋杨蟠的联句“一城仙岛外双塔画图中”。杨蟠于宋绍圣二年来温州任知州,在任虽仅两年,但勤政爱民,对温州山水和民俗曾作“永嘉百咏”。如“水如棋局连街陌”、“最忆是温州”等句均出于此。这副楹联出自其五言律诗,对偶极工,将孤屿视为仙岛,意境缥缈,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题者为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朱关田先生。朱先生特擅草书,用笔简约,线条凝练,书体独具一格。亭的上方有“宛在水中央”匾额,句出自诗经,题孤屿真是恰到好处,由清代张元绶所书。在该亭廊东侧,有中国美院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祝遂之先生书写的“拄锡杖时成院落安蒲团处即蓬莱”,句出清戴作鼎题江心寺诗,书法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浑穆中见轻灵。

在文信国公祠门口,有一对原木质地,中填白色的楷书对联:“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为乾隆进士、一代大家阮元所书撰。此联根据市博物馆所藏的碑刻拓片翻刻,内容描述了南宋末年文天祥孤身渡海来温,招兵买马,欲匡复宋室的情景,联语气势雄伟而悲壮。阮元书法源出二王,尤得虞世南之精妙,法度高古,为历代书家所推崇。在文信国公祠内还有不少楹联碑刻,由启功、王蘧常、沙孟海等先生所书。

在文信国公祠东侧有浩然楼,清人李芝龄所撰长联:“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日芙蓉晚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悬在一楼厅堂。

江心寺为千年古刹,始建于南宋绍兴七年,由青了禅师率众抛石填川而建,故名中川寺,后被赐为“高宗道场”。岛上原先还有龙翔寺和兴庆寺,后三寺合一均归称江心寺。历代文人咏江心寺诗作甚多,现江心寺内的对联和文天祥祠内的对联均为“文革”后修复,上世纪80年代初由方介堪先生、林剑丹先生和木鱼法师向全国征集而来。这些书法楹联如今已成为江心十分珍贵的文化瑰宝。此次,在江心寺门口左右二厢的柱子上,分别新增两副对联。一为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薛季宣的“二江涵古寺双屿耸平沙”,由著名书家鲍贤伦先生用古隶书之;另一联由温籍青年书家戴嘉妙所书,句出明万达甫游江心寺诗“清磬龙听法空阶月送潮”。

澄鲜阁门口,有谢灵运“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妙联,金鉴才先生用行楷书之。金先生为中国第一代书法本科生,能诗书画印,人称才子。

谢公亭又称江亭,传为谢灵运登孤屿观海处。此亭初建于唐,李白有诗:“江亭有孤屿,千载迹有存”。杜甫在《送裴虬尉永嘉》中也有“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之句。江亭乃历代诗人追忆谢公处,因年代久远,屡毁屡建。今亭为上世纪50年代重建,“谢公亭”篆书额为温州金石名家谢磊明先生所书。今所悬二联,一为著名书法家林剑丹先生所书杜甫诗句“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另一联为陈忠康所书,取自温州明弘治榜眼王瓒诗句:“两峰涧合原清老孤屿诗多首谢公”。王瓒有《瓯滨文集》传世,集中题咏孤屿诗作多达55首,可谓孤屿题诗之最。

江心屿原面积极小,长不过2000米,宽不过500米,而今面积增加数十倍。在新建景观中,有夕照堂、怀青亭、小飞虹、盆景园及茶楼等。夕照堂依盆景园而建,面向瓯江,遥对翠微,因江心十景“翠微残照”而名,以展示江心诗词文化为主。其左围墙上有杨景艺先生所绘的温州古城百景图,右围墙则是江心屿历代题咏诗。约70多米的长廊上,题写着自谢灵运至晚清和民国时期名家诗作300多首,形成一条绵延的诗脉。夕照堂碑廊东入口处,有苏渊雷先生撰、我市书协主席何元龙先生所书的隶书长联:“孤屿媚中川谢客高吟诗意好龙宫分片席梅溪苦读斗光寒”。此联中的龙宫是指原两屿未填合时之间的龙潭,宋林景熙题江心寺诗中有“佛借龙宫三百年”之句,王十朋字梅溪,曾苦读于江心,有读书台遗迹。此联将江心的人文地理和典故皆融其中,奇妙无穷。“夕照堂”三字为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先生所题。在该堂的圆柱上,有上海书协副主席戴小京、南京艺术学院书法博士生导师黄?和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生导师邱振中先生所书的作品。在盆景园门口和茶楼柱上,还分别有上海刘一闻和我市陈出新先生所书的对联。

阳光草坪的路边建有一座双连亭,两亭连体,寓意江心原分两屿,后经青了禅师填川合一,故亭取名为“怀青亭”。额由我市书家马亦钊先生用隶书题写。两边挂着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先生的草书联对:“不与人间连世界却从水上结楼台”,出自温州明正统状元周旋题江心寺诗,书法笔走龙蛇,蜿蜒游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振濂先生所书:“来去沙汀雁兴衰早晚潮”,选自清代大诗人袁枚题江心之句,悬在小飞虹亭廊的中央。此处还有明何白所书“饭后逍遥地”一匾。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文天祥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江心留有千古绝唱。孤屿与罗浮相对,“罗浮雪影”为江心十景之一。在东塔北侧江边建有“来雪亭”,郭沫若先生题匾。亭中大篆对联由温州大学教授、学者书家张如元先生所书,用笔浑厚,字体端庄。除上所述外,在江心东西双塔处的凉亭上,还有数副楹联,分别出自我市书家汪廷汉和陈步宣先生之手。

环岛赏联美不胜收。今天,当我们登临孤屿,赏其月、听其涛、闻其钟、吟其诗、品其联的时候,感受是如此美妙。江心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更是未来的。让我们大家共同呵护江心这片温州极为珍贵的文化净土,使其永远不失“一城仙岛外,双塔画图中”的蓬莱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