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祭祀

 文化龙乡 2015-02-21
中国远古时代就有祖先崇拜。周朝借鉴继承了夏商两代的优秀传统。形成丰富完备有文采的宗法制。把祖先崇拜制度化。《论语》中载周王朝“所重:民、食、丧、祭。”
 
为了保留对圣王大禹的祭祀后继有人。分封了夏王朝的后裔在杞国(今河南杞县)。以保留夏王朝的礼仪制。为了保留对圣王商汤的祭祀后继有人。封商王朝后裔在宋国(今河南商丘),保留商王朝的礼仪制度。
 
《论语》中孔子说子贡好比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黍稷的祭器 “瑚琏”。也反映了夏、商、周祭祀礼器的变化痕迹。祭器“瑚琏”。在夏朝时叫   ”。到了商朝时就叫 “琏” 了。周朝时称做“簋”。加了玉字旁,说明是珍贵的玉器。
 
古代的祭祀之礼是为了设教立道,有重大的教化意义。在祭祀中用做贵重祭器是说子贡能派上大用场的意思。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都以宗庙祭祖。《论语》载“祭如在。”  说孔子在祭祀自己的祖先时,就好象祖先就在自己的面前。“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进入开国始祖周公旦的宗庙祭祀时询问的很详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能拥有宗庙(太庙),百官不得擅建,宗庙变成了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北京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明清两朝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官员百姓祭祀祖先则用宗祠,同姓一族的人为敬奉先祖或本族杰出人物立祠而祭。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祠堂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祠”。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祠堂里保存了裴氏一族的历代时刻资料以及从金代以来的族谱。到了清未,因外出人口增多。有些地方也出现了同姓不同族的祠堂,如广州的陈家祠。在广州的陈氏族人只要愿意付银子,都可把祖宗的牌位搬进来,但位置不同价码也不同,后人银子多,先祖也沾光。君师圣贤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君”指历代帝王。自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要在京师修建祭祀历代帝王的庙。国内现存的历代帝王庙在北京阜城门内,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成初期。庙内仅祭祀三皇五帝、大禹、成汤、周武王、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十五名开国皇帝。只设牌位,不立神像。也不祭元世祖忽必烈。清朝建立后又增祭忽必烈,并按惯例祭祀朱元璋。
 
但明清两朝都不敢祭祀秦始皇、隋炀帝,因为他们是千古的暴君。为世人所不齿。可见在万恶的旧社会,为君为官.都不能为了自己建功立业搞政绩而过度使用民力财力,即使像秦始皇、隋炀帝这样统一中国筑长城、修京杭大运河伟大工程的杰出人物,不但遭人非议,后代还不让他们享受应有的待遇。
 
师是指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一般指代表着封建统治一文一武两大支柱的孔子和关公。对他们俩人的崇拜和信仰表明他们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并以儒家思想做为统治和治国之道,祭孔子也成了国家尊崇教育的表现。历史上首次祭孔子是在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鲁国国君鲁哀公把孔子作为本国杰出人师悼念,改建孔子的旧居并供奉孔子牌位,岁时祭祀。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从家乡返回长安的途中,经过曲府亲自祭孔。
 
汉平帝在元始元年(公元1年)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开始享受封号。从汉代到清代,历史上共有十个黄帝亲往曲府祭孔,乾隆帝去了四次。一介平民的孔子在死后因儒家思想变成了治国理论享受到了无上光荣。可见.一个人能被人利用才有价值。
 
祭关公的活动就要晚许多了,关羽死了四十年后的公元260年被后主刘禅追封为“壮缪侯”。还不够资格祭祀。到了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他家乡人在山西运城解州镇盖了一座小庙来祭祀他。此后四百多年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只有在荆州一带人们把他当作鬼神来祭。
 
到了宋代由于朝廷大力发展经济,繁荣后世风日下,社会上坑蒙拐骗的现象大量出现。缺乏城信成了市场交贸的大问题,出于维护经济秩序的需要。信奉道教的宋徽宗在崇宁元年(1102年)以关羽忠义城信为名,追封为“忠惠公”。并视为张天师手下的一员大将。六年后,加封为“武安王”享配于周武王和姜太公。
 
此后道世相传,关羽多次显灵于荆州大地。所以佛、道两教争相拥戴关羽为本教护法神。关羽的身家和知名度如同上了央视百家讲坛说关羽的人一样旦夕之间身价暴涨百倍。元天历元年(1328年),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