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字画、古家具热之后,古书收藏热正在逐步到来,而点石成金关键看功底——— 一年多来的大牛市赚钱效应不断扩散,银行的储蓄存款也不停地往外“搬家”,买基金、炒股票、做黄金、炒房子……人们投资理财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多数老百姓而言,要想在这些投资市场赚到钱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我们特地找来了一些投资于各个领域的“民间高手”,这里面既有千万身家失而复得的农民股王,也有抽身股市投奔金市的浙江商人,让他们给您讲讲自己的投资故事,谈谈多年来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并附上专家的点评,希望对您的投资有所帮助。 投资故事 古书由于易毁难存,资源不可再生,存量越来越少。李洪啸认为在瓷器、字画、古家具热之后,随着收藏者品位的提高,古书收藏热正在逐步到来。他说,文人玩古玩到最高级,必然是玩文字(即各种文字载体)。 古书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经济)价值”,但不是所有的古书都“值大钱”。李洪啸总结说,总的来说所有藏品的通则是讲究“真、精、新”。因为自古以来,好东西会被精心爱护,很多好的古玩,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除此以外,还有古书收藏的特有原则: 此外,特殊内容(如禁书)、知名度高的书的早期印本以、精印本及殿刻本、官刻本、名家刻本等较珍贵。名家批校本或收藏本价值高。白纸比黄纸价值高。 李洪啸表示,像这种藏家,开发独特的领域,其藏品对历史、文化的保留和研究贡献最大。因此,所谓收藏,“不用跟着别人玩”,最好有自己的特点。这样,投入资金小,效率高,获得的满足感强,如整体转让,也容易获得经济的高收益。他自己多年前开始培养女儿的收藏意识,鼓励她收藏铅笔,“见了没有的铅笔就买或交换”。目前,十多岁的女儿已经藏有200多根不同功能、不同年代的铅笔,包括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一届人大专用笔、70年代专在屠宰好的猪肉上做记号的笔、写后无痕用水抹后显现字的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密写笔等。 文章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