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中提琴之美

 浮云感悟港湾 2015-02-20
 
 
  
 
 

柏辽兹 

中提琴与乐队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Op.16)

塔贝亚.齐默尔曼演奏 

艾森巴赫指挥巴黎管弦乐团



塔贝娅-齐默尔曼、艾森巴赫指挥巴黎管弦乐团演绎一曲充满法兰西韵味的音乐大餐。


这个是帕格尼尼邀请柏辽兹作的协奏曲,刚拿到前面创作的一部分时,帕格尼尼觉得提琴部分太少了,拒绝了他,但是柏辽兹在这上面的创作欲罢不能,他就自己根据自己的经历又把这部作品写下去了,就创作成了有四个乐章的交响曲。这是他四部很著名的交响曲中的一部。


+++++++++++++++++++++++++


中提琴是一种弓弦乐器,其音域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其空弦从粗到细依序是c-g-d'-a'。音色相较于小提琴、大提琴显得相对隐晦。平时使用中音谱记号记谱,高音域则使用高音谱记号。


在18世纪中叶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乐团中使用。之后随着弦乐四重奏的兴盛,成为室内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但当作独奏乐器使用则要一直到18世纪后半。


++++++++++++++++++++++++++++


这把“中提琴”演奏太美。

出于女人之手,那种温柔之美,舒缓甘甜都从这把中提琴里流畅出来了。

配上乐队的互应,这真是天籁之音。



☆☆☆☆☆☆☆☆☆☆☆☆



戴文采 ——旅美台湾作家,代表作《今日菖蒲花》《梦与智的旅程》。


从浪漫派跨越到绘画感的现代派,其实留意大利的法国作曲家白辽士当时已经有不被喜爱的抽象感。白辽士这首曲子意义不凡,当时被认为小贝多芬,是白辽士为帕格尼尼作的中提琴交响曲。有一种电影配乐般的环境抒情,和浪漫派抒情有境界的不同,低音较多像写给大地,几乎可以作为二十世纪《远离非洲》。


他比康定斯基早半世纪,更早启发现代派,柴可夫斯基的抒情被定为折衷派,那么比较白辽士和柴可夫斯基也许可以感觉那为人作曲,和为空间土地作曲的转折,充满了画面感,后来的俄罗斯现代派更画面,但我喜欢白辽士,文学的诗意仍多。他后来还为帕格尼尼做了《罗密欧与茱丽叶》。


在许多写给天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曲子中,白辽士可能是最不是让帕格尼尼炫技的,他要帕格尼尼用低音的中提琴,深稳宽阔融入所有弦乐中,你仿佛找不到平常帕格尼尼了,大地之母抒情的自由感,如临现代的自由感,我十分喜欢,推荐给大家了。夏是离别 艾浓 冬日暖手 西湖松鼠 flyingsongs


有时候我认为那种音乐的无主角感,是抛弃了贵族意识,开启人对空间的拥有哲思,进入国民音乐,所以德弗扎克《新世纪交响曲》之为国民乐派是走向现代的,听觉上,白辽士就很像晚四十年的德弗扎克的灵魂。至于贝多芬,早期开了浪漫派,晚年带出国民乐派,不愧音乐智慧的君王。


这里牵涉到对现代派的定义了。雷姆斯基高萨可夫,史特拉汶斯基,康定斯基的绘画式华丽灿烂,仍然有那古典切面的贵族感。真正的现代精神应该是国民乐派。这也是现代民主诞生于法国的原因,白辽士就是那接近自由民主的乐声,和现代一致性最高。


这种自由平等感,和低音弦乐的大量运用有关,擅长歌剧的国家,音乐叙述中高音感和主角感也强,高音听觉是贵族的华丽。法兰西不以大歌剧闻名,有抒情小歌剧,最动人的是香颂,其实是法国艺术歌曲,历史地位的尴尬,法国交响乐最早出现那低音的自由平等,白辽士是代表,其中精神被认为延续贝九。


音乐都是抽象的,随各人自由感觉,白辽士像无人的远镜头,柴可夫斯基是有主角的,如果前者是电影画面感,这就是我感受的现代感了,白辽士因为超前浪漫派,在当时的欧洲乐坛没有朋友,只有雨果等文学家欣赏。绘画感的音乐在当时被认为前卫,那么他应该算创造现代派了。


在这里说音乐,反正都是非专业说欣赏,谈不上评论,但可以作为爱乐者的感受,练了半生声乐女高音,结果对低音弦乐格外动容,大概是高音的审美疲劳。白辽士并没有思考什么自由平等,他应该就是高音审美疲劳,带出母亲河般的新风,在李斯特仍然风靡的年代,确实仿佛遥遥寻找和呼应有天赋人权感的贝多芬。


俄罗斯现代派,感觉上是贵族浪漫的抽象派,也许对当时的抒情和标题叙事风格,多了些当下的现代感。但在永恒的音乐大河中,那实在不算什么。真正的现代精神,应该是曲风预示了帝制结束,直接走入了二十世纪的白辽士和国民乐派,也是贝多芬留下的期望吧。


多半都是写给自己每天思考或文学祈祷。中提琴四五百年都被忽视,莫扎特曾经喜爱。二十一世纪,应该是和自然音更接近的中提琴时代。中提琴比小提琴更具人味,小提琴像艺术品。格外喜欢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曲子,所以找来说说,网路视频就只有这个了,可见中提琴多么寂寞。


西方连美声都偏爱高音,和语言的元音强发声位置高,容易自然抵达头腔共鸣,方便高音奔驰都有关系。中国人说话多口腔音和面腔音,发声位置较低,子音系统复杂的语言习惯,更适合中音乐器,戏曲国乐一向不是太高的音域可以证明。因此未来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必然大量开发中提琴音乐,那世界乐坛的真空区。


二十一世纪由于音乐人才的巨量增加,室内乐团必定成为主流。中提琴大提琴都将翻身了。寂寞了好几百年的孟德尔颂其实是室内乐大师,终于将乘愿再来般大放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