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衷 其中 最终

 养心悦情斋 2015-02-23

初 衷

    通常人们决定学习书法的原因有两种:文化的与艺术的。

    出于文化因素的人,认为一笔臭字影响他的光辉形象,或者无法满足其工作与社交的需要,必须通过练字来进行改善。这是一种文化需求的表现。这种人练字多选楷书、行楷或行书。目的是有一笔在人前拿得出手的好字来“壮门面”。当然,也有离退休的老年人练习书法,常被认为是为了打发时间。其实,选择练字,而不是以打麻将赌两把来打发时间,本身就是一种有文化的表现。

    另一种人,具有欣赏艺术的需求,有欣赏书法的能力,崇敬优秀的书法家,自己也有成为书法家的意愿。他们更加注重和要求字的完美与精致。学书时会选择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书体,甚至将两种以上的书体同时练习。这是以艺术因素学书的人。

    不论出于以上哪种目的,此时他们的初衷都是一致的,也是比较单纯的。那就是把字写美观。

 

其 中

   练字就要临帖。临帖的目的是,在大脑中植入一种新的字体形象,再通过手的反复不断的重复,以新的字的形象,替代原来对字的认识和书写习惯,直至将原来对字的看法与写法完全忘掉,为把字练好这个初衷打下基础。

    许多走传统学书道路的人都知道,把一种字帖临象并不太难。以该帖的路子写些作品也可以达到与字帖相同的风格。然而,这不过是按字帖的风格进行的临摹性创作,其中并没有他个人的审美思想。

    这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为其临帖的形似沾沾自喜,以为这就是学书道路的终点,终生以形似字帖为荣。对于他人有个人风格的字,均以是否象帖为衡量标准。实际上是把学书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当成了学书的总目标。第二种,在想练好字的初衷作用下,完成了临帖这个中期目标。然后继续实现把字写好的最终目标:或大胆出新,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新字形;或继续临其它风格的字帖,进一步吸收营养而积淀自己;也是为实现把字写好的初衷做准备。

    汉隶碑帖有上百种之多,刘炳森先生孜孜以求,大胆出新,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前无古人的“刘体隶书”,又能让人看出其中的古意来自《乙瑛碑》;写欧体楷书的人都知道欧楷的竖弯钩是采取抹而不挑的隶书写法。其实这种写法在隋唐楷书中并不鲜见,只是风格不同而已。《李邕碑》的这一笔,在达到长度后,不象欧体那样向右上方抹,而是直接向正上方抹出,比欧体的写法更为简捷,独具风格。这些都是说,学习书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出新变化。传统是固定的规矩,出新却是因人而异的。

    我认为,高明的学书方法应该是,“吸收前人经验,发表自己意见”。既继承又发扬,比仅满足于象帖的境界高多了。

 

最 终

    有了传统法帖的临摹经验作基础,又能将自己的审美观点表达于其中,这样才完成了健康的学书之路的全过程。随着日后临帖、读帖数量的增加,对古人书写的道理的理解的增多,也会使自己的书法风格有所改变,而不断成熟直至自成一家。看看欧阳询、颜真卿各个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面貌明显不同。这说明了他们也是沿着不断积累、不断探索和不断变化出新的道路发展的。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创出了欧体与颜体,成为千年不朽的楷模。

    今天,我们在临习他们的优秀法书之时,更要学习他们的学书经验,从而找到真正正确的学书之路。把想成功的初衷,通过勤奋善思的学书过程的努力,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不但把字练成功,也明白了书法中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因此说,找到正确的学书之路,远远比临象字帖重要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