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湾”

 闲之寻味 2015-02-23

北京还有一个更有内涵的名字:“北京湾”

撰文/单之蔷

北京还有一个更有内涵的名字:“北京湾”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北京市地形遥感图

 

    说起北京这块地方,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这样一个名称“北京湾”。有趣的是,我脑海中的“北京湾”不是一个海湾,而是大海退却后被两列山脉环抱的一片陆地,应该说是一个“陆湾”。

    我能想起“陆湾”这个词,是因为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一本著作《北平历史地理》,这部著作深深地打动了我。侯先生是科学家中善于反观自己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少数人之一,他知道最真实的是客观世界在自己心中形成的“意象”,还有伴随着这种“意象”在自己心中涌起的各种体验。因此他在进行地理研究时,总是把自己当时的感受描述下来,这样就使得他的描述有了情感的脉动,他的研究论文就更能打动人。

    侯先生是这样描写“北京湾”的:

    “自济南而北,火车竟日奔驰于华北大平原上。那正是秋收就要开始的时候,阳光潋滟,万里无云。从车窗中望去,遍野都好像泛滥着一阵浅碧又一阵橙黄的波澜,恰是一幅陆地海洋的景象。时远时近若断若续的农庄田舍,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也都一齐淹没在这无限秋禾的波澜中,只见屋顶不见庭院,只见树头不见树身。这正是一个大好丰年的预兆,我眼前立刻浮现了‘金颗玉粒,遍地嘉禾’的字句……

    风驰电掣的列车尽管一小时一小时的奔驰着,而窗中所见仍然是那同一的一幅图画。时间久了,心中未免起了一种茫无依归的孤独感,这平原委实是太大了。

    但是一到黄土坡车站,情形立刻改变了。这时我从车窗中望去,在绚烂的夕照中,突然看见西北一带平地崛起一列高山,好似向列车进行的方向环抱而来,于是我又不由的想到:‘那应该就是这大平原的边际了吧!我们的行程也该告一结束了。’果然,列车一过丰台,便蓦地转了一个弯子,渐渐在灯火灿烂中安定下来,正如一艘远涉重洋的巨轮,舶入了它最后的港湾——这就是北京。

    我用‘港湾’两个字,只在描写我当时的心情,事后才知道,原来美国地质学家维里斯氏,在他考察过北京及其附近的地形而后,就早已给它起名叫做‘北京湾’了。”

    这就是侯先生被誉为经典的历史地理著作《北平历史地理》的开篇,这是一篇科学论著吗?是的,这是侯先生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取博士学位的论文。仅就其开篇而言,这简直是一篇即使是文学家也未必能超越的优美散文。“北京湾”这个概念就这样被侯先生推出了,虽然美国地质学家维里斯最早说出了这个名称,但那时几乎无人知晓。

    我之所以引用侯先生的文章,是因为“北京湾”这个概念我还会经常提到,因此需要用文字描述“北京湾”的模样。有侯先生的文章在,引用显然是最聪明的选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