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治疗应避免“流水化” 并非挖得越大越好

 湖心书馆 2015-02-23

  本报讯(记者 刘洋)我国每年因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例达到270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550人,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尽管癌症已不是绝症,但国家卫计委此前发布的一系列数字仍然触目惊心。作为研究和治疗癌症的专科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多学科会诊、多学科查房等个体化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肿瘤病情、基础疾病、治疗风险等为患者量体打造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流水化治疗”。

  多学科联合门诊 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患者现在什么情况?是否适合手术?”“最佳是什么治疗?”“是否需要内科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的风险以及获益情况如何。”

  在北京肿瘤医院一间普通的诊室里,来自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的五位专家正在就一例初诊病例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一个患者入院以后,往往只会跟着一位医生进行治疗,但随着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不同学科的医务人员掌握的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运用综合治疗的理念更利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肾癌黑色素瘤内科副主任盛锡楠介绍。

  2005年,北京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固定机制的多学科门诊、多学科查房治疗方式,实现了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基础疾病、治疗风险等条件,由来自多个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联合治疗组,综合制定诊疗方案的机制。伴随着消化道、淋巴瘤等肿瘤科室的跟进,个体化治疗手段逐渐形成体系,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不同科室会诊 病人等同挂了多个“专家号”

  “刚开始有多学科门诊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不了解具体怎么操作。现在逐渐形成体系,不少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据了解,在具体执行中,一位初诊患者将同时面对来自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的五位专家共同接诊,主诊医师再收集完病例资料后,将先进行汇报,再由各个专业的专家逐一提问和补充,最终确定最适合这名患者的优化方案。

  专家联合出诊,为患者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等于同时挂上了多个“专家号”。以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为例,自2005年成立至今,由胸部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及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医师共同会诊、讨论的疑难病例已达到2000余例。

  据介绍,目前北京肿瘤医院已在淋巴瘤、肝癌、胸部肿瘤肺癌、胃癌、大肠癌等五大组,9个单病种实现了多学科门诊、多学科查房机制,并按照病种的特殊性进行专家调配。除了这些固定形式外,接诊大夫可直接与其他相关科室专家联系,大部分初诊患者均有机会按照多学科共同分析后确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因人施治 避免“流水化治疗”

  “一个早期的肿瘤患者,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案,但如果每来一个病人就推进手术室,那样医院就成了流水化车间。”

  具体到一位患者,是采用普通意义上的开放式手术,还是腔镜手术或内镜下手术切除?对于高龄病人而言,能不能耐受普通的治疗方式?切除后对日后的生活会不会造成影响?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尊重患者的治疗意愿?

  不久前,78岁的韩大爷因黑色素瘤转移淋巴清扫术后寻求下一步治疗,在听到病友说接受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副反应强烈,韩大爷的心理负担很重。“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受这个罪干什么?”在经过多次交流后,肾癌黑色素瘤科的几位大夫根据他的病情,结合术后恢复情况、基础疾病等情况,制定了最佳方案,之后与他充分沟通,缓解心理障碍后实施治疗,确实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有时候肿瘤治疗并不是‘挖’得越大越好,常规手术后,病人可能要住院一到两周,如果出现并发症可能还要更久,而如果不用‘挖’得那么大,患者没有并发症,术后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创伤和并发症,降低风险,节省医疗费用,这就对医生的专业知识、识别能力、安排水平、沟通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