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附子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19
 古代的温热性止痛方,适用于以身体剧痛、恶寒、便秘、舌苔白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伤寒论》)
       【常用剂量】大黄10g,附子30g,北细辛10g。
       【煎服法】以水1500ml,先煎附子1小时,再放入细辛大黄,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十)
       【体质要求】形体较壮实而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剧痛难忍,便秘。常伴有自觉恶寒、手足厥冷,舌质暗,舌苔多厚或水滑等。
       【适用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病、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肠梗阻、腹股沟疝、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心绞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脉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睾丸炎、外伤性睾丸炎、附睾结核、龋齿疼痛、牙周脓肿、扁桃体炎、咽部脓肿、麦粒肿、角膜炎、结膜炎等。
       【加减法】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易肌肉酸痛、反应迟钝者,合葛根汤;汗出而肿、手足麻木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脸红、腰背疼痛、下肢皮肤干燥、舌紫暗者,合桂枝茯苓丸;伴有胆囊炎胆石症发作、发热疼痛者,合大柴胡汤。
       【注意事项】本方用药比较峻烈,多用于疼痛重症。普通的疼痛,不宜轻易使用。方中的附子量比较大,应先煎1小时以上,同时,配合生姜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