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大的祝融部落何以分崩离析

 荷香月暖 2015-02-20


强大的祝融部落何以分崩离析

———兼论远古的农耕与狩猎民族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我们以往的史学家的主流观点以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的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作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的“万山之祖”或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这本无可厚非。毕竟以什么时期作为文化起源。然而,把人类起源于玉昆仑,就会造成蚩尤、祝融等称号的部落从昆仑雪山迁徙东部、南方就不适合了,而且也会无法理顺重黎部落的分化与蚩尤部落的关系,无法对南方考古中的远古文明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

    昆仑山口地处昆仑山中段,亦称“昆仑山垭口”,是青海、甘肃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然而,我多篇文章结合当今考古,都在揭示人类起源于古苍梧一带。

      我在江永女书的起源》一文论述:“《水经注·河水》说'东海方丈,亦有昆仑之称 《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九嶷山,又名苍梧山。 与《楚辞》中的昆仑相呼应,最早以苍梧为神山,是古'昆仑’,又称'昆吾即与'苍梧’、'苍龙音义同转。”;《山海经·海内南经》(卷10)“苍梧之山”句下郭璞注曰:“即九疑山也”。《水经·湘水注》(卷38)亦载:“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流山,西流迳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苍梧神山才是人类最早起源的古昆仑。

一、考古结合有关文献,论证耕种民族的人体矮小

1赣巨人的记载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文曰:“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古本作'见人则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海内南经中,“赣巨人又称'袅阳’。”对此,晋代硕儒郭璞注曰:“《尔雅》云,拂拂。…海内经谓之赣巨人。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

《山海经》中也讲到了“盘瓤”的故事,从人类体质上看,瑶族和舍族与我们的现代汉人没有什么差别,而赣巨人(山都)却是身材矫小,·肤色黝黑的人种。赣巨人除了称山都外,按袁注尚有“山操、山掺、山魅、山魁”等等称呼,而以山都最常见,实亦为山都的派生异称。《赣州府志》记述于都县君山作“……每风雨后,听鼓吹声,山魁、木客为之唱舞”。

    《太平寰宇记》载:“汀州……地多瘴病,山都、木客丛萃其中。”,《太平御览》载:“《述异记》云:南康有神,名山都、形如人,长二尺余,黑色赤目,发黄披之,于深山树中作巢。……赣县西北十五里,有古塘名'佘公塘’,上有大梓树,可二十围,树老中空,山都穴焉。宋元嘉元年,县治民袁道训、道灵兄弟二人伐树取巢还家。山都见形谓曰:'我处荒野何豫汝事,巨木可用岂可胜数,树有我巢,故伐倒之,今当焚汝宇,以报汝之无道夕。三更火起,合宅荡尽。”。

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一木客条云:“《异物志》曰:庐陵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云是木客所化.”,“编排鸿木客”的木客,当指这种木客鸟。“木客所化”句,可反证木客是人类。也说明木客有两层意义,即人类和鸟类的名称,当区别之。对此,《赤雅》上卷木客条有明确记载:“予家罗浮有鸟各为一色,五色毕集,必兆嘉宾,鸟名木客,与此(指木客人)不同。”

《南康记》曰:“山都形如昆仑人,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眼张口如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瞰之。’,“昆仑人”即黑人。这条文献可作“黑身有毛、见人则笑”;《中肃纪闻》云:“州初置长汀,长汀大树千余株,皆豫章迫隘以新造州府,故伐斩林木。凡斩伐诸树,其树皆枫松,大径二三丈,高者三百丈,山都所居。其高者曰'人都’……人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子妇女自为配偶。……尽能人言,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亦鬼之流也。”《异物志》也载:“庐陵大山之间,有山都,似人裸身,见人便走,自有男女,可长四五尺,能叫唤,常在幽昧之中,似魅魅鬼物。”,这里的山都高度是“可长四五尺。”《太平寰宇记》在引此条时则称;“大山穷谷之间,有山都人。”明确其为人。

文献说明山都也是人形(即黄发黑肤矮身),有语言(责问袁氏兄弟伐树取巢),有复仇意识(半夜纵火烧袁氏房舍);有居所,即巢居。这显然是人类行为。

《太平御览》卷四十八载:“《舆地志》曰:虔州上洛山、多木客,乃鬼类也,形似人,语亦如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能研杉杭,聚于高峻之上,与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交关者,前置物杭下,却走避之。木客寻来取物,下仿于人,随物多少,甚信直而不欺。有死者,亦哭泣殡葬,尝有山行人遇其葬日,出酒食以设人。”又卷八百八十四载:“邓德明《南康记》曰:木客头面语声亦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高岩绝峰,然后居之,能砍榜牵著树上聚之。昔有人欲就其买榜,先置物树下,随量多少取之,若合其意,便将去,亦不横犯也,但终不与人面对交语作市井。死皆知殡敛之,不令人见其形也,葬棺法,每在高岸树抄或藏石案中。南康三营伐船兵往说,亲睹葬所,舞倡之节虽异于世,听如风林泛响。声类歌吹之和。”

     江西赣州,南北朝曾称南康郡,后又名虔州。邓德明为南北朝时赣南人(据《于都县志·文苑》载为于都人),所作《南康记》实为本地人记本地事。可见木客具有人形和语言,不仅能劳动(研杉砍榜)做交易(“默商”形式),还有住所、葬俗和歌舞。但不愿与外人见面接触,即“近则藏隐”,“终不与人面对交语作市井。”这恐怕与其被其他民族的欺压或驱逐有关。

    对上洛山(今兴国县境内羊山)的木客,《太平寰宇记》除了同前引内容外,尚载木客:“尝就民间饮酒为诗云,'酒尽君莫沽,壶顷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对此,苏东坡《八境图》诗之八中亦有:“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吻又在虔州于都县条日:“君山《南康记》云:……去盘固山北五十里,上是玉台,方广数十丈,又有自然石如屋形。风雨之后,景气明净,颇闻山上鼓吹之声。山都、木客为其舞唱之节。’,这两条文献,进一步娜明木客是住“自然石室”,且能饮酒作诗。可见确系人类无疑。

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众说纷纭,各自提出不同的主张,认为:

、周建华先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说法:认为赣巨人是一种类人类的动物,这种动物就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古猿;万幼楠却认为:根据古代有关赣巨人、山都和木客的点滴史料分析,又将这些记载从人类体质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论证,认为赣巨人、山都和木客是属于同一人种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并得出他们是我国现已消亡了的黑矮人种,即海洋尼革罗系黑人种中尼革利陀族属下的一支;

、“理(即'黎’) ,名曰苗民”。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后 ,苗人在其首领蚩尤的率领下 ,经涿鹿一役 ,被击败 ,蚩尤被擒杀 ,苗人被迫南迁江汉和赣北地区 ;赣南及其周边地区的赣巨人(山都)和木客,就是林氏所述的海洋尼革罗系黑人种中尼革利陀族属下的一支,也是我国古代“百越”民族的组成部分之一。并推测该族在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这些来不及或无法退回海洋的黑矮民族,被追逐和分割包围在华南的一些大山深谷之中(如赣南山区),仍过着与外世隔绝的原始生活。由于生存条件越来越困难,他们或自然淘汰,或被外族追杀,或被强迫同化,人口日渐减少,活动地域日益缩小。

、江西新干大洋洲发现晚商大墓,有人撰文认为其族属跟“赣巨人”有关。有学者认为:“赣巨人”是赣南土著,是舍民和摇人的祖先,“木客”则是首批由北方中原南迁的汉民,意即客家先民

    、“赣巨人”(山都)和“木客”主要活动在以赣南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区的山区。早期可北到安徽、浙江等山区,福建宋代还有木客,广西则直至明代仍有发现,显示呈向西南逐步消亡的趋势。明《赤雅》卷上载:“木客··…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采木,流寓于此(广西)”,据明代邝露《赤雅》卷上木客条载:“木客形如小儿,予在恭城见之,行坐衣服,不异于人,出市作器,工过于人,好为近体诗,无烟尘俗毛。”可见明代尚有木客活动于广西。并说明是矮个子,有衣服、能做精致的器物出售。

     袁康的《越绝书》载:“木客大家者,勾践父允常家也,初徙螂哪,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梓,故曰:'木客’。”这是汉初人记载春秋战国的事。此事在北魏《水经注》中也有载:“浙江又迁越王允常家北,家在木客村··…。”可见木客之名,秦之前便有,何况木客的人类体质不同于汉族,汉族民系中也无将死人葬于“高岸树抄或石案中”的葬俗。

    、江西古文明曾经呈现出灿烂的光辉:樟树吴城商文化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现,证明商文化到达了江西。但从新干大墓中出土的铜器看,大量的青铜器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纯粹的商王朝的铜礼器只占少数。江西的青铜手工业制造,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瑞昌铜岭商代铜矿遗址的发掘,发现了竖井巷道,各种采矿工具,包括选矿用的木溜槽俱已齐备,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矿业遗迹。在我国古代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⑹、在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旧石器晚期及新石器早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野生稻植硅石,以及接近栽培稻植硅石和大量的栽培稻植硅石。说明早期人类生活,多数分布在沼泽或平原与低矮丘陵的交接地带,那里不仅有多种生态系统的食物资源,而且是普通野生稻生长之地,为水稻的培植提供了先决条件。处于萌芽期或发韧期的万年仙人洞的稻作农业是鄱文化的源头,因为自人类产生培植谷类作物的社会需要,进而变成一种社会行动时,文化便随之产生了。大量文献资料证明,鄱阳湖平原自古就是天然粮仓。

     、我认为,黝款短人”和唐代“道州矮民”与赣巨人(山都)和木客属黑矮人种,是没有迁徙一直从事耕种的原始居民,依然属于黎部落。由于没有进行狩猎等运动锻炼,营养缺乏,与外界的婚姻范围小,早婚,遗传变异不大,变得个体矮小。且长期在南方暴晒,形成皮肤黝黑。最后,与迁徙回归的重黎部落即九黎部落融合,一起躲避深山而形成,并逐步改变习俗与体型,身材不再矮小。

2、史书记载的三国“黝款(今安徽南部)短人”和唐代“道州(今湖南)矮民”与赣巨人(山都)和木客属黑矮人种

    “矮奴”,即侏儒。相传,隋炀帝时,永阳县(包括今道县、江永)出了一名叫王义的侏儒秀才,伶俐善辩,插科打诨,深得皇上恩宠,被作为伶优带在身边戏弄取乐。后来,代代因袭,竟形成进贡侏儒制度。至唐,规定“任土贡”,即每岁进贡矮奴一人。因侏儒并不常有,无奈,州官便命人把儿童放在瓦罐里控制生长,造成畸型,进贡时破罐出人,“道州民”饱受此苦。阳城被贬为道州刺史后,哀怜道州人民父子、母子生离之苦,陈词力罢侏儒贡。阳城,生谇不详,字元宗,唐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祖籍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唐德宗年间,当时的宰相李泌力荐其为官,不从。唐德宗派宦官取来朝服绯衣下令更衣召见,并赐帛50匹,才促使其从隐居生活步入政治生涯,出任谏议大夫。有史言:“帝不相延龄,城力也”,阳城因此事降职为国子司业,后又被贬为道州刺史,再又弃官归隐。唐顺宗即位后,曾下诏征阳城回京任职,但此时他已去世,卒年70岁。白居易的《道州民》介绍道州的百姓长得矮小,被地方官当作“土贡”,造成了“生别离”的人间惨象。而阳城任道州刺史后敢于为民请命,打破惯例。道州人民的欢乐之情和对阳城的真诚感激。

    、 据《旧唐书·阳城传》记载,道州的老百姓因水土原因,身材都十分矮小,每年每户都要进贡男子,号为矮奴。阳城到达道州,禁以良为贱,又悯其编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自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

《新唐书·阳城传》标州人感之,以阳名之。阳城因不怕治罪,不怕丢官,抗旨直谏,拯救道州矮民,道州百姓感其思泽,为民作主,特建祠供奉,尊为福神。   

据《道藏·搜神记》记载,福神者,本道州剌史杨公讳成。昔汉武帝爱道州民矮,以为宫奴玩戏。其道州民生男,选拣侏儒好者,每岁不下贡数百人,使公孙父母与子别。省剌史杨公守郡,以表奏闻天子曰:臣按《五典》本土只有矮民,无矮奴也。武帝感悟,省之,自后更不复取。郡人德之,立祠绘像供养,以为本州福神。后天下士庶皆绘像敬之,以为福神。

     白居易(772846)的《道州民》: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市作矮奴年进奉,号为道州任土贡。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宁郡,不进矮奴频诏问;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少者何欣欣。父子兄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民身。道州民,民到如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子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 道州,今湖南道县。现隶属永州,与广西贺州、桂林相邻。县内玉蟾岩1995年出土了距今1万年以前的稻谷遗存,经鉴定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类栽培标本。

   二、人类起源于南方才能够理顺祝融重黎与蚩尤九黎的关系

    《林邑记》也说:“苍梧以南,有文郎野人,居无屋宅,依树上住宿,食生肉,采香以为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有巢氏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过仙山,得仙人指点,受鸟筑巢的启发,发明了巢居我在《苍梧、僚人与粤语的分析研究——粤语的发源地在广西苍梧郡 》一文论证:(《太平御览》卷一七二引)周去非说;“深广之民,结栅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其所以然者,盖地多虎狼,不如是,人畜皆不得安,乃上古巢居之意欤!”《岭外代答》卷四)这都说明巢居起源于南方。人类起源于苍梧一带。《遁甲开山图》:“石楼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传说中的上古时期的有巢氏,出生在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一带);项峻《始学编》说:“上古皆穴处,有圣人出,教之巢居,今南方巢居,北方穴处,古之遗迹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认为巢居开始于南方。从上文文献证明,《太平御览》载:“《述异记》云:南康有神,名山都、形如人,长二尺余,黑色赤目,发黄披之,于深山树中作巢”。亦可证实。远古人类从有巢氏到燧人氏,而燧人氏呢?《太平御览》记载说:“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日月之处,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传说燧人氏所建村庄的遗址就在今湖南常德市澧县车溪乡南岳村一带。史书上也说,燧人氏出生在江南洞庭湖中的一个称作湘山(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的仙岛上。这也证明人类起源于南方,不是后来人类迁徙的玉雪山昆仑。

     我在《祝融部落分分合合的演变--------论董姓部落与重黎、祝融、九黎、蚩尤、三苗、鬼方的变化》论证:从湖南道州寿雁镇玉蟾岩遗址考古发现:距早在3万年以前,就有人生活的道州福岩洞古人类遗址仅6公里;玉蟾岩出土的陶片大约距今约1.4~2.1万年。玉蟾岩遗址还出土了几粒被证明是1.2万年前的古栽培稻,尚保留野生稻、灿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此外,江西万年大源盆地仙人洞遗址:说明在距今1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水稻,同时采集野生稻;在距今7500年左右的地层中发现的水稻植硅石,已经是栽培稻,说明稻作农业已经形成了。特别是浙江河姆渡、江苏草鞋山、湖南彭头山等多处发现了7000年以前的稻作遗存,将浙江河姆渡发现的中国稻作历史一下子提前了近5000年。长江中下游是稻作起源中心之说,中国是世界稻作起源地,已成为全世界考古专家、学者的共识。位于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是长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90008300年(质谱法测得)。陶器制造古朴简单,全部为原始的贴塑法制成,胎厚而不匀,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夹有炭屑,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发现了稻壳与谷粒,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从《苍梧、僚人与粤语的分析研究——粤语的发源地在广西苍梧郡》一文论证:据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早在几十万年至一万多年前,广西大地上就有古人类的广泛活动。今壮族聚居的右江河谷地带,已发现多处六七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留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有不少文化遗物。五万至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桂中、桂南、桂西的广大地区,已发现人类化石13处,文化遗址、遗物分布点100多处。如桂中的“柳江人”、“麒麟山人”、“白莲洞人”、“九头山人”、“都乐人”、“甘前人”,桂北的“宝积山人”、“荔浦人”,桂南的“灵山人”,桂西的“干淹人”、“九楞山人”、“隆林人”、“定模洞人”等,都以发现地点名称来命名。这些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大体是头部颧骨较大而且前突,鼻骨低而宽,鼻梁稍凹,上门齿呈铲形等。

从南方的考古发现,证明人类起源于古苍梧神山,即古昆仑,九嶷山一带;之后迁徙,进入到伏羲女娲的兄妹婚时期,也形成重黎兄妹婚的部落联盟。

我在《祝融部落分分合合的演变--------论董姓部落与重黎、祝融、九黎、蚩尤、三苗、鬼方的变化》论证:“伏羲代燧人氏称帝,史称人皇伏羲化蚕不是化为蚕。是指“重黎”部落的“黎”部落野生蚕驯化成为家蚕。传说伏羲人皇九首,实为伏羲大部落联盟下的“重黎”部落的“黎”部落在伏羲失去酋长之后东迁,“黎”部落当时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是以葫芦为主要粮食,并最早发现培育葫芦的族人,就被众人尊称为瓠民。古代莱又名华,是种莱的氏族,又叫华族,专门培育葫芦的氏族又被称为瓠氏。葫芦又名瓜瓞《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瓠民发现瓠不仅可食,还可作器物用。巨瓠剖之为舟作船,名盘瓠舟、天盘舟;小瓠剖之为盘、为瓢为勺;自蒂开口,为,为,用以盛水;自蒂上下截半,为葫芦罐,或上段为盖覆之以扣如盖天;下段为,为,为,为,因而名盘瓠、槃瓠。后有九大胞族,被称为九风九英九凤”“九首人面鸟身本是人与太阳合一字,此字亦作”“。又称呼“九黎”,这就是后来称呼的太昊为部落首领,后来人又称呼为“九夷”。今山东半岛篷莱(风莱)、莱阳、莱芜、徂莱、俱是古莱夷聚居地

也因为迁徙,重、黎联姻部落的分分合合,史学专家无法分清重黎的黎与蚩尤部落的九黎的黎,甚至在蚩尤为部落首领时期,也把祝融排除在外思考,也就无法理顺瑶族称呼吴回与盘瓠同族。只有从人类从南方迁徙,不是从雪山昆仑逆向迁徙,才会理顺重黎两大部落同是崇拜火的部落,同是后来成为三苗部落的原因。同样,三苗部落不是全部从中原驱赶到偏僻的地方,而是连同原来居住的黎部落,都全部被驱赶到高山峻岭了。

于是,也就有了赣州,简称赣或虔,“赣”字原为贑,左章右贡,虔城"开化远于唐虞"之称。 

三、农耕与狩猎对三苗蛮夷的影响

    从重黎部落的迁徙,到祝融部落的太子长琴与共工争夺大部落联盟酋长失败之后,再次向东迁徙,与原来迁徙的黎部落汇合,成为九黎,蚩尤成为首领。这个大的部落联盟,势力范围很广,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故《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也就是原来属于神农氏大部落联盟之内。在炎帝神农氏衰落之时,异军突起,而祝融部落是重黎部落,是重与黎的部落,在于黄帝之战以后,祝融部落仍成为黄帝倚重的主要力量。

从祝融部落的分化,证明当时的重黎部落已经有了发达的养殖技术与种植技术;祝融部落或九黎部落的强大,人口繁衍迅速,其实与稳定的粮食保障分不开。《古董国的变迁》一文论述:《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记载: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左·昭二十九年传》:'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后纪》卷八又云:“有叔安异(裔)封于董,董甫(父同)以豢龙事舜,封于鬷川,别为 鬷邑,更为关龙,音豢龙。豢龙同关龙,龙逢其后也。廖、董、关龙,则夏灭之,鬷则商灭之。”。《国名纪》丙卷:“董姓豢龙在滑之韦城。古城内有豢龙井。”又曰:“豢龙井在韦故城内,有古记云'左右直殳上日汩木下八十一口’。”陶丘(在今山东定陶西南。《书·禹贡》:济“入于河,溢为,东出于陶丘北”, 现在的山东定陶附近)。韦城县(隋开皇六年(586)析白马县置,属汴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而陆终的二儿子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可见古董国包括山东濮城、山东定陶附近、河南滑县东南、山西古鬷川等地的大范围。后来由于管理的人员增加,必然导致古董国的范围由于受到新的其他姓氏的进入而逐步缩小至山西古鬷川一带。或者是由于氏的称呼改变而变化了范围。最后变成了小国。从这论述中可以看出:豕韦、豢龙等都是养殖

九黎部落当时有了先进的冶金技术,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骁勇善战,势力强大。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而云:“蚩尤兄弟八十人”(《龙鱼河图》)或七十二人(《述异记》)者,则神之蚩尤又类人间一巨人部族。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这样把蚩尤作为战神。 

   神农氏时期,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易·系辞》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群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淮南子·修务训》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又是对采储果实及螺蚌之肉为主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记忆。然而,转向农耕的部落基本是重黎也就是九黎部落为主,其他的还处于狩猎为主,这样,由于人类的狩猎活动与战争的频繁,人的体型发生了变化,狩猎的民族身体强壮高大,农耕的人的体型相对矮小,加上在南方生活,皮肤相对黝黑,即上文的赣巨人黝款短人、道州矮民记载一样的身材矫小,肤色黝黑。这应该是长期遗传变异的结果。也因为农耕部落,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由于长期没有狩猎的战争锻炼与农耕人对战争的厌恶,缺乏战争的经验,以及营养等因素,却最后被身材高大健壮的黄帝狩猎族打败。
       最后,以“九黎乱德”进行镇压九黎部落,祝融部落分化。也就有了后羿射日的古代传说,变成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其实就是镇压驱赶了九黎部落。九黎变成害人的九个太阳?强大的祝融部落也分崩离析了。也就《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广韵》释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然,也有在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 ,包括原来居住的部分。韩建业、杨新改认为祝融八姓的分布实际上暗示了祝融族南迁并融入苗蛮集团的具体路线。由于距离遥远,这次迁徙大概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大汶口文化末期时,才形成屈家岭文化。

    《国语。郑语》:“夔越,芈姓别国,封于长江三峡夔门,苗蛮荆濮”。芈姓成为楚国的先祖。

这些人,身材相对矮小,然可以语言相通,相互交流,只是被逼迫居住高山之上,社会的进化对其影响相对缓慢。最后,慢慢与其他婚姻来往,融合进化,不再见到身材矮小之人。

 

 

荷香月暖(QQ353159928)作于201522001: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