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的灯盏(散文)转载

 深山木槿 2015-02-19

除夕的灯盏(散文)

孙柏昌

 

小时候,渴望年。

年,是芬芳的,母亲会做许多好吃的。

年,是新鲜的,鲜艳的年画、对联与福字贴满了家;还有,自己会穿新的衣服。

年,是明亮的,亮的晃眼,家里亮起了太多的灯盏。

堂屋的北墙挂起了家谱。八仙桌上摆满了祭品:馒头、菜、酒什么的。有香炉、烛台,香炉是芬芳的烟缕袅袅升腾。烛台上亮起了两个很粗的大红蜡烛,蜡烛有金色的字,富贵吉祥,年年有余什么的。那蜡烛真亮,整个堂屋都在颤抖的烛光里晃动。

除夕夜,逝去的亲人会回家。烛光照亮家的路。

家里,还祭典着许多神灵。

大凡灯盏亮起来的地方,都有一个神的牌位。

堂屋的东墙壁、灶台上方,有灶神。南屋的后墙壁有一个神龛,是月神。那是用青砖彻成一个长方形的小洞。记得的,麻雀曾经在那里筑过巢。春节,父亲会攀上梯子,清除麻雀留下的污迹,让月亮神也过上一干净亮堂的节。东厢房里供着的是财神。

户外的粪堆上,插着一把玉米高粱的秸子,燃烧的火光,是对农神的祭典。当然,家里的存放粮食的囤子里,还放着各式各样的面蒸的小动物:蛇、刺猬,牠们也有着神灵的意味在。那儿,也要放一个烛台的。

整个村落共同拥有的神,关帝庙、土地庙。除夕,

那神很多,多的让小孩子都数不过来。家家户户都会去送一盏灯。

万物有灵。中华民族是一个泛神论的民族。

每一株花草蔬菜,都是自己的生命。据说,有人测试过,在蔬菜大棚里,放送优美的音乐,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拜年的人便在灯影里晃动了。

小时候,我们提着灯笼拜年。

记得的,家里有两个灯笼。一个是圆的,用铁丝编织成网状的;另一个是方形的,木制的。灯的外面贴上印着吉祥图案的纸。铁灯笼是男人的;木灯笼女人用。那一盏盏灯笼是地上流动的星星,温暖了幽暗的村落。天上,清冷着数不清的寒星。

后来,灯笼变成了马灯;再后来,马灯变成了手电;再再后来,村落里有了路灯。

除夕未到,小区已经早早的高起各式各样的霓虹灯。

炫目的斑斓,我会有点陌生。

我会想起童年那一盏盏烛光,烛光散发一种特别的芬芳。

我喜欢静静的听,蜡烛燃烧时那细微的声响。当我用香去拨掉灯芯的时候,奶奶说:

别动!看看会烧成什么样的。

蜡烛的灯花预示着来年的年景。

除夕的灯盏,有着神的意味。有许多禁忌与敬畏。

人,总得信点什么。为了灵魂的安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