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书论全集》、《赵孟頫书论全集》、《米芾书论全集》弁言

 白水清风 2015-02-22

若鸿文丛——《欧阳询书论全集》、《赵孟頫书论全集》、《米芾书论全集》弁言

 

若鸿文丛——《欧阳询书论全集》、《赵孟頫书论全集》、《米芾书论全集》弁言
欧阳询书《仲尼梦奠帖》


 

年前,书家房弘毅兄自扶桑来归,相约余为其注释《米芾书论全集》并《赵孟頫书论全集》,因有如前《抱素斋主释读米南宫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抱素斋主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抱素斋主释读赵松雪松雪斋书论》、《抱素斋主释读赵松雪阁帖跋》、《抱素斋主释读赵松雪论宋十一家书》等数篇博文之事。

因书前须对编辑之事及所涉书论有所交代,故以《弁言》述之如前。而《欧阳询书论全集》乃房兄恭请恩师卜希旸先生注释,然未对书家及所涉书论有所交代,为求全套图书体例统一,属余代作书前《弁言》一则。故与《米芾书论全集》并《赵孟頫书论全集》之前述一并录之如下。

 

欧阳询书论全集弁言

【关于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唐初书法家,字信本,潭洲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书初学王羲之,或险劲过之,真、行出于王献之,刚劲有法。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特,世人称之为“欧体”。因他的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故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同时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又与虞世南并称“欧虞”。且因其子欧阳通亦善书,人称其父子为“大小欧”。他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

他的传世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皇甫诞碑》等,存世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更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传世之作有《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和《用笔论》等。

 

【题注导读】

八诀

《八诀》,一称《八法》,传为欧阳询所作。本编选自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文中开篇分别对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要领提出其自身的真知灼见,类比生动,直指运笔要义。后附文字则阐述了其对用笔用墨、气韵结字之诸多感悟,笔墨虽简,却言简意赅,诚为点睛妙笔,殊为论述佳作,因此流传久远,被世人所重。

三十六法

《三十六法》亦传为欧阳询所作。本编选自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系编者辑自于《佩文斋书画谱》。

《佩文斋书画谱》于《三十六法》题后注云:“诸本都附欧阳询后,今考篇中有高宗《书法》,‘东坡先生’及‘学欧书者’等语,必非唐人所撰,故附于宋代之末。”言明诸本皆托为欧作,其定为宋人所著。

纵观《三十六法》全篇文字,文中数度举《醴泉铭》中字为例,并引用《八诀》、《书法》中语为证,明显系宋人语境。可见该文是后人总结前朝欧体结字之三十六法,而非欧阳询本人所作之文。而《历代书法论文选》因其阐述欧书之法,言欧书之字,仍列于唐欧阳询名后,并作了说明,且“录原注以备考。”本编依据《历代书法论文选》,未作改动。

唐人尚法,更以欧书为典型。《三十六法》认为,书法之美,在于黑、白的对比交错之中。“却好”是其准则,强调了有序与和谐。中庸、合度、和谐、平衡,皆为唐人“重法”之体现。欧字法度严谨,一丝不苟,被后世视为人格与书风和谐统一的楷模。《三十六法》虽托为欧阳询所作,实是后人总结欧书的珍贵理论著述,亦足可宝。

传授诀

《传授诀》因文后跋曰:“询书付善奴授诀”,故又称《付善奴授诀》、《付善奴帖》,因以“每秉笔必在圆正”开篇,亦称《秉笔帖》。系贞观六年七月(公元632年)欧阳询76岁时所书之作。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即是在同年四月所书。该文见《全唐文》卷一四六。著录首见于郑樵《金石录》卷下。

该文系欧阳询给善奴书写的书法秘诀。善奴此人无考,然文章看似谈论用笔之法,然又关乎笔势,连书写者应具备的心态也多有涉及。特别提出“细详缓临,自然备体”,强调以虚静心态达到审美创造的境界。四个“不可”,意在追求的是“中和”法度。用墨不多,极尽点睛之笔。

用笔论

《用笔论》以虚拟出的“善书大夫”与“无名公子”两个人物对话的形式形象生动的阐说了书法之道,并借公子之口宣扬了自己为书的理念,皆是其对书法创作的经验总结,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

本编《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和《用笔论》均选自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八诀》和《三十六法》亦有合称《欧阳率更书三十六法八诀》,各本文字出入甚多,然大意相似,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编者皆从《佩文斋书画谱》。

这些可贵文字皆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宝贵遗产,值得学习借鉴。

本编对全部内容详加注释,全部译文皆由首都师范大学卜希旸教授完成,谨作说明如上。

 

若鸿谨识 岁次辛卯新春于北京抱素斋

 

赵孟頫书论全集弁言

【关于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又称“赵吴兴”。元代著名书画家,系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元世祖时,以遗逸被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时称“赵承旨”。卒后追赠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极有影响的书法家。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极高。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题注导读】

松雪斋书论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及其深远的影响力。他的论书思想体系绝不亚于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尤其他在书论中提出“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惊世骇俗,振聋发聩,影响之大,以至今日仍聚讼纷纭,争论不休。

本编《松雪斋书论》、《阁帖跋》、《论宋十一家书》均选自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系编者辑自于《松雪斋集》、《铁网珊瑚》、《笔道通会》等书,汇集了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理论上重要的书学思想,原题为选编时所拟。

由于《松雪斋集》、《铁网珊瑚》、《笔道通会》等书是汇集赵孟頫不同时期的论书思想,其中有些内容即选自于《兰亭序十三跋》,因此《松雪斋书论》与《兰亭序十三跋》中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为尊重原编,故未将重复内容略去,特此说明。

阁帖跋

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炅(即赵匡义)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实为枣木镂刻)于禁内“祕阁”,名《淳化阁帖》。《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祕阁法帖》,或称《官帖》,简称《阁帖》。刻成后,内府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拓印。《淳化阁帖》为丛帖始刻,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共十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名家书法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五月至次年六月赵孟頫集得《阁帖祖本》全帙,诚是不易,欣喜非常。同年八月他写下长篇《题淳化阁帖祖本》,即《阁帖跋》。赵孟頫一生钟情《阁帖》,时时加以观摩、临抚。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五十六岁的赵孟頫发兴欲临竟全帙。自此用六年时间,在六十一岁时将全部十卷通临完毕,堪称用工至深至勤。“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是他对《阁帖》给予的极高评价。

《阁帖跋》全文溯本求源,阐说书道发展,评点历史名家,论说《阁帖》渊源,述及得书始末。此文不愧是一篇研究《阁帖》的重要文献。

论宋十一家书

本编《论宋十一家书》系编者辑自于《松雪斋集》、《铁网珊瑚》、《笔道通会》等书,是赵孟頫分别对李建中、欧阳修、蔡襄、苏舜钦、苏东坡、秦观、薛绍彭、黄伯思、黄庭坚、米芾等十位宋代书法家书风的评点,原题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选编时所拟。此文汇集了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理论上重要的书学思想,值得学习借鉴。

因文内十一段文字是分别辑自于不同典籍,非一次成文,李建中以李西台、李博士之名出现两次,故被编者误为“十一家”。为尊重原编,故未将题目修正仍题为“论宋十一家书”,特此说明。

兰亭十三跋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并书。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礼,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即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序文手稿。其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与颜真卿《祭侄季明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法帖。

唐太宗获得《兰亭序》真迹后,遂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又命虞世南、禇遂良、欧阳询各临写数本,并以欧阳询摹本摹刻上石。后真迹陪葬昭陵,存世唐摹墨迹以冯承素双钩“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欧阳询临刻之“定武本”。

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赵孟頫时年五十七岁。这年九月,赵孟頫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船行至浙江南浔,为赵送行的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赵爱不释手,从独孤长老处“乞得”,带去大都。同舟的吴森亦携有《定武兰亭》一本。此次北行,赵孟頫在舟中历时一月有余,旅途无事,得以赏玩两本《定武兰亭》,并对“独孤本”时时展读、临习,颇有心得,先后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写下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之为《兰亭序十三跋》。

 

若鸿谨识  岁次辛卯新春于北京抱素斋

 

 

 

米芾书论全集弁言

【关于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海岳山人等。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建海岳庵。宋徽宗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同年升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他天资高迈、为人萧散狂放,好洁成癖,冠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他的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善诗,工书法,其书尚古意,讲求古雅脱俗的笔意,并提倡晋人的自然天成的书风,自名书斋为“宝晋斋”。他擅篆、隶、真、行、草诸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题注导读】

海岳名言

中国书法艺术在宋朝达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的巅峰,宋时的文人皆极好谈论书法,几成时尚,风气所在,几乎到了无文人不谈书法的地步。著名的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则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书论文章传世。

其中《海岳名言》一卷,共计二十六则,是后人辑录其有关书法之名言,非其生前自辑。文中所辑皆其平日论书之语,其间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微言精义,颇含深趣,为历代书家所重。

宝章待访录

《宝章待访录》,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著,自言成书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八月。然其序言虽云完成于元祐元年,但其内容并非全部完稿于此时,而是随着其自身年岁和见识的增长,不断补录而成。

全书分为“目睹”和“的闻”两部分,录有八十余件晋唐书法作品。目睹者,自“王羲之《雪晴帖》”以下,共录五十四条。的闻者,自“唐僧怀素自序”以下,共录二十九条。

此书记录了其本人所见所闻晋唐书法名帖的书迹、内容、材料、收藏者以及作品的真伪、题跋、流传情况,给后人研究书法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书法史上影响颇大,开后世著录之先河,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即是按此书体例著成。

因其内容皆为较为直白的陈述性记录,故本编除序言部分之外,其后部分只录而不释,特此说明。

 

若鸿谨识  岁次辛卯新春于北京抱素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