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敌工站的背景及作用 玄述贵 1942年9月27日,日军在土桥率领的第十二军团命大熊支队在东昌、莘县,石田支队在聊城、巨野、济宁,高原支队在濮阳,分别集中兵力,于拂晓向以范县单堂为中心的共产党鲁西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妄图把共产党政军一齐歼灭。八路军获得信息,立即采取化整为零、化装转移的方式,突出了合围圈。八路军二分区政委曾思玉率领部分队伍在寿张甘草烟堆(今属台前县)与日军石田支队展开迂逼战,这次突围虽然胜利。但八路军受损失也很严重。据《华北治安战》记载,在这次反“铁壁合围”中,八路军政人员牺牲1252人,被抓去1250人。继之日军到处安据点,“扫荡”,“清乡”,并派遣大批特务瓦解共产党革命力量,使八路军处于非常困难时期。八路军为了反“蚕食”,反封锁,开展抗日救国的新局面,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决定成立敌工站。派出大批坚强的革命干部到各县建立敌工站。敌工站为军事派出机关,属双层领导,在军事上叫敌工站,在县叫敌工部,主要任务是分化瓦解敌军,利用各种方式和各种关系,采取打进去,拉出来的办法削弱敌伪军力量。当时,每做通一个伪军人员就发给他们一个“同情证”,即同情抗Ft的意思。“同情证”长3寸,宽2寸,红皮.封皮题“同情证”,证内画关羽像,像中画一红心。两边写有“身在曹营心在汉”字句,署名冀鲁豫军区。凡伪军持有此证者,被俘后均给予宽大处理。所以每个伪人员取得“同情证”如同护身符,暗自珍藏,大部分伪中队长,分队长,伪兵乐意得到“同情证”。由于敌工站工作做得好,为八路军瓦解伪据点和解放县城起了重大作用。
|
|
来自: 文化龙乡 > 《濮阳文史资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