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的汉语

 水共山华 2015-02-21

优秀的汉语

中华民族,在人文和科技领域,对人类的贡献虽然不大,但可引以为傲的,是我们有数千年的优秀文化。这是无可否认的,也是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望尘莫及的。而优秀文化的承载体,就是发达的语言(主要是汉语)。而体现汉语发达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词汇非常丰富。而丰富的词汇,集中体现在同义词或近义词特别多(反义词当然也不少)。

比如,“死”这个意思,就有死、亡、卒、逝世等上百个词。只要在《百度》上输“死的同义词”,就会显现一连串与“死”同义的词——信息社会真正好,互联网上太奇妙!

一般地死,说死、去世、永别……

老人的死,说逝世、离世、谢世、作古、老了(委婉)、走了(避讳)……

未成年人的死,说夭折、早逝、短命(含咒骂味)……

帝王的死,说薨、崩、驾崩、山陵崩……

为正义而死,说牺牲、就义、献身……

非正常的死,说凶死、毙命、死于非命……

死于外地,说客死、魂游异地……

对才俊美女的早逝,说香消玉殒、葬玉埋香……

宗教说死,是升天、圆寂、坐化、涅盘……

……………………

又如,“看”这个动作,近义词更多。更能表达“看”的各种“情态”。

看——一般地看;瞅——虚着眼看;瞧——随意地看;望——向远处看; 
眺——登高远看;瞩——注视地看;顾——朝四周看;张——惊吓地看; 
窥——偷偷地看;盯——注意地看;亡——瞪眼直看;瞟——斜着眼看;

瞥——短时间看;察——仔细地看;相——反复地看;觐——恭敬地看;
省——检查地看;鉴——审查性看;观——特意地看;阅——小面积看;
睐——向旁边看;乜——眯眼斜看;睨——斜着眼看;瞻——礼节性看; 
睹——直接地看;盻——怒视地看;瞬——一眨眼看;瞰——高往低看;
双音节如鸟瞰、俯视、眺望、瞻仰、窥视、篾视、歧视等等。

……………… ……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找近议词和反义词,目的是丰富个人词汇,以备将来写作之需。如果没有丰富的词汇,不能熟练地驾驭语言,谈何写作呢?

如此多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在我们遣词造句,吟诗作文时,尽可选择。从而细致入微地表达意思,记录生活,反映世界,描绘情境,阐发观点,抒发感情……这还不能说明我们汉语的发达和优秀吗?

当然,语言也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事物。比如,各种器乐的演奏技巧,语言常常表达不清楚。就说二胡上的“揉弦”嘛,手腕、指关节如何动作,语言讲解起来,常常力不从心,说不到位。有的二胡书上说“揉弦”就是手指“摇”,可怎么“摇”呢,就交待不清楚。所以,学习器乐演奏,多半要跟师学习。否则,效果不佳。甚而还谨防“学坏”而误入歧途,无法纠正。又比如,有时内心五味杂陈的感受,往往说不出来。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就交给音乐来表达了。所谓“言之不足,歌咏之”是也!

汉语的优秀、优美、发达,当然不仅限于近义词多。它本身的表达,也丰富多彩:或幽默风趣,或活泼辛辣,或壑智深刻,或形象生动,或韵味无穷……不然为什么会有所谓的“语言艺术”呢?比如相声演员(我不知道外国有没有相声艺术)的话,常常让人忍俊不禁,甚而捧腹大笑,以至笑出泪花,笑破肚皮……又比如我们的方言、俗语、歇后语、成语……也是异彩纷呈。如“接生员戴眼镜”——歇后语是什么啊?是、是、是“看你娃儿不出来”(土话)!多风趣,多优美,多有味道!又如“出口成章”,被一些人改为“出口成脏”,以讽刺那些毫无修养、满口粗话的人。再如,四人帮倒台后,有人为江青画了幅漫画。画中的她,形象丑陋,态度蛮横,满脸霸气,口吐狂言:“我就是民主少一点”!“民主少一点”是什么呢,是“民王”啊!她确实是“民王”,是整死千千万万的杀人“民王”!是中华大地上最大的“女魔王”,是比皇后武则天残忍万倍的女妖精——你看,这句“我就是民主少一点”,多么辛辣,多么深刻!把一个迫不及待地想当女皇帝的嘴脸(她曾自比武则天),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揭露得入木三分!

 下面再引用一个传说。

汉武帝时,有一年北方匈奴想进攻中原,派人送来一份战书,上面写着“天心取米”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何意思,皇帝看不懂。便召集文武官员研究,但无一人知晓其意。皇帝只好张榜招贤。

宫中有名修撰官叫何塘的揭榜应招,说:“小臣懂这‘四字,并有退兵之计。”皇帝命他详细解释。

何塘说:“依小臣之见,‘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夺我江山,取圣上龙位的意思。”说完,便提笔在“天”字中间加了一竖,变成“未”字;在“心”字的右两点中间加了一长撇,变成“必”;在“取”字左上头加上了“乛”,右边再加一“╯”变成“敢”字;在“米”字上部加上一横,变成“来”字。这样,将匈奴的“天心取米”,改成了“未必敢来”。并请求皇上,派臣送回匈奴。

匈奴首领原以为汉朝天子不敢应战,没想到汉朝以轻蔑的口吻说“未必敢来”。想必有防备,急令退兵,取消了进犯图谋。

这个传说真假如何,姑且不论。但至少可以看出,我们引以为傲的汉语(当然包括记录汉语的汉字),是多么的变化无穷,多么的神奇玄妙!又是多么的优秀了得啊!

“甩斧伤人”的典故,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等等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

因断句不同,把意思弄反的句例也很多。如“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若断句为“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意思正好相反。又如“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若断句为“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岂不糟糕!

我多年前就知道《璇玑图》,似乎是在《镜花缘》中接触过。只知大略,不晓详情。现在有网络,一查就知详情。那图横竖29个字。横读、竖读、斜读、倒读、顺读、跳字读……当时以为可以组成上千首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回文诗。今人统计,可以组成7958首各类诗。简直令人困惑不解,惊诧万分!不神奇吗!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如此奇妙,有如此发达?不过那只是文字游戏,对现实生活意义不大。但它确实能折射出汉语之发达,之精妙!(有兴趣的朋友可去《百度》上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我们使用的汉语,也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发达,表达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不过,汉语的发展,在吸收新鲜词语,引进新颖说法的过程中,必然优劣并进,鱼目混珠,泥沙俱下。

比如“沙发”,不就是“椅子”吗?可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椅子”。确实还没有更好的词语来代替“沙发”。所以这个词是必须引进的。

又如“忽悠”这个词,似乎是源于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初听该词,不知所云(他们东北人肯定懂)。待至结尾,才晓得“忽悠”原来就是“蒙骗”的意思。于是“蒙骗”又多了一个近义词。现在这个词已大行其道了。一说“忽悠”,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且这个词比起“蒙骗”、“欺瞒”之类的动词,更具时代气息,更显得活泼!

再如“东东”这个词,显然是由“东西”转义而来。“东西”是中性词,指某种事物。而“东东”虽然也指点某种事物,却有顽皮、调侃,并略带嘲笑或轻蔑的意味(我也引用过)。无所谓好坏,也无褒贬义。

而“屌丝”这个词既不文雅,意思也含混不清,不好理解。再如“傻P”之类的词语很不中听,有辱斯文。要算汉语中的糟粕吧!

在网上发言,诉诸笔墨,形成书面语,还是规范点,文明些。切勿糟蹋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啊!毕竟,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不是最广泛,最广泛当数英语——优秀语言啊!我们大家都应该维护这个交际工具,让它更纯洁,更优美,更优秀,更发达!让使用它的人们,更好地表情达意;更好地交流、交往、交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