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白波:斑斓的版画之旅

 少海游子009 2015-02-23

张白波:斑斓的版画之旅

发布时间:2014-03-13 10:31 | 进入华人TV | 来源:华人频道
更多 2
斑斓的版画之旅
——世界“石膏彩拓”第一人张白波先生专访

   人物链接:张白波 1944年10 月生于青岛市,1962年开始自学版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82 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系中国版协理事,历任山东版协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青岛市美协副主席、青岛画院副院长。曾任第6 届至第9 届青岛市政协委员,为青岛市终身享受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曾任第6 届至第9 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山东省评选委员。曾应聘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版画系列丛刊》编委、大型辞书《美术辞林·版画艺术卷》撰稿人。名列中国美协、日本天明堂合编《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第一集)、《中国美术辞典》等多种典籍和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美国人物传记研究所《当代国际成就名人录》等。

    版画,是世界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世界版画起源于中国,但古代的中国版画主要是以木刻插图形式出现的复制版画。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在鲁迅的倡导下,中国才产生了新兴的创作版画艺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新兴版画创作繁花似锦,与其他画种共同铸就了中国当代美术的辉煌。
    说起版画,就要提到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当代著名版画家——张白波先生。
    张白波先生在版画艺术园地辛勤耕耘历经半个多世纪,有着丰硕的创作成果。特别是他首创了“石膏拓彩版画”新形式、新技法,创作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极具特色的作品,这就使他在同代的版画家中以风格独特鲜明而与众不同,成就了他在中国版画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们了解到,张白波先生版画生涯的前20年,主要是从事木刻版画的创作,黑白木刻、套色油印、水印都搞过,作品也参加过国内外一些最高规格的展览。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创作迎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艺术家们焕发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在新时代的艺术大潮中,张白波先生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总想开创一种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新的艺术风格。于是,他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版画创新之旅。
    张白波先生非常热爱传统民族艺术,长期的艺术修养积淀,注定了他的艺术指向。他从中国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拓片中获得启示,发现了一些未曾被别人开发利用的、可以产生独特版画趣味的艺术元素。1980年开始,他借鉴和吸收了中国汉代画象砖、画象石艺术的精华,并融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试验,终于独创了“石膏拓彩版画”。这种版画,以石膏制版,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拓印技巧,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充满立体的版印痕迹,具有浮雕般的三维空间效果,而且色彩丰富厚重、渗化多变,使画面富有独特而又浓厚的版画趣味。
当我们面对张白波先生的拓彩版画作品时,每每为作品画面所展现的琳琅满目的刀斧痕迹、斑斓色彩所感动。画面虚实相映的立体痕迹之美,随意赋彩的拓印色彩之美,原始手工劳作的手感之美,交汇凝结在作品中,开拓了版画的审美领域,给人一种未曾经历的全新的审美体验。张白波先生的拓彩版画,既有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血脉,又有时代的审美气息,风格独特,它的横空出世,不仅为中国版画界首创,亦为国际版坛前所未有,它引起画界的关注和好评,是当之无愧的。
且看张白波先生的创作之旅,在艰难的跋涉中,取得了哪些成果,赢得了哪些荣誉。
作品《载月归》获第6届全国美展银奖(1984);
首创“拓彩版画”新技法获《版画世界》技法金杯奖(1984);
作品《小岛晨》获第9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创作奖(1986);
作品《新月》获第7届全国美展铜奖(1989);
作品《生命》获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金奖(1989);
赴日本展览,获日本神户美术馆文化功劳金杯奖 (1989);
作品《穿过栅栏》获第12届全国版画展铜奖(1994);
作品《雪之舟》获1995中国艺术博览会优秀奖;
获美国ABI“20世纪国际杰出艺术贡献奖”(1994);
获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1997年度金奖;
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1999);
作品《流动的墙》获2000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金奖;
作品《守望》获纪念“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2002);
作品《红晴日》获第10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4);

    2004年退休时获山东省文化厅、省文联颁发的“山东省美术创作荣誉奖”及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文艺精品创作突出贡献个人奖”。
所有的奖项都是张白波先生创作道路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的版画之旅中,有无数的旗帜在飘扬,他用版画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做人如作画,这位德艺双馨的画家在版画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法,需要有成功的作品来体现,来支持。多年来,他把家乡的大海、小岛、鱼、渔船、渔妇、渔村的生活作为作品的主题。在对现实生活美的发现中,雕刻着眷恋,拓印着梦幻,让原本平常的景物诗化为版画之美。张白波先生拓彩版画的长项不在于写实,而在于它能创造一个似是而非的另类空间。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他借助一切物象,来构建着理想的意境,完成着审美的寓托。这些作品在刀痕中闪动着画家的激情,在赋色里掩映着画家的心境,它们艺术地展现着现实生活的斑斓多彩。
    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像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启迪着他的智慧,陶冶着他的情趣,传递给他厚重温蕴的无限美感。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古人诗意的追寻,对佛禅的人性超越,以及对祖国山川风景的寄情,这些情怀每每激起他的创作冲动。当他试图用艺术作品来诠释这些情结,并在这种极具民族传统文化意味的拓彩版画上获得了美的实现时,无疑张白波先生的艺术已然升华到了不同凡响的境界。
    从1980年到现在,张白波先生的许多拓彩版画作品都参加了国内各种展览,并多次被选拔赴国外展出,以及在国外举办画展,几乎国内所有经典画集都收有他的作品。正如张白波先生所说:“艺术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真正的、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应当既不同于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张白波先生的创作,既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这种形式的题材,又需要在每件作品上创造和完善新的表现手段,其创作甘苦可想而知。回顾近30年来的拓彩版画创作,张白波先生认为:“画家要有理想,有追求,并能为之‘从一而终’,不懈努力。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智慧和精力也有限,只能做很少一点事,而且想把这点事做好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不敢三心二意,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   言以心声,品以表德”。在大师的炫目外衣下,依旧裹着张白波先生一颗平朴的心。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赢得无数的赞赏之词,除了依靠他精湛的版画技艺,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那独特的心灵感悟以及对于版画艺术执着的探索追求的精神,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很深刻的体现,无论是那些作品鲜明的主题,以及画面质朴的气息都证明了这一点。欣赏他的作品,大俗大雅的结合上可谓是恰到好处,无论是自然情怀,还是人文神韵,都十分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仿佛船行水中,大地萌动,意蕴无限,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绝对是前所未有的精彩。
    作为一位艺术家,张白波先生说:“高超的艺术与高尚的人格是一个统一体。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融合,最后达到人品与艺品的完美统一。艺术在初学阶段,似乎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很重要,但是越到后来,越到了艺术创作的高级阶段,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就越重要了,并且占了主导地位,艺术家人格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艺术作品品位的高低。”
    纵观古今中外的艺术史,无不证明了张白波先生的观点,他不仅持有这样的心态,还用自身的行动去付诸实现。他把爱与细腻融入在创作中,又从创作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情操,他把作品与人生都融合在一种高的境界里,于是理所当然的衍生出了优秀的作品和高尚的人生!
    采访张白波先生,不仅看到了他的版画作品的一派斑斓,更看到了他的艺术人生的多彩斑斓和成就辉煌。他依旧在劳作,在版上耕耘不辍,这让我们充满期待。
文/于珊  王晓敬
 
张白波先生版画欣赏
 

(新月)
 

(载月归)
 

(夜渔)
 

(比目鱼—寂)
 
 
(比目鱼—幻)
 

(比目鱼—溯)
 
(比目鱼—汛)
 (渔女—午) 
 
 
(渔女—夜)
 

(红晴日)
 

(流动的墙)
 

(唐诗 - 孟浩然 春晓)
 

(唐诗 -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唐诗 - 杜牧 山行)
 
 
  (唐诗 - 柳宗元 江雪)

 
     (唐诗 - 白居易 琵琶行)

 
(战马—驰骋)
 

(战马—长啸)

 
   (战马—踯躅)

 
(战马—回归)
 
 
(岁月.黄昏)
 

(岁月 - 长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