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德行录 前排老者右二为张景山,后排左三为张俊杰 一 祖父南江少儿贫, 八岁随母到南郑; 拔水耕耘海子坝, 鹿头堰上敲锣人; 乡里闻名大汉子, 五男二女子嗣盛; 财主仗势欺邻里, 望子读书跃龙门。 父亲刻苦上农职, 无钱受辱欲当兵; 徒步西乡赴镇巴, 茶馆白氏劝学成; 情动校长赵宝茹, 品学兼优荐贤能; 不去淞沪学兽医, 即上西安习农林; 枫茨尔主林务局, 翻译撰文秦子明; 毕业还乡鸣鞭炮, 表叔披彩笑簇拥; 兼任两区指导员, 开辟苗圃植桃林。 母乳抚养秀清姐, 文杰读书到联中。 二 张家坪村三结义, 大伯汉中修国文; 清平寺厢教童子, 乡吏欺凌乃从戎; 转战嘉善传家书, 杰三归国叙南京; 抗战西迁办垦区, 派骑邀约上黄龙。 拜见元老朱庆澜, 押运巨银济难民; 绿林三枪报平安, 热饮鹿血李称雄。 拒绝大员谋私计, 护送小瘘还西京; 六十一岁书长联, “国华灿烂”赠丹青; 妙手“依样画葫芦”, “籍博一笑”传心声; 欲看宝塔公作美, 贤婿名望遐迩闻。 惊悉酒坊曲生变, 五叔发火祖父病; 民国二十九年冬, 省亲还乡到黎坪; 或见秘书贪山货, 亦谏局长处处慎; 水源管理驻黄官, 周至黑河守秦岭; 不幸安汉陷魔掌, 复兴中学转密信; 独夫民贼杀无辜, 米仓古柏忧成焚。 期望逸仙还神州, 国泰民安家乡荣。 三 喜看城楼插红旗, 乐从子明佐新政; 选址西街林业局, 爬山涉水护森林; 沔县营造河岸树, 唐藏修渠水利兴; 还去西北调树籽, 飞播荒山育杜仲; 防火护林第一线, 西乡灾区查原因; 岂料触及贪官痛, 上下勾结捏罪名; 非难民革伐异己, 指斥反党“戴铁绳”; 内查外调无纰漏, 暗递黑档送牛棚。 狂犬吠日光芒在, 愤然返乡留自尊。 四 二十六年入另册, 沉冤莫白诉无门; 饥寒交迫寻故知, 捉襟见肘冷彻心; 拆房难糊三老口, 摧眉告借何人悯; 浩劫游斗抄家室, 惊魂不附大姐身; 株连子女亲戚远, 伯父提携手足情; 泣别独子去天涯, 翘盼春风吹又生。 辗转反侧犹困兽, 忍辱负重待黎明。 五 宫闱政变乾空转, 平反改革思中兴; 掐指花甲换日月, 儿还故乡父子欣。 二姐患病送西安, 求医觅药难忍痛。 子孙陪行到邵伯, 南京拜谒中山陵; 溯江西去上庐山, 江夏三峡抵重庆; 惜未探访老同学, 小看负义轻亲朋。 心怀江河水长绿, 情系大山架彩虹; 时劝儿孙多读书, 立志高远利民众。 六 足遍汉中十三县, 秦岭巴山格外亲。 八十敢攀峨嵋山, 夜宿僧院洪椿坪; 早起想看佛光照, 云翻雾罩游金顶。 两江会合激流处, 乐山大佛留合影; 都江堰头濯清水, 二王庙里敬李冰。 盛夏乘凉颐和园, 趵突泉水心潮涌; 高密访友书“龙”字, 栈桥午时与潮平; 乘风破浪到上海, 洋面清浊一线分; 曾梦漓江泛扁舟, 无暇西湖朝灵隐。 袖携卓笔难酬志, 但上长城啸天吟; 八达岭上观九州, 五湖四海揽风云。 人间别易聚时难, 天伦一刻值千金; 忱盼后辈齐努力, 继往开来多才俊! 张俊杰2005/10/03/12:15于协税 张景山(1911.01.28. - 1995.10.03) 字仰贤,南郑协税镇(原旱麓乡)张家坪村人,汉中农职校毕业,校长赵宝茹推荐,赴西安杨虎城主政、林务局长芬茨尔在西北大学附设的“西北林业干部培训班”学习毕业,分配至南郑县汉山、黄官两区任林业技术指导员,在青树镇五道岭设立苗圃,采用先进科学育苗方法推广优良品种,是汉中最早设立科学育苗推广良种的苗圃。 抗日战争时期,经少将张鸿儒介绍,随同西部开发先驱安汉和秦子明,前往西安拜见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长朱庆澜将军,建设收容沦陷区难民的黄龙山垦区管理局,继回到汉中草创黎坪垦区管理局,至安汉蒙冤遇难。1949后应新政府建设需要,随秦子明筹建南郑专区林业局和汉中民革筹备组,营造汉江护岸林和道边林,采种飞播封山育林兴修水利,足迹遍及汉中秦岭巴山各县,一生献身林业和救助难民,信仰孙中山三民主义。1958年蒙冤,1982年平反。
“人间别易聚时难,天伦一刻值千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