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家书的启示

 汉青的马甲 2015-02-20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他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制并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谥文正。著述宏丰,有《稽古录》、《涑水纪闻》、《司马文正公集》,并主编《资治通鉴》,该书294卷,300万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

司马光的生活作风节俭朴素,"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为了教戒儿子,使其认识崇尚俭约的重要,他以家书的形式写了一篇论俭节的文章。

家书中显示,司马光不满当时侈靡陋习。他说,孔子曾说过"以约失之者鲜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俭约反遭讥笑,实在要不得。他又说,近几年来,风俗颓败,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士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竟穿着丝鞋。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如果不大操大办,那就"人争非之,以为鄙吝。"为此,他慨叹道:"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司马光在家书中提倡节俭美德。他赞扬宋真宗、仁宗时李沆、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朴作风,并援引张文节的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认为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他还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并解释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他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在家书中,司马光还切戒奢侈以齐家。他为了提醒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详细列举史事以为鉴戒。他说: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侈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准生活侈冠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以上虽然是近千年之前,司马光写给儿子的家书,但今天读来,仍对人们有很强的启示和警戒作用,对现实生活和官场作风仍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是2013年初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来,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各级领导,无不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千古名言作为座右铭,牢记心中,作为警钟,时时敲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出现了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在当前深入开展的以解决"四风"为主要任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切从政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妨重温一下千年之前司马光示儿的这封家书,对彻底扭转"四风",特别是扫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应当是有所教益和现实意义的。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