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萎缩的原因和症状

 ereader 2015-02-24

  脑细胞持续地渐进性的凋亡,可引起大脑体积的萎缩,或局部神经功能的丧失。脑细胞不同原因的死亡以及不同位置的病变,会导致病者情绪、性格和行为的改变,使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大为降低,在语言、记忆、阅读、认知等各方面出现困难。有时还会丧失方位感。局部的脑萎缩也可使病人感到眼花、复视。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表现为失语、平衡失调,或局部肢体麻木、感觉迟钝等。

  造成脑萎缩的原因可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中风引起的脑损伤;也有的可能是老年痴呆症引起的脑麻痹。如果脑中一种合成脑啡肽和伽玛氨基丁酸的神经元严重缺失,则会形成一种称之为亨廷顿氏症的舞蹈病。脑炎和脑部感染也会造成脑萎缩。随着萎缩的程度加深,病人可出现痴呆、癫羯、运动失调等各不相同的症状。有时病人可能会一时失去知觉,浑身抽搐,或者完全丧失记忆,生活不能自理。

  根据脑萎缩形成的原因不同,疾病发展的进程也有快慢不同。目前对这种疾病的治疗除了缓解症状之外,还缺少根本的解决办法。例如病人有癫羯的症状,就使用一些抗癫羯的药物。其他的症状,也可以通过一些行为训练来提高生活的质量。物理治疗可减慢肌肉功能的衰退。如果确诊脑萎缩是由感染所引起的,消炎的药物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改善脑萎缩的症状,要在平时注意有个平衡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和水果,多喝点绿茶,练练瑜伽,加强脑部的益智训练等。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点针灸推拿,服点中草药都不失为有益的辅助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