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勿将预感和希望混淆 警惕霎那间直觉(苏黎世投机定律之七)

 winwings 2015-02-24


如果一个预感可以被解释,那么它就是值得信赖的。


预感是感觉的一种。它很神秘,你会感觉到它有些像知识,但又觉得它不值得完全信赖。作为一个投机者,你很可能时常产生很多预感,其中的一些还是非常强烈而持久的,这时你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呢?


要是可能的话,不妨学着运用它们。


提供建议很容易,但无疑你会发现,在实行时就困难多了。对许多人来说,直觉很复杂,不容易被完全理解,甚至于令人困扰。对待这种现象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态度。


藐视。许多投机者刻意地忽视自己的预感,甚至嘲笑别人的。他们坚持要以事实或近乎事实的证据来支持一切投机活动。但这些证据经常是相当愚蠢的,如图表分析和经济学家的预测。不过对有些人来说,证据似乎比预感值得信赖。他们时常不顾直觉的强烈劝阻而采取动作:“图表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所以我要依照它的指示去做”。


完全信任。有些人过分依赖预感而没有任何怀疑。任何难以捉摸的直觉都可以成为行动的理由,即使理性的分析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我要跟着感觉走”


这些人骄傲地这样宣称,完全不顾过分依赖预感会导致不幸的可能。


合理的使用。这就是苏黎世的方法。这种想法肯定了直觉的有用性。直接否定这样一种潜在的有用的投机工具(抛弃全部的直觉,只因为其中一些是愚蠢的。),似乎令人汗颜。另一方面,的确有些预感是应该被扔到垃圾箱里去的。差别只是如何识别哪些值得关心,哪些不值得关心罢了。


所以,第一步要找出预感是什么,这奇怪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


事实上,预感并没有它看起来那么神秘。有人经常用超感觉或神秘的力量来解释直觉,但这些说法并不可信,预感只是一种普通的精神活动。当你突然有强烈的预感,例如“我相信那家公司比看起来更糟”时,这个结论可能是根据贮存在你头脑中那些实际而可靠的信息推演而来的,只是你不知道自己的脑子是如何推演出这一结果的。


这可能么?当然可能,它是每天都有的精神活动。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根德林博士花了数年时间研究灵感,然后指出,直觉是人类一种普通的经验,通过它,我们知道某些事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知道的。


根德林博士还指出,你每天都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比你所能意识到的和能回忆起来的还要多,它们中的大部分贮存在潜意识的某些地方。


假如曾有一个人,他(她)在你的生命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你没有记住这个人详细的特征,比如棕色头发、蓝色眼睛、爱吃中国食物,等等。但历经数年,你仍储存了关于他(她)的数百万个数据。一旦你想起他(她),他(她)便会整个人出现在你眼前。所有有关于他(她)的一切都会同时出现,难以理解吧。如果你在街上碰到他(她),你立即会知道她是谁。你会立刻无意识地做出适当的反应。然而,如果我问你,你是如何认出他(她)的,尤其是依据什么线索:鼻子的形状、走路的方式?你肯定答不上来,你知道你认识他(她),可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知道。


同样的,如果这个人给你打电话,你会立刻辨认出是他(她)的声音。为什么?根据什么线索呢?你一样答不出来。如果你试图向我描述那个声音,你会发现这不太可能。这股记忆一定存在你的头脑中,但你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或它在哪里。




这就是预感的成因。一个好的预感就是你早已知道,但你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知道的。


打个比方,一位投机新英格兰房地产的女士告诉找,一个预感在半夜造访了她。她在缅因州有一幢经过翻修的海岸房,她一直想卖掉它,可是买家的出价一直不理想。有个人给了一个还可以接受的价钱,但是还不到她的心理价位。为了多赚一些,她信心十足地决定等下去。


在一个下雨天的黎明,她突然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她应当接受这个出价。直觉告诉她,缅因州的房地产行情会不太稳定,甚至可能崩盘。她不知自己是如何知道这个的,但她就是知道。


但她害怕相信这个预感。她感到很困惑,因为她不知道预感的来源。她和我谈论这个预感,她倾向于漠视它,希望它离去。可是我们渐渐地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这也许是可以信赖的信息。


长期以来,她为了自己的生意长期研究缅因州海岸的经济,这和房地产业紧密相关。她订阅当地产业协会出版的两种报纸,经常和房地产经纪人以及其他知识渊博的人交谈。她也是商业周刊的忠实读者。因此完全有信心说,她拥有有关出售缅因州海岸房的大量资料。


然而,很多这类资料,都是她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贮存的。的确,很可能大部分的资料都是这样贮存的,而有意识的资料往往少得像冰山的峰顶一样。我们得出结论说,当巨大的无意识资料库里出现关联时,令人困扰的预感就出现了。事实就像拼板玩具一样聚集在了一起。它们可能是一些被遗忘的资料,我们可以断言在预感出现之前,无意识的巨大数据库会开始联结资料,就像玩具拼板一样逐渐移向她的意识。有的是她阅读过的,有的是她在会议上无意听到的,也有的可能是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几个月前的一个看法。当这些资料凑在一起时,它们终会形成一个的预感:缅因州海岸房的价格会下跌。


她决定相信这个预感,接受了对自己房子的最高出价。仅仅大约一个月后,事实证明,她做了正确的行动。她接受的出价可能是长时间以来所看到的最高价。我们现在能够了解定律七的意义了:“如果一个预感可以被解释,那么它就是值得信赖的”。


当预感突袭你时,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自问:是否是存在你脑中的资料库中形成的那种预感。虽然你不能准确地知道有关资料是什么,但它们是否有可能存在呢?


如果预感是关于缅因州海岸房地产的话,你可以问是否自己对这个问题有着真正的知识。你曾经研究过它吗?你有没有追踪过它的变化?如果预感是有关白银价格的话,你是否知道大量关于白银知识,以及它与其他经济事件的复杂关系?如果预感是有关一个人,“这个小子一心要骗我”,你足够了解他吗,以至于可以对他的个性做出具有洞察力的描述?


预感必须接受这种严格测试,因为我们有时会有瞬间的直觉,但它们却不是基于可靠的事实,它们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们从什么地方来呢?它们像梦,没有来处;它们没有任何价值,也不知去向何处。它们只不过是大脑在和自己开玩笑罢了。


一天早上,你在阅读报纸时,偶然发现一篇小文章,是有关胡博伊电脑公司新总经理就职典礼的。突然你有了一个预感,认为这位新人将把胡博伊公司带向繁荣,他将吞并电脑市场,即使 IBM 也将举步维艰。胡博伊的股价会像火箭一样窜升!


但是在你打电话给经纪人之前,不妨测验一下这个预感,你可以在心里像以下所述的那样模拟一下:


“好吧,伙计,让我们冷静地看看这件事。你到底对胡博伊公司知道些什么?”


“嗯,我偶尔阅读一些有关公司的资料,看起来不错。”


“但是你对它做过专门的研究吗?真正跟踪它的资产变化了吗?”


“不,不能说我做过。”


“关于这位新总经理呢,你知道他很多,是吗?”


“噢,完全不是。”


“其实,你以前从未听说过他,对吗?所以是什么理由使你对他有这样大的信心呢?”


“嗯,新闻记者们似乎认为他是一个稳健的人物。”


“记者可能也从未听说过他,文章中的资料可能来自公司发布的新闻。因此你真的相信自己有充分的证据支持那是一个可靠的预感吗?”


“嗯,噢--。”


“得啦,朋友,让我们去喝杯啤酒吧,忘掉它。”


这样的试验当然也不能保证永远不出差错,即使最牢靠的预感也可能是错的。反之,莫明的预感也可能是正确的,正如很多疯狂的猜测一样。对你而言,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你的成功率。


然而,不管你怎么做,都必须记住其他定律。不管预感有多美妙,也不要让它把你哄骗,进入过度信任的状态,要保持疑虑。直觉可以是有用的投机工具,但它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永远正确的公式是不存在的。


次要定律 11


绝对不要把希望和预感混为一谈。


当你非常希望得到某件东西时,你会轻易地说服自己将来必会如愿以偿。这种心理现象和孩子梦想在圣诞节得到某些东西、投机者们梦想会赚到很多钱的心理是一样的。


你到一个小镇参加艺术展览会,买了几张由不知名画家画的作品。你把它们带到家里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喜欢这些画。事实上,它们很怪异。你内心中有一个小小的恶毒的声音在暗示你:你可能浪费了钱。不过,这些牢骚话很快就被一个强大的预感淹没。这预感说,有一天,这位画家必然会得到人们的赏识!那些画作将受到收藏家的追捧!大博物馆也会为它们出价!


这是否是值得相信的预感呢?或者它只是希望?


我的个人看法是,任何时候,当预感到一直希望发生的事情即将要发生时,便要持高度怀疑的态度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预感都是错的。这只意味着一个人要以充分谨慎的态度审查这些预感,以防万一有所闪失。


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相信某种指出我所不希望出现的结果的预感。如果我买了这些画作,之后产生了一个预感,亦即这个画家永远不会成名(要是我有充分的艺术知识得以总结出这样似是而非的预感),我就会赶紧脱手。


本章的投机策略


定律七认为,嘲笑和一味相信预感都是错误的。虽然直觉不会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以谨慎和怀疑的态度对待它,它可能就是一个有利的投机工具。直觉并没有任何魔力或神秘色彩。它只是平日精神活动的显现:你会知道某些事,但你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知道的。


如果你产生了一个强烈的预感,它告诉你,将你的钱投入某种行动。定律会规劝你对此要作检查。仅仅在你能解释它时,才能相信它。这就是说,只有当你头脑中的资料库能够帮助你做出判断说,这个预感很有可能会出现时,你才能相信它。要是你没有充分的资料储备,那就忽视这个预感。


相关的次要定律 11


告诫说,预感不可以和希望相混淆。要特别警惕任何霎那间的直觉,尤其是似乎预示着你所不希望的结果的。(摘选自马克斯·贡特尔/《苏黎世投机定律》,未完待续……)




这里,汇聚了当前国内一线才华横溢的对冲基金精英,我们坚信,他们中间,必将会诞生出中国未来对冲基金界的领袖翘楚。有欲望,就有江湖。这,注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传奇时代。今天我们走进浙江宁聚投资管理公司,与其领军团队面对面...欲知详情,请点击页面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