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明代青花瓷

 文香阁 2015-02-23

明代青花瓷

 
    明代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种类之一。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是釉下彩的一种。青花瓷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瓷质细腻而洁白,蓝色釉下彩绘幽然可人,图案纹饰雅俗共赏,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

 

    一、明代青花瓷的分期及各期的代表作品

    明代是中国瓷器烧制的全盛时代,它在继承前代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开辟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之路。明代青花瓷以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作品最有代表性。

    1、明早期(洪武至宣德)。代表作品有: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花瓣形口大盘、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

    2、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代表作品有:明正德时期青花孔明碗、明正德时期青花人物图葫芦瓶;

    3、明中后期(嘉靖至万历)。代表作品有:明万历青花龙纹碗、青花树鸟纹罐;

    4、明末期(天启至崇祯)。代表作品有:明崇祯青花花鸟图花觚、明崇祯青花花鸟纹莲子罐。

 

    二、明代青花瓷的鉴赏

    明代是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明代的青花瓷器被认为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清代青花瓷器的一些风格特点就是在这个时候奠定的。明朝的青花瓷器,既美又有很强烈的时代风格。明代的作品体现出的是清新雅致,精美严谨的特点,甚为难得,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我们可以从青料、造型、纹饰、胎釉以及款识等几个方面来鉴赏明代的青花瓷艺术。

    1、青料工艺

    明代青花瓷在青料工艺方面十分精堪,虽以单一的青色作为表达形象的手段,但却千变万化,意趣无穷。青料是由氧化钴做呈色剂,在锰、铁、铭等氧化物影响下,经高温烧炼而呈现出青蓝色。它色调丰富、色彩雅丽、釉色莹润, 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卉图案都能表现得维妙维肖。明代青花瓷的青料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瓷胎用景德镇东乡的“麻仓土”,洁白细腻。青花原料用南洋输入的“苏泥渤青”,色调深沉雅静,浓厚处与釉汁渗合形成斑点,产生深浅浓淡的自然美。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嘉靖时期使用的青料是产于新疆一带的“回青”,因而这个时期的青花呈色带有浓艳红紫的色调。

    2、造型

    明代青花瓷品种丰富,器型形体丰满,线形柔和圆润,风格浑厚古朴、庄重。早期永乐青花瓷优美俊秀、厚薄适度、器型较小。宣德青花瓷敦厚凝重、制作精致、器型较大。中期成化青花瓷少大件,多是极其规整精细、灵巧秀美的小件。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嘉靖青花瓷造型主要以浑厚敦实风格为主,与前朝相比有所变化。万历青花瓷造型是厚薄大小皆有,器型最为多种多样,几乎所有日常用品和陈设品都可以见到。

    明青花造型继承了宣德器物,器形饱满,有代表的器物有双耳瓶、三足炉、筒炉、龙缸、小鱼缸、笔架、梅瓶等。其他器形还有如碗、盘等。其中瓶、炉等琢器出现了带戟耳和带座的器形。

    梅瓶和宣德时期的大致相同,正统时期只是口部开始内收,而宣德时梅瓶口向外卷;宣德时从肩至腹部线条变化比正统时明显,正统梅瓶器身线条变化较平缓,肩部不如宣德时期饱满,足不外撇。罐与宣德时期类似,大口、丰肩、圆腹,造型向高发展,矮扁的罐形较少出现。

    3、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洪武青花瓷的胎体比较厚重,但比元代同类产品薄,呈现土黄色或者灰白色,手感均比较平滑。釉层肥厚光润,白中泛青,晚期釉色趋淡,有极淡的卵白色。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4、纹饰

    永乐青花纹饰流畅,取材于大自然,多样而生动,一改元青花瓷多层次而又繁复的特点。而宣德青花瓷的纹饰比较丰富多变,画工绘画技巧纯熟,不仅画意豪放生动,笔法酣畅、潇洒、流利,而且题材较永乐时更为广泛。从纹饰布局来看,也比永乐时繁密,粗细兼备。中期的成化青花瓷在纹饰方面舍弃前期粗笔、重彩、厚釉的形式,改以薄釉、工笔、勾染的画法,精细构图,纤细线条,均匀渲染, 配上诗情画意题材,清新脱俗,洋溢生活情趣。嘉靖、万历朝的青花瓷的纹样丰富,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画风潇洒自然,多写意。

    主体纹样有:龙纹、狮纹、瑞兽纹、麒麟纹、犀牛望月纹、孔雀牡丹纹、貂蝉拜月纹、松竹梅纹、鸡冠花纹、荷花纹、菊花纹、西番莲纹。

    辅助纹饰有:卷草纹、莲瓣纹、折枝花卉纹、蕉叶纹、连钱纹、灵芝纹、螺纹、法轮纹、海水纹、云纹、锦纹、回纹、火珠纹、八宝纹、杂宝纹、山石纹。

    龙纹,龙形粗壮,怒目圆瞪,龙肩高耸,毛发前冲,龙爪犀利,龙腿交错呈奔跑状,辅助纹长配火珠纹和十字形灵芝祥云,构成一幅蛟龙赶珠的壮观场面。

    麒麟纹,麒麟昂首前瞻,或站立或卧蹲状,四周配以火焰、杂宝纹,常绘在盘心,也有和牡丹、孔雀纹一起绘于罐身,构成主体纹饰。

    牡丹、孔雀纹,孔雀常画成形如鸵鸟,牡丹叶片如掌形,这种构图方法开始于宣德时期民窑。

    松竹梅纹,圆球形松叶向椭圆形变化,梅花侧枝呈半放射状,小朵梅花间夹杂几多盛开的大梅花。竹叶排列是叶尖向上,左右纷披,呈自然状分布,竹竿由一笔实线画成。

人物纹,常以飘忽的卷云做背景,绘琴棋书画、高人逸士、八仙故事。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另外,花卉完全图案化,多二方连续;变体莲瓣最常见的画法是钉螺形作内心,其他还有桃形和螺狮靥形;主题纹饰除后期外不加山石和地皮景;缠枝莲托八宝的法轮光焰组成封闭的上尖下圆图形;犀牛望月纹、连续人字纹饰带,这些都是正统青花上所独有的。

    5、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明代青花瓷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民窑器上的吉祥款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宣德时期瓷器上开始盛行书写帝王年号的款识。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因而有“宣德款遍器身”之说。成化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成化青花瓷年款,色泽浓重深沉,透入胎骨,绝无漂浮感。落款文字紧靠圈框,款的字体很有特点。

 

    三、明代的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

    官窑是专门为皇帝和朝廷烧制瓷器的御窑场。民窑是相对官窑而言,凡属非官府经营的,生产商品性瓷器的窑场,都是民窑。永乐、宜德时期,政通人和,瓷器生产空前繁荣,这个时期在景德镇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正是民窑清花。

    明代的青花瓷,官窑与民窑各有特点。官窑青花经过御窑场的制作,更加规整、精细、严谨,带有华丽的皇家气派。而民窑青花则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所以它的内容比较豪放、丰富,表达自己的心意比较宽广。官窑处处要受宫廷节制,而民窑生产则少这类约束。因而,在民窑青花的造型和纹饰上,能工巧匠们更能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使民窑青花器较官窑丰富多彩,显示了民窑青花异于官窑的方面。官窑青花一般都具有发色浓艳青翠,纹饰规矩工整、胎釉洁白光润,造型端庄稳重,作工细致精巧等优点,但美中不足的是官窑青花纹饰多数较拘束严谨、华缚繁琐,不如民窑青花雅拙扑质、自然奔放。

1 明代青花瓷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