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文香阁 2015-02-23

明代的瓷器从整个中国的陶瓷发展历程中来讲,是处于宋朝和清朝两个高峰期的中间,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其瓷器的特点既有宋朝瓷器的高雅韵味,也有着清朝瓷器的艳丽色泽,特别是明代的青花瓷,更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空前的工艺水平。而明朝各个年代的瓷器,也有着其各自的细微差别,认识一下明代各个时期瓷器的特点,对于收藏者来讲,也是相当重要的。

    洪武  要正确辨别与元瓷的不同、并注意不要和典型的永乐瓷相混淆、特点、一、元代除少数玉壶舂瓶为釉底外,其他器物底部无釉、洪武则除玉壶春瓶和执壶外、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扁菊纹大碗也为釉底、其他器物则底部无釉、二、元代梅瓶的口均为上狭下宽的梯形口,明代梅瓶口部已改变为口沿外翻、决无梯形感、三、元代碗类有底足钭削的习惯、洪武时期除民间青花粗碗仍沿用外、其他较细的器物已改为平削足、四、元代青花龙纹绝少五爪、洪武官窑器几乎全为五爪、五、元代印花和青花二种装饰工艺同置于一器的方法、洪武仍继续使用、六、元代莲花叶子为标准的葫芦形,到了洪武已变形得不成葫芦形了、七、元代牡丹叶子画的肥厚规矩、洪武己变得稍为细瘦而随便了,八、元代的仰莲辨纹每辨都分开绘画、洪武朝除个别器物仍分亓画外、绝大多数莲辨之间借用边线、不再分开、并出现了双勾描绘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九、器物颈部的蕉叶纹、元代每片蕉叶之中茎或单线色绘或双勾填色、洪武则蕉叶中茎以双细勾出后不填青花或釉里红、形成中茎有空白地.

    永乐  某些特殊器型可视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朝、如瓢形扁壶、抱月瓶、大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盖罐、花浇、压子杯、尖底莲子碗等、二、盘、碗之类撤口器的口沿极薄、手抚之有锋利感而无浑圆惑、三、永乐年出现了及白的细沙底、抚摸有极细腻如糯米粉感觉、四、细瓷底足平削、底釉有的程波浪纹、五、白瓷器底聚釉处、程现水绿色特别明显、六、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全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实展属后来仿品、七、青花器釉面肥亮、釉色多数发青、青花有的出现晕散现象、青花有铁斑、涂绘部分有不同深浅的笔触感、八、瓷器上多见缠枝四季花和折枝瓜果为主题纹饰的装饰图案、九、永乐款戒式只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字体结构紧凑、特别规矩而呆者要注意其年代、十、玉壶春瓶口外沿往往有稍厚的釉层、而呈淡青色的流淌斑块、十一、永乐瓷的气泡一般为大小不同、以30倍放大镜观察、凡气泡一律大小者、要特别注意其年代真伪、十二、永乐瓷与宣德瓷相比、但凡相同的器物、永乐薄、宣德年厚、永乐轻、宣德重、甜白瓷的底足聚釉处、永窑比宣窑更显水绿色、青花器的釉面永窑比宣窑更显肥厚惑。

    宣德瓷的釉面、大多都能见到桔皮纹、釉面呈亮青色、釉面细润、二、用30倍放大镜可以看出宣德官窑瓷轴内的气泡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的间矩较为疏朗、凡气泡蜜集而整齐者大多非宣德瓷、三、宣德盘、碗之底足多数有棱边感、非滚圆之、泥鳅背、四、宣德大盘、碗之底足内墙自上而下向外钭削、因此无法用手抓住、清雍正仿宣德大盘、底足内墙接进垂直、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五、宣德青花有三种色料、1,进口苏尼勃青料、2、国产料,3、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料、其中,苏泥勃青、料最常用、青花色泽自然、晕散、形式浓重的凝重结晶斑、深入胎骨、六、宣德官窑青花器以小笔触上彩、无一笔涂抹的制作、七、盘类因塌底而盘心成下凹状明显、凡盘子平底者大多数非真宣德、八、瓶、壶、罐之类器物均为分段拼接成形、凡前、后身合模成形者非宣德制。

    成化胎质洁细、胎体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釉质纯净、用手抚摸有玉质感、二、釉色有偏青及偏白两种、无论何种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是成化官窑瓷的重要特征之一、三、青花瓷少数用苏尼勃青料、呈色浓翠外、大多为淡雅色调、四、斗彩的色彩鲜艳、其中姹紫色泽、为成化朝所创刮制、也仅仅被成化瓷所成功的应用、五、成化官窑款、迄今已发现的仅为”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因其字体风格突出、后的均未能仿得逼真、看款识、便基本能定真伪、六、成化瓷的气泡已彻底改变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况、显得小而蜜集、七、”糊米底”是成化瓷极为显明的特征之一。

    弘冶是成化瓷的继续、胎洁釉润、弘治官窑器与成化器同样有玉质感、二、弘治釉色白中带灰甚至有的泛青、器物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不如典型成化瓷器那样均一、而有差别、三、器物底足较矮、无高底足的器物,四、盘类塌底现象为明代盘类中最为典型的、盘心一定下凹、五、”大明弘治年制””治”字的水旁三点绝大多数均底于‥台”字。

    正德瓷一般胎质较成化、弘治粗而厚重、制作也稍显粗造、琢器接痕明显、二、釉面白中闪青、器底釉面呈典型的青白色亮青釉、三、釉内气泡小而蜜集、呈鱼子状、四、典型正德青花、色泽青中偏灰、五、大碗之类器物口沿部釉厚而呈青色、六、纹饰多表现伊斯兰教和道教色彩、民窑器纹饰大多粗率豪放。

    嘉靖-隆庆一、罐、瓶、壶、坛之类大件器接痕明显、多见方型、棱型器、二、盘底仑心下塌而成凹形、这一点近似于弘冶窑、三、盘、碗之类圆器的圈足自上而下向内斜敛成倒过来的梯形、四、器物的透明釉一般均泛灰青、底釉为亮青釉、五、器物胎和釉的交接处有一线橙黄色、较为明显、六、青花一般用回青料、兰中泛紫,较浓艳、无黑铁斑,青花轮廊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现象、七、彩瓷的红、绿彩均无硬亮感、在瓷器上出现龙首正面纹饰始于明嘉靖年间。

    万历-天启一、除个别小件器外、一般胎体厚重、器身多有变形、欠规整、二、琢器底足处理草率、瓶罐、缸之类有接痕、三、釉色白中泛青、细瓷釉面光泽度较强、四、盘有塌底现象,底心下凹、五、早期青花器用青料、色泽与嘉靖器相同、不用回青料之青花细瓷青色纯正、粗瓷则发灰、六、青花五彩瓷有加彩和后仿伪品,除款识外要注意器形、釉色和纹饰的时代性、七、青花开始用淡描、铁线描及涂抹描手法、天启瓷,一,天启除个别官窑器外大多为民窑、易脱釉、制作较粗、釉色白中闪青、盘碗器有的器底跳刀痕明显、并有烧裂痕、常有粘砂、不施釉现象、二、器足底切削整齐、露胎部分较多、有的胎釉之际并无棕黄色调、万历后期出现窗格纹、天启沿用,三、青花器有的有指捺水印纹、盘类外壁往往有以5个青花小点并淡红彩组成的变形花朵为装饰、往往在一个盘上有3朵这种变形花朵、四、在青花及彩瓷器上开始出现题词、崇祯瓷,一、崇祯瓷一般为白釉中闪青、光泽度不强、制作较粗的器底有粘砂痕、底釉发青、胎釉之际无橙黄色、多见酱黄色釉口、底有跳刀痕、二、青花色泽部分发灰、少数色泽明快、大约在崇祯十年以后至顺治十四年以前、有以隶体书写的题字。

青花瓷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最重要品种之一,青花瓷萌生于唐巩义窑,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清。元明清青花瓷的产地在景德镇。

    元青花作为青花瓷的第一个灿烂期,拥有极高的地位,而元青花被重视,不过是近几十年的时间。元青花在国内存世稀少,主要是因为当时用作出口,特别是出口到西亚,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和伊朗的阿德比尔寺,收藏大量的元青花。当时西亚各国生产的瓷器釉料差,烧温不高,达不到中国青花瓷纯白纯蓝的质量水平,因而纷纷向中国求购青花瓷器,这刺激了元朝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元青花的底釉一般为青白色,或偏白,或泛青,或偏青。元青花形制大,胎骨厚重,多数纹饰繁密,层次丰富,青花发色稳定的不少,白地纯白,青花纯正,而也有相当数量发色不正,带有晕散,有的色泽发灰。元青花的装饰讲究繁华茂密,常常在器物外表装饰多层图案,多达七八层。这种茂密的装饰往往以圆心为主要区域,纹样多为自由洒脱。可看出宋朝磁州窑豪放绘画风格的影响,同时也受传统水墨画的熏陶。元青花圈足之釉不到底,露胎处为褐红色,官窑淡,民窑深,还有跳刀痕现象。

 

    明朝又是中国青花瓷发展中的重要期,鉴定明朝青花瓷器要素很多,如发色、画意、造型、质地。永乐与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青花瓷发展史上地位特殊,是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可以说是近些年历次拍卖会的抢手货。如常见的永乐青花盘子,这类盘子盘心稍稍下榻,足墙内收,呈倒梯形,两边倒角,这是明朝底足切削的基本特征。底釉白中泛青,青花发色为典型的苏勃泥青(是当时的进口钴料),也是永乐、宣德及成化早期所特有的青花发色,这是鉴定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基本面。

    从侧面看去,可见铁锈斑有下凹痕迹。花卉填色习惯用小笔触,显出层次,色阶分明。整个画意浓淡自然,没有突兀感。花卉布局层次清晰,缠枝莲线条优美流畅,因钴料关系产生微微的晕散,使线条呈毛茸茸状,增添了柔和绵软感。放大镜下见气泡透明沉稳,大小不一,富有层次。底足为打磨糙底,因铁质提炼不清,故出现一点点褐斑,底足边火石红线条明显。市场上常出现这类的仿品,粗看与真品没有多大区别,上手后就能发现两者差异。新仿品往往不见塌底现象,因为难烧,底足内收不明显,特别是足墙没有呈倒梯形,也无倒角,违反了明初修足工艺的基本特征。青花发色往往无力或发色过重,虽模仿苏勃泥青料的特征,诸如铁锈斑凹陷现象,但放大镜下能见故意点上去的痕迹。仿品青花色调轻浮,放大镜下见不到青花与釉面之间的通透感。气泡细密,大小差别不明显。真品底露鲜亮的火石红,而仿品故意仿造,通常形成火石红过分的烧焦状,发黑。

    永乐与宣德的青花瓷由于用同样的青料,故在呈色上难以区分,两者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手感,即宣德器厚重一些,永乐器则相对轻盈。宣德青花发色比永乐要略微深厚。

    明成化青花瓷是永、宣之后的一个重要品种,成化青花瓷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用的仍然是苏勃泥青料,而后期则用国产平等青料,发色要比永、宣时期淡雅,且成化瓷器多为小巧轻盈。因此无论是色感还是手感,都与前两朝有着明显的区别。成化朝有一种典型的碗,叫宫碗,敞口,收腹,圈足,白釉青花花卉,胫部仰莲瓣纹,底部书“大明成化年制”青花两排竖式六字款。这类器物白釉十分洁白滋润,青花淡雅轻盈。纹饰画法改变了永、宣时期的小笔触着色,而是一笔涂抹,然后勾线框。放大镜下,碗的气泡细密,无明显大小,和永、宣瓷器气泡的大中小不同。成化瓷器多为小器,史称“成化无大器”,成化瓷器总体的特征轻盈、灵秀,与宣德的强烈、厚重截然相反。

    明朝青花瓷发展到了后期,正德、嘉靖、万历,三朝的青花瓷除了嘉靖青花瓷少量见深蓝外,多为灰蓝,发色与永宣、成化相比要略逊一筹,拍卖价格

也明显低下来。

    万历时期有常见的青花龙纹碗,往往造型规整,底足直,碗腹弧度柔和。高,底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深沉,色调匀雅。龙的画法符合明朝的粗放特征,五爪折笔生硬有力,不像清仿龙爪线条粗细结合,折笔分明。而且还采用勾勒填色之法,虽显得单一,但这是明朝后期青花瓷的基本风格。放大镜下能见气泡紧密,有大小,且又有通透感,和仿品气泡的密而浮完全不同。底足露胎胎质细密,侧光能见糯米状。底足平削,两边倒角明显。万历款式不怎么工整,反映了明晚期款式的习惯写法,用笔夸张、坚定有力,“万”如右边折笔、制”“ 字捺笔等,充分表现了这种特征。

    综观明朝青花瓷的特点,可作出这些归纳:永、宣的浓蓝、成化的淡雅、嘉靖的深蓝发紫、万历的灰弱。如果掌握了这些要点,那么明朝青花瓷的发展脉络大致得到了了解。或者说要想鉴定一个阶段的瓷器的特性,首先寻找明显的风格与要点,先牢牢掌握,其次再关注常规要点,如釉色、胎质、造型等(这些常规要点有时很难区分),如果掌握了一件瓷器的主题风格与要点,那么这些常规要点也容易区分了。

    明代早期洪武时期青花瓷的特点:明代早期青花用料,可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一度中断,用的是高锰低铁国产料,所以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发色泛紫,带灰杂。打捞上来的明青花小罐很多洪武时期的器物可见元代器物的工艺特点:挂釉不到底,底足圈足修胎斜削,足底呈乳丁状,胎质略显疏松。打捞上来的明青花盘颜色鲜亮。明代中期永宣时期的瓷业生产,特别是青花瓷的生产,已经发展为鼎盛时期。永宣青花发色用料是两种:一种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其青花发色特点,因为苏麻离青料含铁高,含锰低,所以永宣青花发色具带铁锈斑的特点。另一种用的是国产料,青花料高锰低铁,青花发色泛紫,显灰蓝永宣时期青花瓷的绘画风格:永宣时期青花瓷的绘画常见线条勾勒图案,后用小枝笔添色,青花绘画纹饰常有明显的笔触感,青花发色有明显的浓淡层次感,没有晚明青花那种皴,辟,擦,涂,染,一笔平涂的多种手法。永宣时期青花瓷胎质特点:永宣时期瓷器胎质坚密,胎泥细腻,器形规整端庄,修胎精细,大件器物多见接胎。器物底足常见跳刀痕。永宣时期纹饰特点:永宣时期是明代历史上灿如朝霞的辉煌阶段,平安昌盛的繁荣社会,展示在瓷器上的纹饰是瑞兽,龙凤,八吉祥,历史典故,山海,花卉,瓷器纹饰给人的感觉是国泰民安,物阜民丰的繁华盛世。这件茶碗造型奇巧,制作精致考究,青花纹饰单纯大方。碗壁内外装饰有回纹、卷草纹、莲瓣纹等,青花色泽鲜艳浓重。在制作工艺上,器物规整,修胎十分讲究。在器底削足处理上,改变了元代的斜削方法,底足基本平削。在图案布局上,改变了明洪武以前的多层次、繁密的格局,多留空白地。在绘画用笔上,每一笔起笔落笔的笔迹都能看出浓淡。釉面白中泛青,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面内有微气孔,釉色“肥亮”。永乐青花茶碗,一些书上称之为压手杯。对于压手杯底足的处理方法,在《留青曰札》中是这样记载的:“ 陶辨器足,永乐窑压手杯,滑底沙足,宣窑坛盏,釜底线足。嘉靖窑鱼扁盏,馒心圆足。凡陶器出窑,底足可验火法。”永乐时的茶碗器形,在元代和明初洪武时期是没有的,它是永乐朝才开始的。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明代特色已很明显。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瓷器造型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明代瓷器特点的产生,一般认为是从永乐开始的。所以,这件明永乐青瓷茶碗,是一件具有大明特色的早期茶碗,弥足珍贵。这件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造型灵巧端庄,隽秀幽雅,工艺制作规整,胎体细腻轻薄,足跟较窄。古陶瓷研究界和收藏界称这种造型的碗叫鸡心碗。这件碗上的青花装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釉面细腻、光润。青花枝纹、波涛纹、回纹色泽鲜艳浓重,凝聚处现黑色斑点。  鸡心碗在明代永乐瓷器品种中和压手杯一样,是当时饮具中最高水平的产品。碗类器皿从产生起,就以日用为主要目的。一件精美的用品,也是良好的收藏品和陈列品。明代永乐时期的鸡心碗主要为宫廷皇家服务,也用来赏赐王公大臣,赠送有关国家使节。鸡心碗类似饮用器具,质地要求很高,往往不惜工本,用最好的原料,由最优秀的匠师制造。明代晚期青花瓷的特点:明代晚期,青花发色用料是国产石子青,坡塘青,回青。青花用料的提炼方法,由传统的水洗提炼发,改变为用火煅烧法。青花发色用料的石子青,坡塘青是高锰低铁料,青花发色带灰,紫色。明代晚期绘画风格,用的是皴,辟,点,染,涂,擦,一笔平涂各种表现手法,绘画作品表现得酣畅淋漓。明代晚期青花瓷器的纹饰有铭文,寺庙,神仙人物,也有瑞兽,卷草,扁菊,缠枝花卉各种纹饰。透过纹饰中的铭文和祈祷神灵保佑的画面,可以看见战争不断的晚明时期,人们希望,祈求太平祥和的心境。晚明时期青花瓷的胎质较为粗松,修胎也很草率。明代中期和晚期的青花瓷底足都有跳刀痕和火石红。

青花转枝莲花果纹大碗 (推荐)
【明朝】

公元纪年: 1426~1435ad
年号: 宣德
纹识描述: 转枝莲花果纹
文物描述:直圆口,深弧壁,平底,矮圈足。外璧绘转枝莲花六朵,口沿卷草纹一周;器内口边饰折枝四季花纹一圈,内璧画折枝花果六枝有:桃实、石榴花、荔枝、菊花、柿子、牡丹花,器心双青线内画折枝石榴花果纹,口足间加饰青线十二道。青花浓艳呈紫蓝色,并带褐绿色斑及铁褐色疵斑,铁褐疵斑胎地大多下凹,沿边青花则见晕散。釉面气泡疏朗晶亮。胎骨均匀底略重,圈足较窄平削,底及圈足露胎,胎质洁白细腻,略带铁质斑点。此类直口大碗,又名磬口碗或墩子碗,明初洪武时开始制造,青花或釉里红器常见此一造型,永乐、宣德继之,有大至四十公分以上者,气势非凡,成化以后则已罕见。此器口沿边饰及莲花绘法均与宣德极为相似,器无款识,但宜为永乐至宣德时期珍品
文物尺寸:口径:34.4cm最高:14.5cm最深:12.2cm重量:2877g底径:20.2cm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转枝花卉纹执壶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纹识描述: 转枝花卉纹
文物描述:唇口,长直颈,折肩,肩以下微敛至底,底平,圈足,方形流,流嘴出口呈葫芦形,曲把附于口沿下方与肩腹间。颈饰转枝石竹花、上下各饰回纹及卷草一周。肩上饰十六凸起莲瓣纹,腹部主纹为缠枝牡丹、月季、芙蓉、秋葵、菊花、莲花、石榴、栀子、茶花等等,足边饰卷草纹一周,流及把各饰朵梅及斤枝花卉。青花浓艳带紫,多处带大小褐绿、铁褐结晶疵斑,白釉泛青,积釉处尤甚。胎骨厚重,圈足露胎,细腻洁白,胎釉一线呈橘红色,器无款识。(壷盖为清仿)型制仿自十三世纪叙利亚盛水金银器部略作化。明代早期瓷器多模仿中亚金属器造型,此与宋元以来中东大量订制景德镇瓷器,受彼此质易往来,交流频繁之影响。
文物尺寸:总高:32.5cm内深:30.5cm口径:7.4cm底径:11.6cm总重:2280g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秋夕」诗意仕女图碗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年号: 宣德
文物描述:外壁画庭园景物,一仕女坐于亭阁前,另三侍女,一烧香、一扑萤、一捧物由室内走出,室内红烛高照,画屏中置,足圈画卷草纹一周,口足加饰青线六道,内壁白釉无纹。胎骨略厚,青花匀浓,圈足露胎,质坚细腻,偶有细小铁质斑点。底书「大明宣德年制」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此碗题材乃以唐人杜牡「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意构图。天边三两联机圆点,象征牵牛、织女双星,另侍女扑萤、焚香,仕女瞻星以及屏风设置皆为诗意的贴切描绘。尝见明人载记宣德器上有书题诗文者,迄今并未发现,故知其所指应为此类诗意图器,而不是器上题诗作文。
文物尺寸:总高:6.8cm口径:19.6cm底径:8.0cm内深:6.0cm总重:365g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纹识描述: 龙纹天
文物描述:圆口,直颈,上微侈,圆鼓腹,平底无足微凹。天球瓶因形似天上的星球故名。口沿下饰卷草纹一周,上下各加饰青线二道。圆腹通体画一回首腾云飞奔的行龙,张口、吐舌、露牙,双目圆睁,四肢腾跃,龙身画满鳞甲,雄武矫健,颈部、隙地则饰以十字云纹与三出云纹。釉色浓重带灰,多处有褐绿斑及褐绿、褐黄、铁褐结晶疵斑,鳞甲尤甚,青花釉内满布大小气泡,疏朗晶亮。釉面莹润,白釉泛青。胎骨厚重,圆体、颈部均见拉坯遗痕,底部露胎无釉,胎质细腻。永乐、宣德年间,盛行烧制大型器,如天球瓶、扁壶等,而天球瓶尤盛于宣德年间,纹饰以云龙、波涛龙纹,花卉纹等最为常见。宣德此类大器,极少带款识者,故与永乐不易分辨。此器云龙画工精细,应为永乐、宣德过渡时期所烧造之器。
文物尺寸:总高:42.4cm内深:41.0cm口径:9.5cm底径:16.5cm总重:7297g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吹箫引凤仕女图碗
【明朝】
公元纪年: 1426~1435ad
年号: 宣德
文物描述:外璧绘山水楼阁、云、石、花、木,楼阁内一仕女吹箫,迎面一仙女乘凤驾云而至,此题材又称「吹箫引凤图」,圈足上画卷草纹一周,口、足各加饰青线六道。器内无纹,白釉微泛青,青花匀浓,胎骨较厚,圈足露胎,质坚细洁,胎釉一线呈浅橙色。底足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二行六字楷款。宣德青花以小笔点绘,下笔有轻重之分,加上绘工技法纯熟,又稿本源自院画画家之手,故青花瓷器上的图画胜于任何朝代。
文物尺寸:底径:7.8cm孔径:350g口径:19.4cm最高:6.8cm最深:5.7cm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卷草斜格网纹盖罐(推荐)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年号: 宣德
纹识描述: 斜格网纹饰
文物描述:罐口微撇,短颈,器身上敛下硕,平底,矮圈足,带盖。罐口沿内以青花绘圆点一周,外壁主纹为带状留白卷草纹,其上下各画斜格网纹间带叉形点状纹(※)二道,底边饰以莲瓣纹一圈。盖钮满涂青料呈宝珠纽形,盖面分饰二层,内为莲瓣双层,象微盛开莲花,外层则为与罐身相同的斜格网纹及叉形点状纹。罐身青釉均匀,盖浓艳,间带铁褐结晶疵斑,白釉泛青,外密聚釉处尤甚,釉面橘皮纹明显。圈足露胎,质坚细腻,带大小铁质斑点。器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此类型、纹饰器,现有资料中仅知三件,一为本院所藏器型完整,另二件为大陆首都博物馆所藏及景德镇珠山出士,皆无器盖。此种斜格网文饰或源自中亚,极为罕见珍稀。
文物尺寸:底径:14.5cm总重:1800g口径:16.8cm总高:19.4cm内深:11.6cm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瓷波斯纹小洗
【明朝】

公元纪年: 1403-1424ad
年号: 永乐
文物描述:敞口、弧形浅壁、卧足、底由外向内圆拱起,有所谓「馒头心」的称谓;凹底的周缘细细一圈无釉。通体以青花绘饰,器里内壁口缘水波纹,近底处一周圈式心形忍冬叶与三叶纹缠结的带状装饰;底心四瓣忍冬叶形成团花纹,绕以一周卷草花叶。外壁口沿处绘一周波斯文,文字有错文不可辨,似欲书写「感谢真主赐福」;其下一周细碎的葫庐式垂叶纹,近底处一周向上仰的三叶纹(由左右二卷须与中央伸出尖瓣组成),和一周转枝菊花纹。全器青花明丽,绘笔流畅,青料与釉汁间气泡盈聚形成水墨淋漓的晕染效果,浓点处显出铁色渗青斑点。此器卧足的造形与伊朗金属器相似,口缘一周文字的装饰法、带状环饰、三叶纹细节、以及图案式的藤蔓花叶等,明显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而水波与转枝菊亦盛行于元代各类器用。本件瓷器,体轻而薄,青料渗青点斑等特征,都说明其为永乐时的作品,在此时期,遁走漠北的大元帝国,几经分合,帖木儿一系成为中亚最强势的帝国,与明成祖有多次的使节往来,并曾主动要求金帛瓷器,明廷也对其赏□丰厚;许多永乐官方督制的瓷器因此进入中亚,而中亚的装饰元素遂更深重的引介入汉地,与元代已传入的文样交相与汉地文样共同融和为明清工艺的一环。
文物尺寸:外高:4.3cm口径:13.2cm底径:4cm
釉色: 釉里红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藏文高足碗 (推荐)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年号: 宣德
文物描述:外壁书藏文一周,释文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佛、法、僧)护佑永平安」,底边饰双层仰莲瓣纹,高足边上则画卷草纹一周,外壁及高足上下均加饰双青线。内壁锥划与外壁相同藏文一周,因白釉层腴厚不易辨识,器心刻划「宣德年制」四字篆款,外加双圈,并加饰印花莲瓣纹一周。碗壁匀薄,圈足稍厚,白釉莹白,青釉匀净,圈足露胎,细腻洁白,胎釉间呈浅橘色。前已述及此类高足碗,碗心有四字款及六字款的书、刻款识,亦有于碗壁及碗心的暗纹印花、刻花四字篆款。宣德官窑篆字款至为稀少,除此类篆款及景德镇珠山出土数件不全之青花四字篆款以外,可谓罕见。
文物尺寸:总高:11.9cm内深:5.8cm口径:17.1cm底径:4.8cm总重:365g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内底
【书体】篆书
【技法】刻款
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秉烛夜游仕女图凸节高足杯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年号: 宣德
文物描述:撇口,杯身,高足外撇,凸节把(又称竹节靶杯),杯把中空,杯底与高足接合,浅圈足。外壁画月下庭园景物,一仕女带三侍女,秉烛夜游其间,高足则画树石山景。青花浓翠艳丽,多带褐绿结晶疵斑。胎骨匀薄,质坚细腻。底书「大明宣德年制」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此杯人物园景,画工精巧细致,可谓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画,相同纹饰者,还可见之于高足碗(图版一○五)、盘(图版一七二)。
文物尺寸:总高:7.4cm内深:3.3cm口径:8.1cm底径:3.8cm总重:80g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瓷描金卷草莲塘碗(推荐)
【明朝】

公元纪年: 1403-1424ad
年号: 永乐
文物描述:碗口外撇、弧形深壁、圈足,体轻而薄,光透胎体,为永乐时期景德镇制作的精美作品。通体以青花及描金为饰:内口沿青花斜格纹,内壁光为金色缠枝卷草纹,金彩耀眼,叶纹间还以细针划出叶脉。底心为一幅青花荷塘图,以两丛荷花叶为主纹,上丛大朵莲花由叶面探出组成花丛,旁衬以勾勒的叶形;下丛荷叶为中心伸出两茎外形如蓟的莲花及勾勒的小叶与水草,左右再各有两小丛荷叶与蓟样荷花,由每丛及整组花纹都均作左右对称的结构,其花叶都以划斜格取代平涂;其外再环以一周几何样六角形交错的青花花纹。外壁口缘为三股连续的曲线组成的青花斜格纹,其间点饰方形金点;腹壁为心形忍冬叶组成的缠枝纹,叶片以斜格短线组成。圈足里为一朵金色的雪花纹。全器的青花色泽鲜艳,浓处现铁锈渗青斑;所有的金色皆浓稠,部分金彩不见笔踪,可能是以金箔贴成。
文物尺寸:外高:6.5cm口径:15.2cm底径:5.6cm
釉色: 青花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鸳鸯形砚滴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年号: 宣德
文物描述:器作象生鸳鸯形,背上有圆孔,插饰一滴管,底平无足。全器以蓝地留白技法装饰,除羽毛以及饰于胸腹间卷枝花和眼、冠与款地留白外,余均施青釉。胎骨较薄,青釉匀浓,偶带褐绿色斑,白釉腴厚,釉面满布细小气泡。器底无釉,白胎坚细,略呈铁质斑点。左翼上留白地内青花横书「宣德年制」一行四字楷款。
此器精巧轻匀,以范模二面作成,稍经修饰,器底、腹尾间遗留明显范线接痕一道。
文物尺寸:宽:4.8cm长:7.8cm总重:60g总高:5.4cm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侧面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云龙纹提梁壶
【明朝】

公元纪年: 1567~1572ad
年号: 隆庆
纹识描述:壸流及提梁满画缠枝灵芝纹,壸扭满涂青色,盖面饰双云龙、朵云及火珠纹,盖沿则绘朵云一周及青线三道。壸颈饰朵云一周,肩为双云龙,腹则饰四团云龙纹,姿态各异,团龙间饰灵芝托八宝纹,底边莲瓣纹一周。
文物描述:敛圆口,短颈,圆硕腹,平底,浅凹足,拱圆盖带莲苞扭,曲流,「ㄇ」形提梁,正中提梁内侧一气孔。壸流及提梁满画缠枝灵芝纹,壸扭满涂青色,盖面饰双云龙、朵云及火珠纹,盖沿则绘朵云一周及青线三道。壸颈饰朵云一周,肩为双云龙,腹则饰四团云龙纹,姿态各异,团龙间饰灵芝托八宝纹,底边莲瓣纹一周。胎骨厚重,胎质略粗,腹部接痕一道,足底露胎,胎釉一线呈橘色。青花釉色浓艳带紫,白釉微泛青色。底青花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二行楷款,外加双圈。
文物尺寸:总高:31.0cm口径:10.9cm底径:14.9cm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明隆庆年造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莲瓣纹漏斗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年号: 宣德
纹识描述: 莲瓣纹
文物描述:撇口莲瓣边,深弧壁,凸棱一圈,圆底六孔(作过滤之用),下连一长管,接管处有小圈足,长管上宽下窄。口沿下青花画莲瓣纹,其下钱纹一周,上下并加青线一道,外壁浮雕莲瓣纹,加染青釉,并留白边及双白点纹,圈足青线一道。内口沿画花边一道,内壁画转枝石竹花一圈,底心双圈外画莲瓣一周,纹饰间均各加青线二道,长管白釉无纹泛青。青花带灰微见晕散,深浅不一,带褐绿色斑、褐黄结晶疵斑,白釉腴厚,密布大小乳浊气泡,故青花纹迈较为模糊。胎骨稍厚,接管处圈足露胎,胎釉一线呈浅橘色。口沿二莲瓣内,留白青花横书「大明宣德年制」一行六字楷款。款识青花模糊不清。漏斗型制,永乐、宣德均有制作,宣德管为白釉,永乐则为开片哥釉型,宣德接管处圈足无釉,永乐上釉,此器作工精巧,传作医疗器用。
文物尺寸:总重:360g内深:6.4cm总高:17.0cm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内壁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花卉纹灯
【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年号: 宣德
纹识描述: 花卉纹
文物描述:器上半身作壶形,下承接矮圈足折沿盘座,腹部前有一粗管流,流口平削,后有一长曲把,上接一小系孔,腹左右各饰一乳丁。腹部与颈部各画相同草花纹一周,口内、腹立双线内及盘座折沿面上方格内均加饰圆点,盘外壁饰卷草纹及青线五道。青花匀深带灰,多处带褐绿、褐黄色疵斑,白釉泛湖绿色。胎骨稍厚,圈足露胎,质坚细腻。口沿下,流嘴上方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楷款。
文物尺寸:总高:10.7cm口径:3.8cm总重:260g内深:4.9cm底径:10.2cm
窑型: 宣德窑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壁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青花梵文莲花式盘
【明朝】
公元纪年: 1573~1620ad
年号: 万历
纹识描述:花瓣皆用青花勾勒,加饰纹点。上层内面画勾云纹,外璧绘折枝花卉,间输梵文八字。盘心饰一「佛」梵字,周画如意云纹。
文物描述:莲花形,内外分三层,各十六瓣。花瓣皆用青花勾勒,加饰纹点。上层内面画勾云纹,外璧绘折枝花卉,间输梵文八字。盘心饰一「佛」梵字,周画如意云纹。底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外加双圆圈。
文物尺寸:底径:5.6cm最高:5.9cm重量:398g口径:19.2cm
釉色: 青花
款识: 【位置】外底
【书体】楷书
【技法】写款
大明万历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明永乐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瓷器鉴定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