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司研究:万科(12)

 独钓寒江雪ly 2015-02-21

【 · 发布:jint004  2007-04-21 12:44 】  
  万科拉大与竞争对手距离:四大欣慰与一丝担忧
  
  与竞争对手纷纷转向商业地产不同,万科执着地坚持着住宅开发的发展方向,而其竞争对手们投入商业地产的力量越大,在住宅开发市场上被万科拉大的距离就越远
  
  2006年年报显示,万科(000002)作为房地产行业领头羊的优势益加明显,公司体现出了财务相对稳健、资产周转加快、战略坚定不变和拿地短板改善的四大特点。但略微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其在上海、南京和成都市场的表现。
  
  财务相对稳健
  
  简单地分析万科的财务指标会得到公司财务风险加大的结论,这似乎并不符合高速成长的代价绝不能是财务激进这一房地产企业的共识。2006年末,万科的资产负债率为64.94%,比上年末增加了3.96个百分点。
  
  对此,万科总经理郁亮曾表示,“我们主要控制负债率,把资产负债率的控制目标定在65%,今年在64%,基本接近。”
  
  至于为什么底线是65%,郁亮没有讲,但我们可以从长期有息负债占资本的比例(D/C)得到启示。2006年末,万科这一指标为38.40%,而万科学习的榜样帕尔迪为自己制定的底线是40%,这两个指标的底线大致代表了相同的资本结构要求。不过,这是万科2006年12月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募集到41.97亿元资金充实股东权益后的结果,若非如此,则负债率指标肯定过线。
  
  如果考虑到行业的整体情况,则万科的财务状况称得上相对稳健。在已公布年报的A股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我们选取了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大于6%的19家公司作为样本,发现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06年末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59.85%和64.67%,万科为64.94%,虽然略高一点,但考虑到其负债中预收账款较多,占负债的比例为28.05%,而行业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只有25.88%和22.64%,这样的负债水平并不足虑。
  
  以D/C来衡量,万科高于行业平均水准(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31.05%和31.96%),但如果以有息负债占资本的比例来衡量,则万科的指标与资产负债率指标一样仍处于行业中游。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万科的有息负债中,短期借款只占20.39%,而行业平均数为41.97%。尽管样本公司整体D/C上升速度远高于有息负债占资本的比例,表明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大多采取了以长期债务代替短期债务的策略来降低短期偿债风险,而万科显然在这方面更加谨慎。
  
  在样本公司中,保利地产(600048)、栖霞建设(600533)和万科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相接近,而万科的财务最为稳健。但前两者的经营规模还无法与万科相比,而万科也提到其主要竞争对手纷纷在香港上市,我们不妨把在港上市的优秀企业也拿来对比一下。 富力地产(2777.HK)的负债率和D/C均高于万科,而中海地产(0688.HK)虽然各项指标均最低,但其资产负债率低的原因是预收账款较少,并不值得羡慕。
  
  至于中海地产D/C低,主要是因为其负债结构与众不同,即预收账款和有息负债较少,而应付账款等其他负债比重大。
  
  有息负债少似乎是好事,但考虑到与供应商的关系,我们认为过多地占用上游企业资金并不值得提倡。尽管万科2006年度负债增长迅猛,但与有息负债和预收账款等相比,应付账款增长相对缓慢。
  
  根据以上分析,万科尽管注重防范风险,但并没有过分追求短期的指标好看。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抓住宏观调控带来的机遇是公司目前考虑的重点问题,可以预计的是未来万科仍将进行多次股权融资为扩张打基础,而其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声誉有助于融资成功,因此,个别时点负债过高并不值得过分担心,尤其是在行业整体情况负债率偏高的情况下,只要财务保持相对稳健即可。
  
  资产周转加快
  
  我们曾提出不能照搬帕尔迪D/C不超过40%的底线,理由是国内公司达不到至少暂时还达不到人家的资产周转速度。由于2006年末万科增发募集了近42亿元的资金,这无疑会影响其资产周转和资产盈利能力指标,使其不能反映公司真实的经营水平。
  
  资产盈利能力是由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决定的,我们先考察万科的销售利润率。2006年万科的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从上年的12.79%微降至12.07%,在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已属难能可贵。
  
  接着分析我们最为关注的资产周转情况,表面上万科的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由2005年的0.480下降到0.368,但我们从三个现象上可以发现公司的资产周转能力有了提高。
  
  现象之一:万科2006年开、竣工面积同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很好地完成了年初的计划。
  
  2006年万科实际开工面积50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06%;实际竣工面积32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64%,完成了年初计划332.5万平方米的98.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竣工计划中包括公司在2006年才取得土地的项目7.3万平方米,因此,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也出乎一些行业分析师的预料。万科近来力推住宅产业化,其目的也是为了加快开发周期从而提高资产周转速度。
  
  现象之二:部分预售情况较好项目竣工比年中时预计的要快。在《万科:中国帕尔迪》一文中我们提到公司2005年结算面积与竣工各销售面积相差甚大,而从2006年年报看这种脱节的情况有所好转,2006年半年报中预收账款较多的18个项目大多提前竣工。
  
  现象之三:已完工开发产品增速远低于收入的增长,表明公司竣工产品销售情况不错。2006年万科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69.04%,而已完工开发产品只增长了17.05%。
  
  我们用“月龄”这个指标来衡量万科已完工开发产品存在的时间长短,即一个开发项目自竣工后至年末的月数,以每个项目存货余额占已完工开发产品比重加权累计得出公司整体开发产品的“月龄”。显然,月龄越大,公司的存货质量越差。
  
  万科2006年末已完工开发产品的月龄为4.09,而2005年为3.89。如果剔除长沙西街项目的异常值,则结论相反(该项目2006年年报中注明竣工日期为2004年7月,而2005年年报中已完工开发产品中并无此项目,即使是2006年的年报,其期初余额也为0,但当年却有增减变化)。即使我们假设该项目为2006年1月完工,2006年末开发产品的月龄也将降为3.72,低于2005年。
  
  从2006年年报中可以发现,万科在上海的项目销售相对缓慢(见《成长的烦恼》)。
  
  战略坚定不变
  
  万科曾明确宣称专注于住宅开发,但在当前环境下是否会有所改变是一个问题。年初,国税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通知曾经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几个月过去了,据媒体报道由于商业地产公司受该政策的影响非常轻微,已经有众多房地产企业纷纷加大对商业、租赁物业的持有比例,以回避相关风险。
  
  金融街(000402)、招商地产(000024)等公司都纷纷在2006年年报中表达了要增加租赁业务比重的意愿,在香港上市的富力地产、华润置地(1109.HK)也在陆续增加商业地产储备,浦东金桥(600639)和陆家嘴(600663)则更早就将发展方向转向了商业地产。
  
  以净利润还高于万科的中海地产为例,其2006年度净利润为23.71亿元,其中“投资物业之公平值增加”贡献2.05亿元。万科尽管净利润为21.55亿元,且其出租开发产品从2005年末的2.45亿元增至3.58亿元,但在年报中我们甚至找不到单列的出租收入项目,从其“其他业务利润”为-143万元及下表中“物业管理和其他业务”数据来推测,万科的出租业务不可能为公司带来多大收益。
  
  郁亮表示坚持住宅专业化方向,万科至少十年不变。我们从公司日前公布的《关于公开增发A股股票募集资金计划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中找到一些证据。在募集项目中,杭州余杭区良渚项目是最大的一个项目,公司对它的预测如下:
  
  良渚项目预计销售收入为185.82亿元,是万科2006年收入的1.04倍,而预计的营业税及附加高达22.98亿元,达到了万科2006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1.46倍。据测算,万科是将该项目全部作为非普通标准住宅预测的,即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中成本没有加计20%。这与公司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描述相符,“本项目……占地面积33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4.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63.4万平米,公建配套(包括商业及旅游物业)44.7万平米,车位46.7万平米。拟建成大型的商住及旅游一体的人文社区。”
  
  如果仅从税收筹划的角度来考虑,既然建有配套的商业及旅游物业,万科完全可以将其用于出租,这样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我们就此询问了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梁洁先生明确表示不会因此改变计划。
  
  其实,加大商业地产的比重不仅可以规避土地增值税,在行业景气程度下降的时候也会是一项稳定的现金流来源。万科之所以坚持原定位不变,或许正如其在年报中所说,“只有在充满挑战的转折关头,我们才能获得创造奇迹的可能。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的是信念和智慧。”
  
  我们认为,万科坚持不转向商业地产,其实是坚信即使在行业景气下降时公司也能顺利地将建好的住宅卖出去,当然这也断了公司囤积居奇的后路。而支持这一观点的则是万科最新提出其最珍惜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是如此则能够开发出客户最需要、最肯为之掏腰包的楼盘,从而开创出一片“蓝海”。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则竞争对手们投入商业地产的力量越大,在住宅开发市场上被万科拉大的距离就越远,毕竟将地产持有、出租其现金流入远不如将其出售来得快捷,从而影响公司的资产使用效率。
  
  拿地短板改善
  
  2006年,万科新增规划中项目1201万平方米,其中约占总面积60%的资源是通过各种合作方式获取。2006年万科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准备投入8个项目,这些项目预测的毛利率只有24.68%。2007年万科增发项目准备投入11个项目,这些项目预测的毛利率为31.36%。我们采用的毛利率计算方法为(销售收入-开发成本)/销售收入,剔除了税金方面的影响。
  
  当然,这样的数据是否有说服力值得讨论。首先,从盈利预测的其他内容来看,万科保持了谨慎的态度。日前全国人大已经通过了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该法案将从2008年起实施,新税率定为25%。
  
  我们发现,在11个募集项目中,有5个项目在2007年不会竣工,而万科在盈利预测时仍然采用了33%的税率。当然,万科在上海的两个项目预测时用了15%的税率,届时是否还会得到优惠尚存在不确定性,但其税前利润相对要少得多。
  
  其次,比较2006年和2007年的募集项目情况可以发现,2007年项目地价占总投资的成本下降,表明其毛利率的提高并非预计售价提高。
  
  对取得这样的成就,万科在年报中认为,“随着信贷管理的严格化和闲置土地处理要求的细化,更多市场存量土地资源将被激活。依托公司在品牌、资本市场信用和专业开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准确预期,万科有条件通过合作方式,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来获取项目资源。”这也正是万科将自己定义为资源整合者的理由,且同核心竞争力为对客户需要的深刻理解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万科的战略发展思路逻辑清晰,且数据显示执行力也很优秀,因此我们认为公司领先优势仍将扩大。
  万科在成长过程中并非没有烦恼,我们发现公司在南京、成都和上海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上海房地产市场近来风声又起,不知对万科而言,这意味着风险还是机遇?
  
  失意南京
  
  我们曾于2005年半年报公布后表示了对万科在南京表现的忧虑,在2006年年报中公司监事会也发表了如下意见:“快速发展也给公司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报告期内,南京金色家园游泳池发生儿童不幸溺水身亡事故,提醒公司在大规模发展过程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自2004年以来,万科在南京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5471万元、3414万元和1968万元,盈利的每况愈下表明风险失控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财务特征表现为单位面积售价下降及单位面积净利润更大幅度的下降。而表现出这种财务特征的城市不止南京一家。尽管单位面积售价下降很可能是因为产品结构不同而引起,但2005年单位面积售价下降的城市却只有南京一家,足以表明问题不容轻视。
  
  类似儿童溺水这样的事件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规章制度等加强内部管理的办法解决,相信万科今后会杜绝这类现象,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房价下降对公司的影响。原因是地价等固定成本占开发成本的比重相当大,经营杠杆会使得单位面积售价下降带来单位面积净利润更大幅度的下降,而房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不可控。
  
  焦点上海
  
  上海对万科举足轻重,其重要性不亚于大本营深圳市。2006年,上海贡献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3.69%,净利润的26.58%,2006年万科在上海的平均房价下降了8.55%,而单位面积净利润下降了26.04%。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和上海房产经济学会的研究报告称,2006年上海住宅价格涨幅为-0.5%。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当年竣工的楼盘中低价楼盘占的比重大大增加。
  
  不过,我们在前面提到万科在上海的部分楼盘销售缓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更具体的情况见表3。表中销售率=2006年存货减少金额/(2006年期初存货金额+2006年存货增加金额)。
  
  蓝山小城项目竣工于2005年1月,当年存货增加39625万元,加上2006年增加的1796万元,总成本为41421万元。2006年末该项目存货仍有12994万元,就是说以成本估计通过近两年努力仍有31.37%尚未售出。
  
  如果说蓝山小城是别墅项目,其销售较普通住宅稍慢情有可原,四季花城的销售比同期或更早推出的楼盘销售率还低就更令人担心。资料表明四季花城销售均价为6200元/平方米,此外,根据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该项目2006年竣工面积77852平方米,存货——已完工开发产品金额增加39449万元来推算,其成本为5067元/平方米,毛利率只有18.27%,低于万科讲的健康房地产行业20%到25%的毛利率。
  
  机遇?风险?
  
  忧虑来自上海房价未来可能的下跌。据报道,上海内环以内,中环至内环的房价几乎没有下降,核心商圈更是如此,而外环线以外的房价呈下跌趋势。如果上海四季花城项目是因此销售不畅,则令人不安。
  
  此前万科副总经理、上海万科董事长刘爱明曾表示,今年万科依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争取获得土地的机会,且集团对上海万科的希望是2008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万科似有过于激进之感,不过细读万科年报后可放下心来。公司在2007年计划增加1000万平方米左右的项目资源,而2006年这个数字为1201万平方米。在万科预计2007年开工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的情况下,这样的拿地计划不可谓不谨慎。
  
  其实,此前就有投资者提出,“万科质量与物业都很好,但就是有一点很不透明——规划问题,因为造好的房子总会有太贴近嘈杂的快速道路,或者是近距离飞行的飞机,或者是令人口鼻难忍的垃圾焚烧场。”尽管公司首席研究员兼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谭华杰先生回答说公司有内部规定项目销售时必须向购房者公示红线内一公里范围内的不利环境因素,但拿地质量影响公司销售甚至品牌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万科能够由于减少拿地数量而更加精挑细选,相信对公司有利无弊。
  
  至于上海万科的销售额,如果万科的结算收入保持前两年的增速,上海万科保持与2006年相同的收入份额,其2008年结算收入应达到99.12亿元,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只需保持与公司整体增速相同即可。然而事实上万科2005、2006年的结算收入增幅分别为39.07%和70.24%,同期上海分别为88.80%和85.72%,这意味着万科在上海的发展其实是要减速。
  
  但万科总能给我们惊喜,一如其2005年半年报公布时我们曾担心公司难以复制上半年的成功,不料公司2005年在深圳的收入只增长了6.95%,净利润却增长了32.09%。
  
  在这之前,从王石的回忆中我们知道万科在深圳的发展曾经深受前主管城建副市长王炬阻挠,而在上海土地管理系统殷国元、朱文绵等被调查后,万科在上海是否能取得类似深圳的发展值得期盼。
  (转自MACD论坛)

【 · 原创:kenrich  2007-04-22 23:06 】  
  hk2007
  搞不明白 利润那么少 市值那么高,
  HK2007的低地价确实可信的,因为他都是在郊区 那些山边那的地,非常便宜,
  建的都是洋房,HOUSE ,
  我就住在顺德碧桂园那里(HK2007的总部)
  碧桂园的房价确实比较便宜,
  但是我不知道这种发展模式能否持续,
  
  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企业的 利润 和市值 一起考虑呢,假如你把整个企业买下,他创造这些利润 ,你满意吗?
  请SOSME 发表一下意见

【 · 原创:sosme  2007-04-23 00:26 】  
  Kenrich君好:公司的市值是股东给的,而股东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股东权益在未来的持续增长能力,所以公司某一年的利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未来持续的利润增长能力。就碧桂园的发展模式能否持续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不可持续的:
  (1)如果是可持续的、那么这种最简单的拿地模式万科及国内的其它开发商都可模仿,那么碧桂园的优势必然丧失;
  (2)不能认为碧桂园总有好运气、也不能认为碧桂园在拿便宜地上有持续的特别竞争力;
  (3)市场先生如何认定并不重要,因为市场先生是情绪化的,让时间来检验一切吧。

【 · 原创:kenrich  2007-04-23 11:04 】  
  富力地产(2777.HK)日前公布,建议发行不超过4.5亿股A股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建议须获6月18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通过及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后方可落实。
  富力申请将A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0.25元,若有关当局规定每股面值只可为人民币1元,富力将会向H股股东按每持1股派发3股股份。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表示,公司发行A股所筹集的资金,在扣除相关成本后,大部分用作物业发展。

【 · 原创:mxbs2005  2007-04-29 21:37 】  
  看了季报,忧虑更增.
  税前销售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5.6%下降到20.2%.主要是管理费,销售费,利息支出的增长率大大超过销售额增长率.
  虽说一个季度的数据并不准确反映整个事实,但万科在成本控制上的短板没有改善的迹象是很明白的.
  在此基础上的大幅外延扩张和大搞工厂化可能更加削弱万科的财富创造力.

【 · 原创:sosme  2007-04-29 23:04 】  
  mxbs2005君好: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虽说一个季度的数据并不准确反映整个事实但确实值得密切关注。(单位:万元)
  
项目 2007年1-3月 2006年1-3月 变动幅度 说明
营业收入 411,413.88 230,387.16 78.58% 房地产开发销售规模增长
营业成本 228,051.28 142,598.93 59.92% 地产业务收入增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 51,234.91 13,659.30 275.09% 地产业务收入增加及计提土地增值税
销售费用 18,409.99 9,530.02 93.18% 地产业务收入增加
管理费用 27,907.89 9,231.74 202.30% 公司规模扩大及股权激励摊销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61,234.93 41,023.69 49.27% 本期净利润增加
  
  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 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275.09%,国家的调控对万科即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爆增体现出了负面影响;
  2、 管理费用增加202.30%的原因中特别提到“股权激励摊销”,而这是一个长期因素、而且随着万科的扩张而扩张。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D/C,在去年底刚刚增发融资40亿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的D/C已超过40%的警戒性!这显示万科扩张过快的节奏并没有慢下来,看来新年度的增发可能要提速了,规模将越来越大但股东权益并未获得同步增长,万科管理层的卓越之处体现在那里呢?
  
  万科今年的主题是"大道当然、精细至远",我认为只有先精细至远才能大道当然,希望万科的管理层不要口号喊得震天响而落实不到具体的细节之中。

【 · 原创:mxbs2005  2007-04-30 00:12 】  
  sosme兄你好
  对于万科的负债率我的看法与兄不同,在目前中国房价极度偏低的情况下,用高负债大量屯地是能为股东创造财富的最佳途径,这一点以被碧桂园,富力,世茂,龙湖,绿城等一批后起之秀所证实,决非是偶然现象.
  问题在于万科把自己的资源象撒胡椒一样分散开来,结果使自己的短板更加突出,这是由于大企业病造成的.
  万科在管理上是有优势,但并没有管理层想象的那么大,过高估量自己是万科过早得病的最大原因.
  要改变面貌在目前大好形势下是很有希望的,只要停止无效的并购扩张和无效的工厂化尝试,集中力量屯积廉价连成一片的土地,就可以了.
  问题是管理层能放下面子吗

【 · 原创:sosme  2007-04-30 01:12 】  
  mxbs2005君好:
  
  1、我认为万科不存在所谓“放下面子”的问题,目前大肆扩张的主题就是拿地(另一主题是提高资产周转率),D/C一再越线的根源就是高负债大量屯地,但我对万科在财务杠杆上的谨慎还是赞同的,毕竟你认为的“目前中国房价极度偏低的情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动态变化的。
  
  2、并购扩张与工厂化尝试是否无效还有待观察,不要过早下结论。
  
  3、“万科把自己的资源象撒胡椒一样分散开来,结果使自己的短板更加突出”――万科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上面分析过万科的城市聚焦战略就是把资源集中于核心区域,不再发展新的城市。
  
  4、认同你认为万科已患上“大企业病”的观点,我也认为患病的根源在于万科管理层太过于“自以为是”、太过于“信心膨胀”,多年来沉溺于大众的赞美与褒扬之中而不能自持,比如在扩张中片面追求所谓的规模效益而过于分散自己有限的资源、再比如在费用控制上的松动、再比如忽略了对自己身边对手的学习:在万科管理层的意识里现在除了Pulte Homes其他公司都不值一提,其实碧桂园,富力,世茂,龙湖,绿城等一批后起之秀至少也有部分值得万科学习的地方,毕竟国情不同、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Pulte Homes的榜样作用也是有限的,万科有时也给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感觉。

【 · 原创:老馒头  2007-04-30 09:06 】  
  按照万科公告的信息,万科2007年将要增发的股票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20%,2007年万科净利润增长幅度肯定超过20%,只要净利润的增长幅度高于股本扩张的幅度,股东就会从中受益,只是受益多少的问题。

【 · 原创:mxbs2005  2007-04-30 09:13 】  
  sosme兄好
  1.我认为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年代地价的涨幅是远高与任何正常的融资成本的,因屯地而背上的有息负债是一个合算的买卖.另外在此期间正要降低资产周转率,在政策界限内尽可能地拖延土地开发才是为股东创造财富的最好方法.
  2盲目并购和工厂化使万科比竞争者背上更多的无效的人力成本,并且很不容易削减下来.
  3万科已经很久没有单独获得百万平方米的地块了,而竞争对手却连连得手,为了提高周转率尽买一些小地块,浪费了它的造城优势,而这正是目前创造财富的最佳途径.
  4管理层的刚愎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由于孙宏斌的刺激有所改变,但愿此次碧桂圆能起同样的作用.

【 · 原创:投资励志  2007-04-30 17:55 】  
  万科的优秀恰恰是它的团队,万科的发展潜力又恰恰体现未来的工厂化布局上。万科没有迷失方向,这在4月27日郁亮代表万科领取“2006年中国最受尊敬的公司”时所演讲的主题“自省”中可以找到注脚,十分坦率而富有社会责任感。在2006年致股东的信中王石说“万科是一个由鲜明的理想主义和坚定价值观奠基的企业。”万科的股价最近在大盘的狂飙中没有为之所动,这给投资万科的朋友带来很多迷茫,从事价值投资的朋友也大惑不解,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垃圾股票早就超过了万科的股价,但市场上被大幅炒作的股票的背后都有一个美妙动听的故事,当故事没有讲完的时候人们决不会散场。真实莫名其妙、匪夷所思啊!
  以企业股权为投资标的的价值投资,我们所看到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理由陷入涨涨跌跌悲悲喜喜的价格波动里去呢?一个企业的成长注定要伴随着许多怀疑的目光,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时间同时又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时间可以消磨世界上最难忍受的痛苦。

【 · 原创:技术操股  2007-04-30 18:10 】  
  从事价值投资的朋友也大惑不解,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垃圾股票早就超过了万科的股价,
  ++++++++++++++++++++++++++++++++
  
  最好说市值,自称价值投资者,这样比较股价会被人笑话。

【 · 发布:老馒头  2007-04-30 20:09 】  
  2006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颁奖典礼文字稿(转)
  
  郁亮:每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母校领取奖项,这可能是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掌声)所以我感谢主办单位给万科连续五年这样的荣誉,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春天领取这个奖项。今天我想说另外一个中国之最,可能是中国产业里最粗放的产业。然后引出今天的演讲话题叫自省,房地产行业可能是最需要自省的行业之一。(掌声)说到行业要自省,我们最粗放,我们最不受尊敬,这些原因是体制上的,毕竟行业只有十年的发展历史,很多问题还没有规范。也可能这个行业和我们市场竞争不够激烈有关系。这可能和某些同行的不良行为、不法行为有关系。总之,我们这个行业必须要自我反省,反思我们的不足,认识到我们的责任,这样我们的行业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好好向中国的制造业、消费者行业学习,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性价比更好的服务。我们知道我们拥有的能力就是责任,我们应该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这样的话,我们才能为自己赢得尊敬,我们这样才能为我们行业的发展赢得和谐发展的空间。回顾万科23年的发展过程,我们一直在走弯路犯错误,好在万科具有自省的能力,我们不断弥补我们的不足,反思我们做的不够的地方,我们在不断提高自己。 每当我们做工作时候,比如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就是这么几年,当我们做到成绩的时候,总是有糖吃的。你们给了万科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希望继续支持万科,每年春天能够回到母校来领取奖品。

【 · 原创:sosme  2007-04-30 22:33 】  
  投资励志君好:
  
  其实我们在探讨万科的过程中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万科股价短期的波动因素,我们的分析探讨也从不以股价的短期波动为依据。公司股价虽变幻莫测但公司价值却有踪可寻,作为长期投资人我们关注那些影响未来价值的可持续因素。
  
  在任何时候对目标公司保持理性批判的态度都是适当,这是长期股东对公司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责任之所在。一个骄傲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及未来目标的公司不可能成为卓越公司,让我们忽略股价的涨涨跌跌与万科共同成长。
  


【 · 原创:zhongbingo  2007-05-01 08:21 】  
  1.我认为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年代地价的涨幅是远高与任何正常的融资成本的,因屯地而背上的有息负债是一个合算的买卖.另外在此期间正要降低资产周转率,在政策界限内尽可能地拖延土地开发才是为股东创造财富的最好方法.
  2盲目并购和工厂化使万科比竞争者背上更多的无效的人力成本,并且很不容易削减下来.
  3万科已经很久没有单独获得百万平方米的地块了,而竞争对手却连连得手,为了提高周转率尽买一些小地块,浪费了它的造城优势,而这正是目前创造财富的最佳途径.
  mxbs2005君,
  
  1, 屯地是个好的方法, 但可是中央现在要打击的.
  2,工厂化是一个成本高的方法, 但能保证质量.我觉得将来大家会愿意为质量而多付钱
  3, 碧桂园是一个好的例证, 到现在的目标, 也就是复制到广东.不过应该也足够了.
  
  我现在觉得万科的竞争优势, 越来越不明显.
  1, 无论利润, 和利润率都偏低.
  2, 在全国点点都有, 但没有一个强, 甚至在深圳都看不出是个强者
  3, 空有虚名, 看不出带来的利润, 和利润率的改善.

【 · 原创:jint004  2007-05-01 12:03 】  
  万科的竞争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1、工厂化尝试,是万科依据房地产发展趋势做的战略性投资,在近几年里体现不出效益。从2006年报中至股东信看出,万科对工厂化抱有很大的期望。而从长远来看,工厂化能不能成功?万科能否靠工厂化领先一步,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还需要未来证明,但工厂化尝试一旦成功,在未来将大大提升万科的资金周转率,别人修二套房子的时间,万科能修三套。作为万科的长期股东,我们不应只看眼前利益,为工厂化尝试付出的成本计较太多。
  2、税前销售利润率的下降随着国家调控的深入,房价的波动会是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趋势,这点万科早已认识到,并作好积极的准备。房地产行业一些企业现在超额利润的获取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几年后利润率下降,行业更加规范,早有准备的企业与没有准备的企业将大不一样。
  3、拿地短板的改善。万科一季度土地储备增加29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30%,拿地方式更加多样化。随着信贷管理的严格化和闲置土地处理要求的细化,更多市场存量土地资源将被激活。依托公司在品牌、资本市场信用和专业开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准确预期,万科有条件通过合作方式,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来获取项目资源。
  4、万科一季度三项费用率增加3%至11.9%,这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数据。万科怎样在规模越做越大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支出?一季度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275.09%,其中计提土地增值税占了大头。万科应对的方法是加快工厂化进程和提高装修房的比例。管理费用增加202.30%中特别提到“股权激励摊销”,但“股权激励摊销”不应该看成负面因素。万科的股权激励是与公司发展、利润增加密切关联的,从长期来看,对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公司治理,保持公司高层稳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有巨大作用。股权激励能真正把经营者和投资人连成一体。作为股东,我们为此牺牲点利润,长期看是值得的。
  
  房地产行业的调控还会继续深入,万科在发展中也会遇见许多困难,犯一些错误。作为万科的长期股东,对万科我们应多一点信心,多给予一些时间,相信万科将成就卓越!

【 · 原创:kenrich  2007-05-02 11:21 】  
  我最赞同万科的就是他坚持发展住宅的道路
  商业地产的话,大家可以看看多少的收租股 会是大牛股,
  就说明,商业地产的毛利,和对资金的利用远远没住宅地产好.
  当然发展住宅地产有他的风险的集中性,毕竟现在的房价已经很高了.
  建议大家有空研究一下 世贸地产 HK0813 ,毛利率非常高,不到70亿的销售,达到了十几亿的净利润, 万科的销售额全国最高的了,而净利润/销售额的比确很低.

【 · 原创:sosme  2007-05-04 02:07 】  
  坚决不同意zhongbingo君认为万科是“空有虚名”的观点
  虽然我不认为万科是个完美的公司但至少也是体现出卓越品质的优秀公司。有时我想类似我这般偏执的小股东对万科的所谓批判多少有些“吹毛求疵”,这只是表明股东对万科的忠诚与信任、只是表明股东希望万科尽量接近完美的渴望。
  
  zhongbingo君认为万科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的理由并不充分:
  
  1、“无论利润和利润率都偏低”:房地产的暴利正在终结之中,但股东更在乎的是自己的股东权益、是股东资本的收益能力――就此万科不仅有清醒的意识而且有明确的战略,当然万科不是每项指标都最优,但与股东权益相关的核心指标都在优化的过程之中;
  
  2、“在全国点点都有, 但没有一个强, 甚至在深圳都看不出是个强者”:万科的战略推进及核心区域聚焦策略上面已有很多分析不再累述,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说:万科也许不是深圳的最强者但有可能是中国综合实力的最强者,我们更希望万科是个全能冠军而不只是某个单项冠军。当然这个策略是把双纫剑,万科对此也早有自省,有经验有教训更有前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