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须黑发与黑发转白

 孙庄志 2015-02-23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都希望有浓密乌亮的一头秀发。中医典籍里不乏生发乌发方剂的记载,何首乌、熟地、黑芝麻、黑豆等是大家耳熟能详具有乌须黑发作用的几味常用药。中成药里七宝美髯丹、神应养真丹、二至丸、何首乌片等,人们广泛使用。到底疗效如何,很少有跟踪观察的资料来说明。实际上在人生的各个年龄段,有时有几根白发算不了什么,但在爱美人士看来就非同小可,必须要治一治。青少年白发临床多见,原因是这个时期,他们处于求学阶段,学业压力大休息不好,或者生活条件差些,毛发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得不到及时补充,长此以往肝肾不足而白发生焉;有的白发与人的生活压力、紧张忧愁焦虑有关,如过去传说中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就是例子;现今有的贪官被查究几天内就满头银发;还有的遭受巨大精神打击如丧失亲人等,体内的应激系统几近崩溃导致内分泌严重失调而白发丛生;还有部分患者是在大病后出现白发,如化疗、脏器功能缺失等。以上各种白发有的需要治疗,有的可以不治自愈。如果身体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伴随白发,自己又不在乎的话,白发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

在中药里,熟地是治疗肝肾阴虚、须发早白的好药。《现代实用中药》(增订本)指出“地黄效用为强壮药,常用于虚弱者,有补血强心之效熟地黄乌须黑发。”《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主治指掌》谓熟地黄恶贝母,忌铁器,犯之令人肾消;亦忌食莱菔,令人发白。莱菔即白萝卜。常言道萝卜生克熟补。按照中医的理论,服用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如地黄、人参时就不能同时食用白萝卜,否则导致须发早白。到底会不会导致白发,古人著作里还有一则故事可以验证。据《国老谈苑》、《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引《清异录》载:宋代寇准年三十余,太宗欲大用,尚难其少,准知之,遂服地黄兼饵芦菔以反之,未几髭发皓白。意为寇准三十岁那年,宋真宗皇帝想启用他,但看他年轻官场尚显稚嫩,尤其是他的一头黑发,更显得不够老成持重难孚众望。那时的皇帝用人也是要考虑各方反应的,德才兼备固然重要,职场外在形象也得讲究。寇准知道这件事后,就要重塑自己的官场形象,于是开始吃地黄加萝卜,时间不长胡子头发都白了。此后任命诏书就下达了。《闻见近录》上也有类似记载。两本书都说宋太宗看上了寇准的经邦治国之才,但因寇准年轻而犹豫。寇准的所作所为似乎很搞笑,其实是出于无奈。《宋史》上讲:“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宋朝还有三年磨勘进秩之法。因此左司谏王岩叟说:祖宗以来,资格甚严,其用人也,必曰历某资也。在这种观念和体制下,使多少贤才髭发皓白而空有其才其志。
  其实,三四十岁的人是完全可以承担大任的。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出任宰辅的衮衮诸公中,寇准是比较杰出的一位。寇准居官俭素,秉公执法,颇有雄才。1004年契丹大军进犯中原,寇准极力反对迁都逃跑的主张,促使宋真宗进驻澶州督战,一举击退入侵者。这一年他才43岁。这一切不能不说与寇准较早地负荷重担,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有关。

故事的真实性应该不会怀疑。但寇准萝卜加地黄使须发变白的记载,还是提醒我们服用补药类中药时还得注意饮食宜忌,让补益药真正发挥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