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质”与“应试”——城乡学生有什么不同

 天下小粮仓 2015-02-23
 
儿子素来就是老子的面子。这不,胡小鹄勉强上了个人大,比起那些清北港的学生家长,当爹的面子似乎就有点汗颜。不过,面子是自己给的,作为家长,心胸宽广些就是了。何况,人大也算是不错的学校,国学是孩子喜欢的专业。风物长宜放眼量,我眼下的生活很纷乱,没有必要为以前懊悔,也没有必要为将来担忧。

有个思九州之博大兮的博主,却未曾忘记我。他看了我的博客,知我儿子读了人大国学,于是撰文,对这个专业以及我这个“向儿子灌迷糊汤”的爸爸,来了几句讥讽。讥讽就讥讽吧,成者王侯败者寇,他家儿子给了老子面子,那就让人家招摇吹嘘就是了,换了我,我也会这样。甚至比他还会吹乎。

命苦真得怨政府,点儿背还要怨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北大今年在北京文科招生96人,清华招生是9人,加起来超过百人。而在河北,北大文科的招生是16人,清华是1人,加上小语种,清北勉强超过了20人。这里,还不用提到清北在北京慷慨施舍的大量自主招生名额。我家儿子的分数,在河北大约是前70名,倘若在北京,那就北大无疑了。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现实。个别的北京家长沾着地域的光,还在讥笑别人,瞧,让你们外地人考考考,不讲素质教育,瞧,没有考上吧。进而夸夸其谈地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仿佛自家儿子的运气,成了全人类成长进步的法宝。唉,分明是得了便宜还在卖乖。

环境不同,成长背景不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各行其道。九州博主的思维,放在他的世界里,当然是正确的。只是,在家庭对孩子的希望上,总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孩子的素质,关于孩子的兴趣,哪个家长没考虑到呢?即便是最没文化的家长,也知道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是,若非在这个社会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阶层,谁会总是把素质挂在嘴边?京津的孩子可以玩得丰富多彩,小地方的孩子不仅玩不起来,而且玩不起。如果我按照九州博主的方式培养孩子,小子连人大也考不上。更何况,我没有在北京给孩子留一套房子和一笔存款。

令我深思的是,为什么衡中模式屡次遭人贬低?为什么北京人的孩子学得那么轻松(相对而言),人家对考什么大学不像小城市的家长那么极为重视,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小城市的家长和孩子,却憋足了劲头去考个名牌大学呢?九州博主谈及教育,总是在振振有词,蛮是办法,为什么小城市的家长却只能带着孩子囿于功课的学习呢?即便是小地方的家长在文化档次上有所差距,也会知道按照孩子的兴趣去培养孩子,这些家长傻了吗?不去培养孩子的素质和兴趣,非要去拼考场?

一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孩子成长的路径和目标不同。我送胡小鹄上人大的时候,一共有6个同学在北京陪我们吃了一顿饭。这6个同学中,只有一位同学的儿子考上了西南财大,其他5个同学的孩子,去了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地留学。有同学对我说,假如我儿子能考上人大,我也不会让他出国留学。可是,转念一想,人家的孩子考不了名牌,能出国学习,不仅能把一门语言学好,而且还能增长见识。人家的孩子,可供选择的成长途径,比我至少多了一个。

为什么我们这些小城市的家长考虑孩子出国留学的成分比较少呢?一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力,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视野,周围没有多少出国留学成功的孩子可以效仿,三是我们孩子周遭没有多少出国的便利条件,哪里像北京,想出国,有很多类似的机构可以指点你。像邢台和衡水这样的三四线城市,这类机构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的工薪阶层的家长,除了让孩子拼高考,别无他选。单就几万美元的费用,要节衣缩食好多年啊,而大城市的家庭收入高得多,出国的费用可是不分阶层的。

二是,生存环境的不同,直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不同。有些引起轰动的家庭教育的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陪女儿走过高中三年》等,虽然有相当的说服力,但就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的家长和孩子而言,根本难以效仿,那些做法,没有普遍的示范效应。那些好爸爸、好妈妈具备的知识素养,三四线城市乃至乡村的家长,根本难以比及。家长素质不够完美,内心世界不够强大,给孩子成长的力量也就不够充分。

再就是,家庭的生存能力,也直接制约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收入菲薄的家庭,相当多的精力放在谋生上,回到家里,已经在体力上显得疲惫,对孩子学业的关注和辅导,尤其是对孩子心理的鼓励,付出较少。甚至,除了叮嘱孩子要刻苦学习外,别的都是无能为力。作为爸爸妈妈,自身的素质远比老师们要差,怎么能胜过好老师呢?因此,人家那些好爸爸好妈妈谈起来头头是道,而那些为谋生勤苦打拼的家长,甚至连培养孩子的目标和主心骨都不够明确,孩子成长的外在力量显得非常薄弱。

三是,大城市与三四线、乡村,具有无与伦比的环境优势。在大城市,教育环境比较优裕,科技条件比较充沛,孩子即便是玩,也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最近看到了清华附小的一位副校长为学生们推荐的书目,令我惊讶的是,那些书目在三四线和乡村的书店里,很难找到,只能通过淘宝网上购买。在北京西单书店,那些浩瀚的书籍,完全能够令孩子们“大快朵颐”,而小城市的书店,充其量只能读到教辅书籍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最基本的读物。

“乡下”的孩子们,能培养什么爱好呢?因为视野受限,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计算机的兴趣吗?孩子们充其量接触到一台上网的电脑,最大的兴趣无非是玩玩电脑游戏。像北京那位博主的儿子去培养机器人的兴趣吗?“乡下”的孩子甚至连机器人都没见过,何来兴趣?即便是有些孩子对天文地理稍有兴趣,也没有足够的环境供他们加深自己的爱好。

大城市的孩子们,处于一个四通八达的知识交通枢纽地带,而“乡下”的孩子只能干巴巴地等待一列名叫高考的火车。

四、相对于大城市的孩子而言,“乡下”的孩子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阶层。举例说明吧,即便是北京名牌大学毕业的“乡下”学生,如果想留在北京谋生,仅仅是生存需要的房子问题,就要付出至少10年的努力。即便是研究生毕业,留在北京,等到有自己一所几十平米的住所,也要奋斗10年以上。更不用说户籍问题、后代就学问题。而北京的学生,即便考入一所普通的211大学,毕业之后,父母能给留下一套房子,后代很轻松地拥有北京户籍,划片招生,顺利入学。因此,出身不同,人生的起点不同。只有奋斗到中年之后,才能在北京安稳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即便是“留在北京”,这么一个对北京孩子看来很低级的目标,对“乡下”孩子而言,也要经历艰辛的打拼。这就是衡水中学的孩子们为什么拼死拼活闯荡高考的动力之所在。因为,你不刻苦学习,你就不能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你就不能像大城市的成功者那样,拥有较为优裕的生存资源。对“乡下”孩子而言,如果脱离高考而寻找一个更好更高的生存平台,只能是痴心妄想。

五、城乡差距而导致的教育环境不同、生存平台不同,决定了人家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我们的孩子只能勤学不辍,先不考虑什么兴趣,先考个高分,攀上名牌大学,踏上较高才层次的生存平台再说。你只有踏上了大城市学生相同的生存平台,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你只有到了一个“交通枢纽”,才能选择自己坐那一列火车,去哪一个目的地。

因此,所谓的素质教育,讲起来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很有意义。但就我们单个的家庭而言,在培养孩子上,必须要有鲜明的目标。如果我们谋求孩子成家立业后,具备较高的生存能力,享受优裕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必须抢占较高的生存平台。怎么抢呢,通过高考。素质教育的内容是虚的,我们家孩子的成长目标,必须是实际的,明确的,不得有半点的水分。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为什么极力希望孩子考上最好的大学的理由。尽管孩子没有让我感受到清北港的荣耀,但是毕竟有了一个人大的教育环境。很遗憾,孩子在音体美等方面,没有自己的特长,甚至没有自己的爱好,但好歹有了一个差不多的平台。试想,假如他有了诸多的爱好,却没有一个较好的平台,那些爱好又有何付丽呢?

有人说了,小城市怎么啦,小城市有自己的安逸,压力小,熟人多,生活好混。怎么说呢?燕雀安知鸿鹄的视野呢?人之一生,在中年安于现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是青少年的宝贵年华里,为什么不尽力地发展自己,不尽力地“人往高处走”呢?

今天看了思九州之博大兮的博客,多多少少地有了上述的感想。我不知道这些文字,能引起多少“乡下”家长的共鸣,我分明感受到,屁股不同,立场不同,对培养孩子的认识和方向也不同。关于教育的论述,很多都是读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如果那些理论不能解决我们孩子的成长的具体问题,那么,就让我们这些家长稍安勿躁,还是脚踏实地,尽量地激励孩子刻苦学习,以求将来有个比较高层次的生存平台吧。

安于现状?我不会。至少,我对家乡这片被污染的空气深恶痛绝。宁可我折寿,也得尽量让孩子走得远一些,进步得高一些。而驰骋世界的本领,就是靠青少年时代的刻苦学习。北京的孩子可以玩出名堂,我们的孩子只能学出名堂。北京的孩子兴趣可以广泛,我们的孩子再有广泛的兴趣,也得把学业保住。如果“乡下”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对孩子成长的懈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