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记载的不明确性,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发生顺序并不统一。一是阪泉之战在前,涿鹿之战在后。二是涿鹿之战在前,阪泉之战在后。阪泉之战是黄帝和炎帝之间;涿鹿之战是黄帝、炎帝和蚩尤之间。在此本人更加倾向于阪泉之战在前,也就是黄帝先击败炎帝,然后再击败蚩尤。 阪泉之战: 在黄河流域形成两个强大的部落。它们的首领一个是神农氏炎帝,另一个是轩辕氏黄帝。据说他们两人都是少典氏部落和有熊氏部落通婚后生的。开始时,炎帝的部落在姜水流域,而黄帝则在姬水流域。后来,炎帝率部落向黄河中原地区扩展,并且一心带领部族人从游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而此时黄帝也随之向中原迁移而来。他们来到炎帝的地盘涿鹿,想在这里定居下来。 两个大部族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不顾亲情打了起来。在涿鹿东南的阪泉地方打了三仗。头两仗,因为炎帝的人数众多,而且还用火攻,因此将黄帝打败了。可是到第三仗的时候,黄帝联络了原先与自己在一起的西北部的许多部落,一同对付炎帝;而且正当作战的时候,又天降大雨,使炎帝的火攻失去了威力,因此,炎帝战败被俘。不过,黄帝顾念亲情,并没有杀死炎帝,而是仍旧让他当自己部族的首领,只让他迁移到了南方。 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后,另一个部族强大起来:九黎族,首领蚩尤。据说这个部族是由九九八十一个兄弟部落组成。虽然他们以游猎为主,但已学会了炼铜技术。他们已会使用铜制的长矛和大刀,武器十分精良。九黎族原本是归炎帝统属的一个部落。炎帝战败后,他们被放逐到了中原的东部。蚩尤见自己的力量可以与黄帝抗衡,就与炎帝联络,准备共同起兵夺回中原。但炎帝见黄帝将中原各部落治理得不错,因此不愿再让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所以拒绝参予。于是,蚩尤便联络了南方的苗人起兵向中原进军。 蚩尤的军队勇敢强悍,传说他们都是铜头铁臂,刀枪不入;而且还会呼风唤雨,将南方山林水泽中的瘴气毒雾带来一同攻击敌人。蚩尤的军队开始时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涿鹿。 黄帝一面调集了忠于自己的各部落的援军,在涿鹿附近集结,一面又召集自己的部下仔细研究了蚩尤军的特点和破敌的办法。决战开始。蚩尤军猛烈进攻,并且摆开了毒雾阵。黄帝下令推出指南车,让军队在指南车的指引下冲出毒雾,向敌军反击。蚩尤见毒雾阵被破,又出动他的特种军队,士兵们一个个牛头马面、青面獠牙、铜头铁臂、面目狰狞地狂叫着杀来。黄帝命令放出他早已训练好的一大批虎、豹、熊、罴等猛兽。这些猛兽见了蚩尤的那些装扮成野兽的士兵,以为见了同类中的弱者,便扑上去猛咬起来。凶悍的士兵经不住猛兽的扑咬袭击,一个个吓得抱头逃窜。蚩尤军抵挡不住,纷纷败退。蚩尤在逃到冀州中部时,被黄帝的军队俘获。黄帝下令砍下了他的头颅。 黄帝战胜蚩尤,接着又打败了不肯听他号令、企图与他争夺部落联盟领导权的夸父和刑天。从此,他牢牢地掌握了中原大地的统治权。 由于炎帝不但不肯参加蚩尤的叛乱,而且一直到老年仍然兢兢业业地为百姓操劳,黄帝十分感动。他觉得,自己过去对炎帝的处置太过分了。于是,他下令将炎帝和他的部族人接回中原,与自己的部族共同生活。 另一种说法涿鹿之战在前,阪泉之战在后的过程是黄帝联合炎帝击败蚩尤。由于炎帝耍起了小聪明,想趁着这个机会伺机击败黄帝,结果被黄帝击败。这个说法过于奸诈了,我们老祖宗不可能将像这样奸诈的部落首领作为祖先的。 两场战争其实并不是因为权力而战,而是因为生存空间而战。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这两场战争没有真正的失败者,因为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