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时代,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情感教育?

 北雁南归路 2015-02-20

(一)抄写

2007年11月23日,在成都的一家媒体上,报道了这么一件事:当地的某学校的老师检查学生预习作业时,发现只有5名同学完成了任务。该老师盛怒之下,对其余37名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抄写处罚。7个词语一般的同学罚抄300遍。其中的三个班干部被加倍处罚:抄写700遍,如果还不能完成的话,还有追加惩罚。很多学生不停的抄写:“手都抄软了”不停地甩手。老师在一旁说:“你们手软了,我可不心软。”

这件事情,孩子回家后告知了家长,最后,被媒体爆料出来。家长们一致表示“太震惊了”。

事后,处罚学生的老师在报纸上向同学和家长道歉。记者问她:对这样的行为你怎么看呢?

该老师流着泪说:我不是体罚他们,我是恨铁不成钢。

这件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学校保证类似事情不再发生,老师承认错误。我们大概也相信老师的想法本无恶意,显然,她认为,只要是好心,怎么干都不算过份。

但这一切让家长和学生都感到害怕。

对学生来说,学校是个不能犯错的地方,只要你不懂,你就该被处罚。那么,学习,就肯定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情,学校,就是一个让人不快乐的地方。

对家长来说,你不知道,还有多少事情能让你感动震惊?惹不起,躲得起?给孩子换个学校?谁又能保证其他学校没有同样的事情呢?

(二)粗心

我特意把这张报纸拿给儿子看了看。

儿子看完后,对我说:“我的天啊,他们好可怜,看来我们老师多好,只让我们抄50遍!”

记得有一次测验,儿子把“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写错了,当晚的作业这句话被罚抄了50遍。儿子事后说,光写这句话,就用掉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他说,他还算好的,有些同学错了5句,被罚了250遍。作业都写到半夜了。

对于小孩的粗心问题,我曾经专门做个一个小小的研究。我发现在网上,如果你输入“粗心”这个词,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小孩粗心怎么办?

比如说,刚上小学的孩子,做应用题都会很笨,根本不知道题意。还有就是,小孩一抄写题,不是漏掉加号,就是把内容给修改了。你不知道,他为何这样不仔细,为何要这样“粗心”。

大人们很生气。总是这样想:你这个孩子,怎么就那么不听话,不争气,好像孩子“粗心”是诚心故意的一样。

请注意大人的这种逻辑和心理暗示。我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呢:既然那么多孩子都是这样,那么,“粗心”,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常态。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不是什么态度问题,也不是什么毛病,而是找出原因,找出解决方法的问题。

其实,造成“粗心”的原因很多:小孩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对能干的家长过度依赖;还有就是没有兴趣。孩子们总是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或许从来没有一直要坚持让自己故意不爽,来为难家长的面子。

孩子比我们简单的多,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去想。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当我们看见一个问题,我们就象一个消防队员一样,拿着灭火器勇敢地扑了过去。但那些心火不在孩子那边,而在我们的心上。

一颗粗糙的心,只是从速度上来寻找解决的方案:所以,抽耳光、打板子、罚抄作业,本质上讲,没有任何不同。

既然你不能按我的方式生长,我就把你修理成应该的方式。

有一次,儿子问我小区里的灌木怎么会长成球形的。我跟他说:“灌木从来就不是球形的。但园丁为了好看,就会拿锯子过来锯成球形的。这样便于管理。但这种灌木,永远都不可能成材,永远都不可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三) 检讨

国庆节前,儿子在学校调皮,因为给同学起外号,被老师罚了500字的检讨。当天,他们班在学校的诗歌朗诵会上得了一等奖。老师说儿子有故意给集体抹黑的嫌疑。

儿子回来后,很不开心。我说:你也是集体的一分子,你们的集体奖也有你的一份。这是两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你跟同学起外号,有点不妥,但是如果同学之间没问题,那就没问题。儿子,你要记住,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你扣帽子。老师也不能,家人也不能。我记得你还没有写过检讨,就当一次体验吧。

有段时间,我总有一种感觉,学校里特别流行写检讨。我常看儿子的家校联系薄,儿子总会在本上记一些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

我发现他一次又一次地说:今天,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日子。然后,看见他写,又有多少个同学因为作业不合格挨罚了,又有同学3次作业不合格了,老师给家长派通知书了,又有同学不听话,给老师当众抽耳光了。谁又罚了500字的检讨。

我就在想:这是学校,还是监狱,还是集中营呢?

我相信所有的家长并不反对适当的处罚,但是,一旦处罚形成了制度和习惯,这种处罚就是一种暴力和专制,变得无法控制,而且充满了邪恶。

不但处罚个人,而且时兴“连坐”处罚。班上有同学讲小话,放学后,就留下来20分钟。如果在处罚的时候,有人敢吱声,动一动,就再罚20分钟。处罚的时间里,只能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如果动一下,老师走到你面前,向你伸出手掌,表示500字检讨,如果你再动一下,老师走到你面前,向你伸出手掌,又翻过手掌,表示检讨是千字文!

(四) 班干部

期中考试过后,我去开家长会。老师在介绍学生们在学校里的情况,特别表扬了某班委:

“我现在基本上都不怎么操心了。她可以自己下课后,就到找到上课讲话的同学。然后,要求该同学写500字检查,然后检查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还要打回重写。然后,每周会给我报告班级的情况。”

听着这些话,我感到后背冷风嗖嗖。

我一直鼓励孩子参加班级活动,争取当班委,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但,我现在,不那么坚持,也不那么肯定了。

我回家后,问儿子在班上做些什么?

儿子说:我只管填写教学日志,我才讨厌那些爱打小报告的人呢。下学期,我不想干了,没意思。

我也想:这样的做法,不干也罢。

(五)改变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好像要改革了,讨论的不是“每天跳1小时集体舞”,就是“书包该减重了”。

我相信这些动作,不过是想撼动这腐烂教育的九牛一毛。

回头一想:家长和孩子们满怀的希望的成长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教育?

我们可曾教会给他们团结、友爱、合作和彼此信任?或许有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身体力行:

强制、驯服、惩罚、连坐和告密。

这就是现实中的情感教育。

然而,我们无法把所有的这一切都当成是挫折教育。因为这代价太大,让所有的人都无法承受。

(六)情感教育

假期的时候,我和儿子去学校报名。老师说:读书,不就是为了考好大学吗?

我和儿子相视一笑:我们可不这样认为。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所以,我给儿子推荐了一本书,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青少年最重要的6个决定》。

这本书,跟语文无关,跟奥数无关。跟课本无关。跟考试无关。跟学校无关。

但它跟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关,它讨论了人生六方面最重要的决定:学校,朋友,父母,约会和性,嗜好,自我价值。

我认为,一个孩子在它告别小学,进入到中学后,就应该知道一些真正需要的东西:什么是友好,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跟父母做沟通,如何面对青春期的感情和成长。

它告诉我们:即使你有学习的障碍,你也不必让别人把自己当残疾人那样看待。一个弱点,并不是犯罪。不需要用惩罚来救赎。你总有机会把一个弱点转换为优势或机会。

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教育中,能有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的位置。但遗憾的是:可能性不大,希望有点渺茫。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现在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拥有那么多的知识,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如此苍白无力。我们的很多教育,就是一件衣服:在考卷上存在,在生活中消失。从来没有变成象血液一样的东西在身体内流动。

孩子们本身其实没有任何问题,而是教育者认为他们有问题,于是孩子们也认为自己有问题了。

在这样的成功的窄门下,这样的教育的心智,教育就是一种牢笼,反映的是我们焦虑、急功近利的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让我们给孩子他们所缺少的正面的情感教育!

来源:喷嚏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