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老师常犯的4个错误,家长们也可以学习!

 qoohappy446 2015-02-20


一、把学习变成全家人的事

  

  自从有了“校讯通”以后,老师们跟家长的联系更为紧密了,当然,孩子们的自由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了。老师们今天要求家长给孩子们报听写;明天要求给孩子加强复习、查漏补缺,准备考试;后天要求没考好的孩子家长,帮孩子分析查找原因(很多家长没那么好脾气,直接骂一顿或者揍一顿);天天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很多家长直接陪着孩子做,这也是部分老师要求的),并且逐项检查,然后签字。很多家长摩拳擦掌,雄心壮志,跟学校老师们“紧密合作”,觉得这样加强管理,肯定对孩子的学习有好处。好处有没有我不知道,等孩子读初中了您还陪吗?高中呢?

  

  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曾经有个6岁不到的小男孩跟我学数学,这是我给他上课时讲的第一句话。不要觉得孩子小,不自觉,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要陪着做。从小就要给孩子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爸妈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工作,二是爱你,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能做好,如果碰到问题,爸妈可以适当协助。

  

  当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如他吃饭睡觉一样,他会自己计划和安排好,他会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建立兴趣。考得差,他自己会难过,会调整;考得好,他自己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喜悦,而自信,完全不需要家长的各种物质激励。吃饭吃得好需要奖励吗?妈妈顶多夸一句。

  

  把学习变成全家人的事,后果就是全家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孩子的成绩是家庭的温度计,考得差,家里一片冰冷,甚至发生责备和打骂事件。这是畸形的,正常的家庭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子。

  

  自从“校讯通”诞生以后,多少家庭因为孩子的学习矛盾激增,生活质量下降!?如果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正确概念,家长尽量不过问或者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多的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有太多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吃不好,睡不香,她们是最苦的,抗战也只有八年,但基础教育却至少有12年。想起这些家长,我都心酸。(在此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真的值得大家好好读几遍。)

  

  二、把作业变成作业

  

  “校讯通”最大的好处,就是家长能及时知道孩子的每一项作业,确保他完成。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老师们还记得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吗?家长们自己扪心自问,连续六年,一放学头上就带个“紧箍咒”——作业!作业!作业!你还会对作业感兴趣吗?孩子们还记得为什么要做作业吗?

  

  偶尔听说过一个案例:两个语文老师,A老师作业不多,却注意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B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更认真,更注意细节。结果小学阶段B老师的班级考试成绩一直超过A老师的班级,大家都很认同和追捧B老师。但最终的跟踪结果却表明,A老师班级的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明显比B老师班级的学生更有后劲。A老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为孩子们想得更远,他布置的作业少,却让孩子们走得更远。

  

  有个家长跟我诉苦,他的孩子本来语文很优秀,换了一个语文老师后,对他的孩子期望更高。新老师给他孩子布置的作业要多些,一旦孩子的作业稍微有点错误,就要被批评;字写得不好,全部擦掉重写;考得不好,被留到最后一个。两个月下来,语文再也没考好,说根本不想再听语文课。可能原来那个老师,用了两年时间才使孩子对语文感兴趣,但毁掉只需两个月。

  

  作业不是作业。多做作业,成绩不一定会提高;少做作业,成绩未必就会下降。孩子们自己在学习中获得了乐趣,或者喜欢某一科的老师,他自己会想办法把知识学得更深刻和透彻,因为喜欢。做作业是一个复习和加深理解的过程,真正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在学习中能找到乐趣的孩子,非常喜欢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作业不是作业,而是开心地去复习和巩固。但是我们很多急功近利的老师,用各种手段,把作业变成了作业,多数孩子们只知道机械地去完成作业,完全不是在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孩子,无论他之前成绩多么辉煌,最终在高考这道门前是要头破血流的。

  

  完成作业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作业是手段(手段可以有很多种),效果才是目的。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逼得孩子们把手段变成了目的,那么,真正的目的在哪里?老师们还记得吗?

  

  三、运算不用草稿纸

  

  有时候我真恨不得把某些小学数学老师抓过来,告诉他们,你们让孩子小学数学年年考满分,不如教会他们一个数学习惯:运算一定用草稿纸!太多小学数学优秀的孩子,到了初中一做就错,一算就错,他自己都满面泪流,痛苦不已。我跟他说,进了初中后运算要用草稿纸,但六年来养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过来的。初中的很多题目,只要你在草稿纸上把图画出来,标注已知条件,然后算一算,答案就出来了,可是很多孩子脑子里根本就没这根弦。

  

  小学的很多数学题目,稍微聪明一点的孩子都能口算或者心算出来,有些需要约分或者运算的题,小学老师允许可以在作业本或者试卷上直接计算,约分过程可以保留,演算过程最后擦掉就是。很多孩子小学读完了,草稿纸没用过几张。

  

  数学培养的是思维和数学习惯,不是会做几道题目,或者小学数学考满分,那没用。高中数学一门课超过初中三年的知识总量,高中随便一道难一点的解析几何题,可能一算就是好几页纸,没有严谨良好的运算习惯和功底,只能望而却步。

  

  前面说的那个小男孩,我给他发的第一本书就是草稿本。7岁的小男孩可以为了解决某道题在草稿本上算好几页,为了解决一些难题,可以自己在草稿本上探索半小时。有了数学能力,成绩不在话下。很多小学的孩子,光有数学成绩,没有数学能力,到了中学,就会被打回原形。

  

  学数学用草稿纸,可以从一年级开始提起,贯穿始终。

  

  四、居高临下跟孩子说话

  

  我没去过迪斯尼乐园,只是听说里面连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如果碰到孩子提问,都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当然老师不需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不然一天下来都累趴下了。蹲不蹲下来说话只是形式,关键是一种“平等”。

  

  我们常常看到放学的时候,总有老师把某些家长叫过来,痛心疾首地说你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家长一边尴尬不已,一边陪着笑脸不断点头…。都放学了,让孩子们开心地回家,好吗?

  

  在学校里,孩子们被管得死死的。触犯纪律会被处罚,作业没做完会被处罚,跳绳没达标会被罚,考得不好会被批评,表现不好会被留下…甚至还有学校为了迎接领导检查,课间要求孩子们坐在位置上不要出教室,甚至连厕所最好也不要上。孩子们变成了一只只温顺的小绵羊。想象力?暂时不用;创造力?先放一边。

  

  经常有发生孩子早上起床后哭着说不要去学校的事件,家长怎么哄都没用。在这些孩子心里,老师是高高在上的“大灰狼”。其实老师们完全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的,只要心里爱孩子,把自己放到和孩子们“平等”的位置,但更多的小学老师们选择了那些简单而又粗暴的方式方法。小朋友们其实都很棒,有个真正爱他们的老师,平等地对待他们,教他们知识,他们会无比尊敬、尊重这个老师,根本无需各种其他额外的手段和方法。

  

  居高临下对待孩子们,会扼杀他们的灵性,使孩子们变得呆板、固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敢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敢挑战权威...。如果很多老师不自知,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则罪莫大焉。

  

  小学的孩子们有他们的年龄特点,小学老师们囿于体制、压力和各种原因,能坚守岗位,一颗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让我很敬佩,不过我还是要旗帜鲜明地告诉你们,你们在一些方面做错了。虽然这些错误,某些中学老师也在犯,但源头却在小学。我今天必须站出来,公然指出这些错误,或许会被群起而攻之,但我还是要说出来。只有老师和家长们认识到正在犯这些错误,才能避免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误导和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