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活经络疗法基础知识

 冰糖菊花 2015-02-24

第一节  低频脉冲直流电疗法常识  

直流电的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用其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叫直流电疗法。医学上把1000/S以下的振荡电流称为低频电流。利用低频电流进行治疗的方法就称低频电疗法,如果再合用脉冲技术就是低频脉冲电疗法。  

一、低频脉冲直流电的生理作用:直流电可对人体组织兴奋性,对血管和血液循环,组织水分,细胞代谢,骨折愈合,皮肤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肌肉组织,颅内神经和感觉器官,神经再生,静脉血栓等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直流电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因电流的方向改变而改变。直流电的电荷在导体中始终由阳极流向阴极。在治疗时,当阳极柄置于人体上端,阴极柄置于人体下端,便在人体内产生下行电流。反之则形成上行电流。  

把阴极置于前额,阳极置于后颈部,可引起大脑软脑膜血管扩张;把阳极置于前额,阴极置于后颈部,则相反地出现血管收缩反应。  

在脊髓部位通以下行电流时,(阳极置于上端,阴极置于下端)。会使血压升高;肌张力降低;使血沉加速。  

在脊髓部位通以上行电流时,(阳极置于下端,阴极置于上端)。会使血压降低;肌张力升高;使血沉减慢。  

需要注意的是,直流电治疗时间过长或电流过大时,金属极板下产生酸碱能透过衬垫灼伤皮肤。只要按规定时间和电流去操作,完全可以避免灼伤。  

 二、低频脉冲直流电的临床治疗作用:低频脉冲直流电的临床主要作用有:促进骨折愈合;促进周围神经组织再生;治疗腰腿痛;降低血脂;加速伤口愈合;治疗睑痉挛;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慢性附件炎等。 

1镇静和兴奋作用:全身电疗时,下行电流具有镇静作用,上行电流具有兴奋作用。如额颈部的下行电流可产生催眠,镇痛和缓解痉挛的治疗效果。脊柱的下行电流治疗脑出血后痉挛性麻痹等。上行电流可治疗器官功能低下,神经麻痹,知觉障碍等疾病。上下行电流均可抑制神经痛,肌肉痛。 

2对自主神经和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在直流电的影响下,对自主神经失调,张力不足等有促进平衡作用,对内分泌腺也有调节作用。例如上行电流可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乳腺区通电能治疗机能性子宫出血;在其他反射区放置电极,可分别治疗胃溃疡或调整脾脏,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功能以及治疗心肾胃肠等疾病。 

3消炎作用。由于直流电能改变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从而引起充血,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病理炎症产物的排除,所以慢性炎症和久不愈合的溃疡可用阴极治疗。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关节,肌肉,神经,脉管和五官科炎症,以及周围神经损伤,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等病症。 

4对运动神经和肌肉的作用。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后,肌肉即失去神经支配而萎缩变性。为了减缓这种变化,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脉冲电流刺激肌肉或肌群,使之发生被动的节律性收缩,模拟锻炼,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电刺激能使正常肌动脉血流增加86%),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保留肌肉的功能;电刺激能使肌肉保留糖原含量,借此节省蛋白质的消耗以减轻肌肉消瘦;能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酶系统和收缩物质的破坏;能保留肌肉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其挛缩和束间凝集。电刺激还可以防止肌肉结缔组织的变厚和硬化。 

第二节 药物离子导入常识 

一、概述 

借助电场力,把带电的药物离子推送到肌体内部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称为药物导入疗法。药物能够从皮肤表面迁移到肌体内的原理与电离理论是一致的。即“电解质在溶液中离解为带电荷的离子,其正负离子的总数相等。当该溶液通以直流电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负离子向正极流动,正离子向负极流动”。这就是电离学说的要点,并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治疗得到验证。 

实验证明,药物是从汗腺和皮脂腺孔进入肌体的。当药物穿过腺体囊壁进入皮下组织后,淋巴和血液循环流动的力量远比电场力大得多,此时的离子受这种合力的作用。 

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特点: 

1尽管导入的药物数量有限,但在靶向目标的局部可形成极高的浓度。因此在局部用药时,可呈现药物和直流电的治疗作用同时存在,且药物治疗的时间要延长并和下次治疗相接续; 

2避免了内服时胃液和肠液对药物的破坏作用; 

3避免通过肝脏时首过的破坏性; 

4必需时,一些毒性大或过敏反应强烈的药物,在通过皮肤时能够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相对比较安全。 

第三节  电疗仪器机柄使用十七法 

机柄描述:本电疗仪有标准机柄和点机柄。标准机柄分正极机柄(正极柄或)和负极机柄(负极柄或-)。负极为治疗极。机柄略呈椭圆形,有长轴和短轴,长轴与身长平行时称为顺放;短轴与身长平行时称为横放;其他称为斜放。笔状点电极目前仅有负极(-),它与标准正极柄配套使用。 

输出量描述:输出量暂无单位,记为V,处方中标示V值叫标准值,为多数健康人达到经络畅通感觉的输出量,仅供参考。读者可选其若干穴位输出V值在自己仪器上体验,而后换算出适合个人电疗仪的输出量V值。 

1、对置法:正负极柄平行对置夹持治疗部位。如,手心与手背;踝与外踝;神阙与命门等。负极柄置于患侧或重患侧。 

2、并置法:正负极柄长轴平行置于同一平面或接近于平面上。如双侧肝腧;双侧水道等穴位。负极柄在保健时放在心脏一侧,治疗时在患侧或重患侧。 

3、顺置法:正负极柄长轴纵向连接于同一经络走向上。 

4、松解粘连法:该法多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在用肩部大部分穴位完成放松肌肉后,正机柄置于大椎穴,负极柄选在影响关节活动功能的穴位上,(如举臂困难时选肩髃穴等)。先将仪器高频锁定,在正常治疗1-2分钟后,要比平时快一些的速度增大输出量,约在V6-7位置停留半分钟,然后快速归零。此操作目的是,让肌肉快速收缩,粘连部位迅速拉开。难点是,操作时注意增大输出量的速度,过快易造成肌肉拉伤,太慢不易松解却给患者带来痛苦,下次不予配合。另外,松解粘连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争取积极配合。 

5、对称法:正负极柄置于左右肢体的同名穴位上。如左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保健时负极柄在心脏一侧,治疗时在患侧或重患侧。 

6、枢经法:正极柄置于大椎或身柱穴,负极柄置于肩,臂,腕,手,指等部位的穴位;正极柄置于命门穴,负极柄置于臀,髋,腿,膝,踝,足,跗,趾等部位的穴位;

7、单穴法: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穴位较密集,负极柄须选用点机柄治疗。如会阴,承泣,四白,听宫等穴。正机柄置于相应的穴位上。

8、四极柄法:一台电疗仪的4个机柄同时配对使用,保健时负极柄在心脏一侧,治疗时在患侧或重患侧。如双侧内关和神门(一个机柄取2个穴位)与双侧足三里;双侧太渊与双侧阴陵泉;双侧手三里与双侧悬钟同时电疗。又如双侧秩边(2个正极柄)对置双侧水道(2个负极柄)。请注意,每副的正负机柄要各自相对,不能交叉。

9、排风法:在经络通畅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排风”。此时仪器要高频锁定。调整输出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经验数值:上肢排风输出量为V3;全身排风输出为V5-7)。上肢排风,用两付机柄,患者取仰卧位。正极柄置曲池穴;负极柄置外关穴5分钟,内关穴5分钟。掌心向足外侧,输出量调至手尖有麻感为佳;全身排风,用一付机柄。患者取仰卧位,正极柄置大椎穴,负极柄置脊中穴,手足状态同上,腹部压10-20公斤重物。输出量调至咽部略有压气,刚有说话困难感觉。每次排风时间为8分钟。排风时,患者宜凝思守神。其他人避开患者足下方向,防止排出的寒邪湿气上身。排风的正常感觉是:手足心、指间、四肢大关节等处有寒风外逸,如同小风扇在吹风。排风到规定时间后,缓慢减小输出量,逐渐归零。排风结束后,用手摸出风部位,可感觉到该处寒凉。当患者感到排风为热风时,说明体内无风,应停止排风。排风前,应适当增加营养,可在用餐时喝骨头汤。排风后感到冷时,多喝热水补充热量。寒气较重的患者,平时可喝些姜汤协助驱寒。切记!!只有四肢经络通畅时(神道穴㈩大椎穴㈠麻感至手尖;腰腧穴㈩命门穴㈠麻感至足尖)才可排风,否则有危险。排风如果出汗,须待消汗后方可见风。

10、找痛点法:正负极柄位置同枢经法。负极柄改用点机柄,在患病关节骨缝间寻找痛点,要求滑动的点机柄不得离开皮肤不直触骨头,仅在骨缝间游走。在重点部位机柄要有适当的力度下压。找痛点时,仪器高频锁定,输出量由V4开始,逐渐增加至V6且无痛点为止。找到痛点时,在点机柄端再加几滴导体液,待2秒后滑动到下个痛点。肩,髋,膝,踝,足每个大关节找痛点的时间为10分钟。找痛点时,风寒或风湿较重的患病关节会有凉(湿)风排出,工作人员要戴手术手套防止风邪侵入手指。如发现皮下有风湿结节的部位,可以用标准机柄带电按揉结节,促使其化解。

11、神经干弹拨法:正极柄位置同枢经法,负极柄改用点机柄选取神经干刺激点进行弹拨疗法。用点机柄选取神经点后,一边增大输出,一边与神经干成垂直方向往复滑动(弹拨)。当患者出现触电感及肌肉跳动时为佳,可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连续或间断的弹拨刺激5-10次。

12、抻筋法:正极柄置于大椎,命门,环跳等穴,负极柄置于小海,阳陵泉,巨髎等穴或神经刺激点。高频锁定后,调整输出,强制肢体向功能障碍方向活动。活动到生理止点时停留1-2秒钟后回位。每次治疗抻筋3次。操作要柔和缓慢,活动范围合适,严防拉伤。

13、推脊柱法:在高频锁定状态下,正极柄置于腰腧穴,负极柄横放在命门穴上,施以一定的正压力的同时沿脊柱做匀速直线运动至筋缩穴,然后将横放机柄转90度呈顺放,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至大椎穴。以上称为上行;反之称为下行。上下行时间各为1分30秒,除起止穴和在筋缩穴调整机柄外不能停顿。上行时频率锁定在“80”档,下行时频率锁定在“45”档。上下行输出均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经验数值为V4-5。操作时机柄与皮肤间要有适量的导体液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性和导电性。

14、熨拉肌肉法:将正负机柄采取横置或顺置法靠近,然后置于患处肌肉或筋的同一平面上,施于一定正压力的同时,拉动一或二个机柄使之距离逐渐增大,短肌过肌腱,长肌分段实施。请注意合理使用上下行电流的生理效应。

15、肌神经刺激法:主要用于手指、腕,脚趾、踝等关节被动活动及加速四肢末梢血液循环等。正极柄置于大椎、命门、环跳等穴,负极柄在患侧手指、腕,脚趾、踝、足等关节活动的肌神经点上往复滑动,使这些不能自主活动的关节被动活动。目的是恢复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适用于外伤后康复、中风后遗症康复。另,用点电极治疗面瘫时,在面部选穴也属于肌神经刺激法。必须注意的是,电流引起肌肉收缩时,患者应同时尽力试图主动收缩该肌。电刺激引起的收缩同患者主观意向的努力配合治疗,恢复功能的疗效更好。在刺激前,应进行肌肉放松和加速血液循环的常规理疗。

16、动筋缩法:此法用于治疗酒精肝、脂肪肝和肝脏养护等。操作方法,正极柄置于腰腧穴,负极柄在筋缩穴周围滑动。具体位置,始点筋缩穴---下行2寸---左行2寸----上行4寸—下行2寸回到筋缩穴,实际滑动的轨迹是在这个范围内画半圆,筋缩穴是圆心。操作时的速度要求,由最下点划弧上行时要慢,到达最上点后直线下行速度要快。意念是慢慢把肝脏提起来,快速放下去,俗话中的‘抖了抖了’。上面讲的是动左侧,同法动右侧。每次理疗左3下,右3下为一组,共做3组。输出量以舒服、感到肝脏有动作为好。肝脏有病者,初期会有痛胀感,逐渐好转。

17、排脊柱法:将正机柄横置于脊柱下方(机柄长轴与脊椎夹角90度)的某穴位,负极柄在脊柱上方与正机柄平行,且中间间隔一个机柄的位置。治疗8—10分钟。然后正负机柄同时向上移动一个机柄的位置。再治疗8-10分钟。如此,直至到达要求的穴位。

第四节  循经走穴刮痧法

刮痧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为中国传统医学外治法中佼佼者。台湾人吕季儒先生创立吕教授刮痧法,亦称‘循经走穴刮痧法’,用之调行气血,疏通经络,对400多种疾病卓有成效。刮痧治病的机理,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将皮下乃至深层组织的气滞血瘀、经络阻滞的病变呈现于体表。依病之轻重,在体表出现轻红、紫红色块或青黑色块俗称‘出痧’。刮痧时,病变组织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或增强,病变组织细胞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得以增加,使细胞活化、组织恢复健康。刮痧后,酸痛会立即消失或减轻。通过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排泄。促进血液淋巴液组织间液的循环。增加组织细胞供氧,促进致痛物的排泄和分解,解除了肌肉痉挛和疼痛,促进了细胞再生和活化,加强了新陈代谢。同时也通过内脏---体表通路,调节内脏功能。刮痧后,要喝热开水,最好再做手足温浴或远红外线温热磁疗仪,促进四肢和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效果更好。

刮痧时注意皮下感觉,经络淤阻处有硬结或弹性变差,正常经络的皮下感觉顺畅.前者应重点刮,多刮。

    一般情况下,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45度角,重刮时可达90度角。不许大于90度角(不许铲刮)。刮痧开始的力度要由轻到重,结束时由重逐渐轻。刮痧后可能会出现淤血凸块,用5号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斜45度角刺3-5毫米,视凸块大小可刺5—10针。然后用抽气罐吸出淤血。待痧消退后,进行下次刮痧。

第五节  灸法

一、隔姜药锭灸

药锭灸法为古代疗法,有通透各条经络治疗百病的说法。将药物置于体表经穴烧灼,借灸火之温热及药力,循经传导,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治百病。这里介绍的是‘硫黄麝香隔姜药锭灸’。硫黄散寒燥湿、补火壮阳,常用于肾火衰微者。麝香辛香走窜、行散,活血化淤,开窍痛痹,消肿散结,内彻脏腑,外达皮肤,通行十二经。笔者临床已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例如,治疗数名类风湿患者18个月左右,其尿酸含量比常人还低。抗感冒能力大幅度提高。笔者用药锭灸法主要治疗骨伤、软组织损伤、肌肉拉伤、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疗效确切。

 1,操作前准备:①银针消毒,浸泡75%酒精中30分钟以上。②切鲜姜若干片,大小如元宵,厚约1厘米,中央刺大孔(银针插入1/2左右),周围刺8—9个小孔(银针插入1/5左右)。③将药锭剪成红豆粒般大小。④备打火机或火柴。⑤备32开普通白纸1张。⑥设排风系统,如排油烟机、排风扇等。因药锭中含有硫磺,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遇空气中的水分生成亚硫酸。吸入鼻腔和咽部,产生刺激作用,易引起该部位充血和发炎。点燃药物时,操作者最好戴湿口罩,头部不要在药物正上方,以免吸入药烟。  

2,治疗操作:依据病症选定穴位或阿是穴,用银针刺破皮肤约2毫米深,把鲜姜片中心孔对准穴位,调整人体使鲜姜片处于水平状态,将药锭颗粒 放置于鲜姜片中心孔上点燃。温热推动药力进入穴位经络直接作用于人体、刺激全身,温经通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此时患者无温热,痛麻等感觉。药锭燃烧后将要熄灭时,有青烟冒出,此时用拇指隔双层白纸将药锭按灭,待片刻将姜片取下,清理残渣。重复上法灸下个穴位。急症隔日灸,慢性病5日灸一次。灸后一日内针眼处不得遇冷水,半日内最好也不遇温热水。一般在灸前做电疗,若灸后电疗时,用塑料薄膜垫在针眼处即可。

 如果获取麝香的难度大,可用艾灸替代,只是疗效慢些。

二、艾灸 

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中医外治物理疗法。其操作法分类有几十种。我们主要应用纯艾条灸法,包括温和灸、回旋灸和艾灸盒固定灸。所需器材:有烟艾条,或无烟艾条;艾灸盒等,均可在医药商店买到。

1,温和灸:施灸者左手中、食指分开放于被灸穴位两侧,以感知患者皮肤受热程度。当患者感到发烫时,左手可抚表皮带走热量。施灸者右手将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以患者感到温热舒服至微有热痛为佳。此时,施灸者左手可轻轻按摩施灸穴位四周皮肤,以利于热力持久渗透。每穴可灸10分钟。

2,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3厘米,平行往复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使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而又不灼痛的感觉。一般可灸20分钟。

3,艾灸盒固定灸:将点燃的艾条插入艾灸盒内,放在施灸部位上,调整好艾条高度,使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而又不灼痛的感觉。一般可灸10分钟。市场所购艾灸盒都是在盒顶部插入艾条,建议改在侧面插入艾条较好。因为患者取卧位施灸,灸条与地面平行,艾条的芯和皮的燃烧速度不会产生过大的差距。

第六节   刺激神经干法 

一、概述 

刺激神经干法。是把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根据神经的支配关系和相互联系选定了三十几个刺激点,可以代替近千个穴位。如果把人体内近千个穴位比做一棵树,神经干就是树干,摇动树干,树枝树梢却都会动。用针刺弹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直接刺激与疾病有关的神经干,通过针刺,以干促脑,以干带梢,以干调脏来治疗疾病。刺激神经干疗法,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通过临床观察和验证,它对于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颈椎、腰椎、坐骨神经痛、等许多疑难杂症都有独特的疗效。 

二、刺激神经干法分类 

(一)弹拨刺激,是用电疗仪的点电极或标准机柄在刺激点往复滑动弹拨,模仿弹拨琴弦的一种疗法。 

(二)定点刺激,就是把点电极或标准机柄放在刺激点上。 

三、常用刺激点 

颏神经点:口角下一横指凹陷处(颏孔)。主治三叉神经痛。 

颧神经点:外眼角外1寸。主治头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面神经点:耳后乳突前下缘。主治面瘫,面肌痉挛,耳鸣,耳聋。 

颈从点:胸锁乳头肌后缘中点。主治颈痛,落枕,头颈震颤。 

耳大神经点:乳突后下缘。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头晕,耳聋,耳鸣,精神分裂症。 

臂丛点:锁骨中点上1寸。主治上肢瘫痪,麻木,痛疼,震颤。 

腋神经点:肱骨头后下缘凹陷处。主治抬肩举臂障碍,肩部麻木,痛疼。 

桡神经点:肘窝中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瘫痪(伸肘,腕,指障碍)。 

正中神经点: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或肱二头肌内侧沟内。主治心动过速,腹痛,胸痛,颈痛,膈肌痉挛,神经衰弱,失眠,上肢瘫痪(屈腕指障碍)。 

尺神经点:肘尖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沟内。主治上肢瘫痪(屈腕,指障碍;指分拼障碍)。 

臀上神经点:尾骨尖旁开3寸直上3寸。主治下肢瘫痪(大腿外展障碍)。 

臀下神经点:尾骨尖旁开3寸,再向内上2寸。主治臀肌瘫痪。 

股神经点:腹股沟韧带下1寸,股动脉外缘。主治下肢瘫痪(屈髋,伸膝,抬腿障碍) 

坐骨神经点:尾骨尖旁开3寸;臀横纹与帼窝连线中点。主治下肢瘫痪,麻木,疼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胫神经点:帼窝中点下2寸。主治下肢瘫痪(足跖屈内转障碍;足趾屈曲障碍)。

腓总神经点:腓骨小头后下缘。主治下肢瘫痪(足背屈,外转障碍及趾伸展障碍)。

腓深神经点: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一横指)。主治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腹痛,神经衰弱,失眠,下肢瘫痪(足背屈,及足趾伸展障碍)。

闭孔神经点:腹股沟韧带内1/5与外4/5交界处下2寸。主治大腿内收肌群瘫痪。

四、刺激神经干实际操作 

(一)选择合适机柄。一般情况下,筋骨缝隙处应选用点电极;皮肤面积大、肉厚之部位应用标准机柄。痛点集中时宜用点电极;痛点弥散时宜用标准机柄。痛点在浅层用点电极;痛点在深层用标准机柄。

   (二)选准刺激点。根据病症选择常用神经点弹拨刺激或定点刺激。当病人有强烈的触电感或肌肉跳动时,表示已刺激到神经干,然后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连续或间断地进行刺激,3-5次或连续电疗3—5分钟即可。

五、注意事项

如患者出现头晕,出汗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对症处理。

第七节  乐活经络疗法的使用原则 

一、明确诊断,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治疗。电疗经络必须依据正规医院明确诊断,并结合临床望、闻、问、切所得,进行分析、归纳,作出辩证。千万不能仅凭主诉下结论。只有充分掌握所治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等,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收到预期的疗效。虽然电疗经络没有任何副作用,但主治病症收效缓慢,肯定会影响患者康复信心。 

二、标本缓急 

标本,是指疾病的主次本末和病情轻重缓急。一般认为,标是疾病表现于临床的现象和所出现的症候;本是疾病发生的机理,即疾病的本质,或者相对地指先病的脏腑及其病理表现。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严格的讲,用电疗仪器保健康复不针对急症。这里的急与缓是相对而言。如治疗一位8天未大便的便秘者,‘急’就是电疗后能立即排便,‘缓’就是诊断便秘的原因是热、实、冷、虚,然后对症调理。用电疗仪器保健康复,主要是针对慢性病,大多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 

三、扶正祛邪 

扶正既是补法,用于虚症;祛邪既是泻法,用于实症。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邪气斗争的过程。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扶正,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导电液和有‘补’作用的穴位,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这种“扶正以祛邪”的原则,要因病,因人,因治疗阶段而灵活运用。扶正有益气、养血、滋阴、壮阳等不同方法。祛邪,就是使用相应的导电液和穴位,疏通经络祛除疾病,有泄的作用,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关键是补泄得当。 

电疗经络如何用补与泄?疼痛病症用泄法,身体虚弱用补法。虚弱者又有疼痛病症者可先补后泄;身体强壮者可先泄后补。有些病症用补法可能使疼痛加重。补与泄的比例要灵活掌握。选择补泄手段有3种选择。1是输出强度和频率的补泄。2是选用穴位的补泄。3是选用导电液的补泄。这三个方面补泄应与患者的病症虚实、体质虚实,进程、疗效、预后,季节变化等综合考虑。能用心做好,也是艺术啊! 

1、输出强度和频率的补泄:一般补泄的原理是:对穴位的刺激轻是补、对穴位刺激的重是泄。那么,输出量小,患者感到轻松愉快为补,如双侧神门穴,安神静心,输出量宜舒适为佳;输出量大,患者感到酸痛不适甚至痛苦为泄,如治疗腰脱和颈椎病时强通悬枢、命门、大椎、颈中穴。高频锁定且输出量大为泄,如找痛点等。 

2、穴位的补泄:偏补穴位如,关元穴气海穴命门穴膏肓穴;偏泻的穴位如,曲泽穴委中穴;双向调节穴如中脘穴内关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太冲穴等。 

3、导电液的补泄:用于通经活络和祛风排寒的属泄;用于补气血、养护肝脾胃、滋阴壮阳的属补。 

四、内外同治 

口服药物属内治;物理疗法如电疗、刮痧、灸属外治。用电疗仪器保健康复就是外治疗法。有些病症需要口服药物配合治疗效果好,如类风湿和风湿病。用电疗仪器保健康复与打针吃药及其他疗法并不相矛盾。有资料介绍电疗能提高药物吸收1.8倍,内外同治时注意切勿超量服药,必要时应向医生报告电疗情况。 

有些病症可以单独选用外治疗法效果也不错。但是,中药学有食药同源之说,有些病症确与偏食或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医者有义务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饮食方案,有助于提高保健康复效果,也算是内外同治吧。 

五、选择时机 

电疗当选择风和日丽之天气,心态平和之状态,疗后宜入室静卧饮茶,其疗效为最佳;大风大雨大阴大寒的天气疗效不佳,大怒过饥过饱过冷过热过劳累的状态则不宜。 

每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均有自身节律性,电疗的作用之一就是使紊乱的生物节律获得恢复,选择电疗对人体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机能提高治疗效率和效果。如:与运动有关的理疗上午比下午好;治疗失眠,傍晚效果好。一般说来,对机体功能低下者,应选择其精神状态相对最好时进行理疗;对机体功能状态亢进者,根据其病变节律,选择平稳期向高潮过渡,但尚未达到高潮时进行理疗。 

六、把握剂量

剂量包括输出强度和治疗时间。

确定剂量大小是电疗仪器保健康复的关键部分,一定要引起充分重视。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提供参考意见,请读者细心观察,用心揣摩,总结出更有价值的经验。

确定剂量大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职业和患病情况等。如年老、体弱、有心脏病的患者输出量要小,量过大适得其反。一般说来,受教育程度高、室内工作者、生活条件好、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弱,输出量要小。如教师、画家、机关干部等;反之,受教育程度低、野外作业、生活条件差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强,输出量可大。如建筑工人、农民、士兵等。有时,疼痛是相对概念,当一患者疼痛难忍时,又来一位重伤者,疼痛者此时不再疼痛。 

年龄和经络通畅状况观察参考: 

20--30岁左右健康青年人:小电流时麻感和组织动作达到标准状态。 

70岁以下经络通畅的中老年人:大电流时麻感和组织动作达到标准状态。 

60岁以下局部经络瘀阻者:小电流时麻感和组织动作不能达到标准状态,但是增大电流疼痛加重,甚至不能忍受。 

60岁以下经络整体老化者:大电流时麻感和组织动作可以达到标准状态,但是相关肌肉紧绷,有肌肉拉伤倾向 

年高或经络严重损伤者:大电流时麻感和组织动作均不能达到标准状态。 

人体对输出量的适应性与经络通畅程度的关系: 

经络畅通者,对输出量的大小的适应范围宽;经络瘀阻者,对输出量的大小的适应范围窄;初次电疗者对输出量大小的适应范围窄;多次电疗者对输出量的大小的适应范围宽。 

应用小剂量要恰到好处,以能产生治疗作用为限;应用大剂量要根据治疗需要,切不可误认为剂量愈大愈好,时间愈长愈好,感觉愈强烈愈好,那样会事与愿违。初学者尤为注意。对首次电疗者要在总体治疗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多选穴位,输出量以感到舒适为佳。切忌求急。总电疗时间,50-180分钟;单穴电疗时间,一般为3分,5分,8分,10分,特别情况下的部位减肥不超过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个疗程。5个疗程后休息20-30天。经络养护者可每7-30天养护一次。 

七、注重心理 

人体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几乎每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要重视患者心理活动,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能增强理疗效果。 

理疗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有: 

1、希望医生能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病情、困难和要求。 

2、多数患者习惯药物治疗,对电疗了解甚少,常抱有试试看的心理,甚至怀疑是否有效。 

3、有些患者恐电,表现精神紧张。 

 4、有的患者对疾病产生精神负担,焦虑忧郁。急性病患者,表现急躁不安、求愈心切;慢性病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例如颈腰椎病患者,怕发生瘫痪,造成残疾等。 

 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应认真深入了解,仔细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指导和疏通。以消除疑虑,调动积极性。取得较好的理疗效果。 

八、选穴配穴

用电疗仪器保健康复是通过疏通经络祛病健身,其理论基础是经络腧穴学说。选穴配穴以循经选穴为主,以刺激神经点为辅。取穴分为局部近取、循经远取、辨症选取和按神经节段取。

局部近取、在患病部位附近取穴,用于治疗体表病变位置明确的病症。如膝关节患病取膝眼穴膝关穴等;鼻炎取穴迎香穴素髎穴等;肩病取肩髎穴等;胃病取中脘穴等。这种取穴方法用的较多。

循经远取、理论上讲“经络所通,主治所及”,临床曾遇一条经络此瘀彼痛之例。如膝关节痛电疗足三里时,患者诉解溪穴痛,疏通该穴,解膝关节之痛。又如腰背痛,要取委中、委阳穴。循经远取穴位,可取同经穴,也可取异经穴。

辨症选取、有些病症无法按部位和循经取穴,如失眠是全身性病症,其病因有多种,所以采用依据病症取穴。又如强筋要取筋会穴阳陵泉穴,壮骨要取骨会穴大杼穴等等。

按神经节段取、按脊髓神经所支配的范围取穴。如手麻取颈椎胸椎两侧的新设穴、颈百劳穴、大杼穴;大腿后侧小腿前外侧麻胀取腰椎4、5节的夹脊穴;大腿后侧小腿后侧麻胀取腰5骶1夹脊穴。

神经点、刺激神经干法的神经点实际也是穴位读者可以自己进行比较。只是这里是按穴位使用,而非用弹拨法。

除上述四法取穴外,建议参考《百症赋》,可对局部和循经取穴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吕景山对穴》非常适于电疗经络,读者可查阅。

配穴注意:在一条经络上不宜构成叠加回路。如两组机柄(4个机柄)同时用,一组是腰俞穴—大椎穴,另一组是命门穴—脊中穴。后组穴位之间便是叠加回路。又如,一组命门穴—委中穴,另一组腰阳关穴—承扶穴。又如同时做双侧秩边穴与双侧双侧委中穴,也视为叠加。诸如此类方法,笔者曾在自身和家人身上尝试,多感不适,没有深入研究。也许叠加法有助于重点患处治疗,有兴趣者可探究竟。

九、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变致病环境因素。

诸多慢性疾病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联,若将康复保健做得彻底,必须改变致病环境因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如颈椎病患者要控制连续用电脑或打麻将等类似活动时间。膝骨关节炎患者要防止膝关节超负荷活动,肥胖者要减肥等。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致病生活方式,任何高超的治疗手段都不能使疾病‘去根’。

十、恰当客观地认识电疗仪的作用

理疗仪器在防病治病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呢?笔者认为:用现代医疗资源调整身体状态,要努力作到“四个尽量”。即能够用饮食和运动调理的尽量不要靠理疗仪器调理;能够用理疗仪器调理的尽量不要用吃药治疗;能够用口服药物治疗的尽量不要用打针输液治疗;能够用打针输液治疗的尽量不要手术治疗。在“四个尽量”的阶梯中,理疗仪器处于保健康复或‘治未病’的基础位置,其意义恕不赘述。

使用电疗仪应当注意:

不能凭理疗仪器的几何尺寸大小、外观形状、颜色、重量来判断性能,就如同用直观印象来判断西药片剂的功能效力一样。

不能完全凭电疗仪的性能来判定疗效。因为同一台电疗仪器,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会有不同的疗效。操作者的精湛技术才是关键的作用。

切勿因电疗仪耽误急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