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在路上——车窗外的大西北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后记:
风景在路上
这次西北之行,有一种很深的感触——风景在路上。这些照片都是我在车窗里拍到的。 从敦煌到嘉峪关,从额济纳到西宁,从张掖到兰州,西北地区的景点之间的距离都很远,再加上随团旅行,所以旅行的多数时间是在路上,在火车和大巴车上度过的,甚至在车上的时间远远大于在景点时间的几倍。不但有时间差异,景点的人多选择性小,路上看到的风景,反倒远远比景点的更多样,更精彩了。就拿胡杨林来说,我们去额济纳的时候,景区里的胡杨林被沙尘暴摧毁了,反倒是在去往景区的路上的胡杨林更加完美无损。车窗外的戈壁摊中,不时闪现着碧蓝的湖水,一片片金黄的胡杨包围着湖水,其间点缀着一些自驾旅游的吉普车和摄影人。再说青海湖,整个旅游行程,旅行社是开着大巴车载着我们围绕着青海湖转圈,窗外雪山碧海,牛羊成群。可真正到了所谓的景点,除了用午餐之外,游览和拍照的时间已经没有多少了,何况景区更有一种画地为牢的感觉。羊群没有了,雪山没有了,特色的民居没有了,复杂的地表植物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群和人文景点建筑。后来发现,人家旅行社早就在行程表上写着呢,听起来还很美妙的项目—— “车览青海湖”和“车览倒流河”。 对于普通的游人来说,在寂寞的车程上能够欣赏到窗外的美景,倒也是一件幸事。可对于喜欢摄影的人来说,眼观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很贪婪,总想把看过的美景收入相机,就像收藏家看到古董,总想纳入囊中一样。所以,对于我来说,在欣赏风景之余,总有一种扼腕悲叹,惋惜急切的感觉。有的时候急得央求大巴司机,能不能停下车,一分钟就行。司机说,这里的路很窄,路边都是沙漠,无法停车。在路上停车是要被罚款的,旅游车都停下了,那岂不堵车了?说的很有道理啊,风景却来得没有道理。如果在火车上,那就更省省心吧,你还能让火车停下来吗?无奈,只好拿着相机,在车里隔着窗户拍了。可是现在的车窗都是封闭的,还很肮脏,满是污点。为了拍照,我在火车上,把周边的几块宽大的窗户仔仔细细擦得干干净净的,为了左右开弓,我擦完了左边擦右边,为了视野开阔,我擦完了一块擦两块,甚至把车厢连接处的玻璃也都给擦了。列车乘务员见状,感激得差点掉下眼泪,心说,要是人人都喜欢摄影该有多好啊。唉,我容易吗,拍几张照片还得给他们擦车。 在大巴车上也一样,没完没了地拍,没完没了地擦,我自己都有点讨厌自己了。有一位司机让我很感动,那是去青海湖的旅团,一路上我一直在嘟囔,埋怨司机找借口不给我停车,车速开得太快让我拍的照片模糊,总是紧急刹车让我的镜头摇晃。没想到,这个好心的司机不但没批评我,还同情心大发,在高速堵车的时候,他下了车,把外面的车窗玻璃擦个干干净净。那时,青海高原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他是拿着冰冷的抹布在寒风中完成的这一切。把我感动坏了,这不是一般司机能做到的。难道你也同道之人?难道你也喜欢摄影乎?与他攀谈得知,他不是一名普通的司机,原来曾是西宁市的一名刑警,还是藏族,办过很多大案,也算是出生入死的人了。在车载录像上还给我们放了一部青海省拍摄的电影,就是根据他所办的一个重大抢劫虫草杀人案件改编的。后来由于刑警工作的危险性和繁忙,他辞职了,自己买了车专跑旅游运输。听了之后,让我肃然起敬,难怪有这样的素质。之后,我更加珍惜窗外的风景,敬重那个可爱的司机。 虽然很多时候,窗外是茫茫的戈壁和沙漠,满眼的黄沙和旷野,无色无极,连远处的祁连雪山,都似遥遥不及。然而,当远处忽然出现一处经幡和白塔时,即使小得只是一点点异色,也会让我激动不已,仿佛心灵不再孤寂无助,却也更加忘我和纯净。等到看到一片紫红的骆驼草,一片碧蓝的湖海,看到一片金色的胡杨,一片土墙红门的村舍,看到一束笔直的炊烟,一片黑色牦牛和白羊,突兀地在茫茫中戈壁中显现的时候,那就更是兴奋了,热血奔涌,泪蒙双眼,就如看到海市蜃楼一般,叹生命之伟大,自然之雄浑。 面对美好的风景,我们应该心存感激,不该再有怨言。拍不清照片算什么困难?困难就像车窗上的污点,就像摄影的调焦,让我们把目标放远,让眼前的困难虚化、模糊,一样会得到清晰的风景,让瞬间的美好成为永恒。 风景在路上,修行在路上。自然之雄浑,收我如一沙,我心聚焦,还你一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