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融资?盛宴还是悲剧(转自《国学.资本》同学会内刊)

 阳光海上日出 2015-02-24
所有做投资的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是:应该把钱投到最可能赚钱的地方。
那么,哪个国家、地区是21世纪初期全世界投资获利最丰厚的地方?美国纽约华尔街华尔街、英国伦敦金融城不约而同的会给出一样的答案:中国。
但是,这个所有投资家梦寐以求的获利天堂,由于中国中央政府自身对于国际货币进入本土的众多政策限制,世界上大批野心勃勃的投资银行家在21世纪的开头10年,都只能对这个垂涎欲滴的“投资乐园”看得见、摸不着。
让全球投资者们高兴的是,这种情况终于在2010年得到改变。而随着中国中央政府2011年一系列改革重拳出击,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实际投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进展开始让这些投资者们感觉已经听到了获利“盛宴”摇动“开席”的铃声了。
由于中国民营的实业企业在中国境内遇到了越来越严重融资困境,特别是过去一年来,中国监管机构和高层官员下令所有国内金融机构缩减对房地产业的敞口,遏制流向该行业的资金。大批中国民营房地产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开辟海外融资渠道。
这种融资需求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借款(发行债券)的狂潮,今年截止到3月31日,中国内陆民营企业已从国际投资者手中借款(发行债券)12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多。
今年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债券的发行中有半数以上来自民营房地产企业,如恒大地产(Evergrande)和碧桂园(CountryGarden)——这些企业在中国内陆的融资渠道趋近枯竭。外国资本终于借助中国民营企业为了生存采取的不得已的融资手段,顺利流进中国市场。
美国纽约华尔街的交易撮合者们表示,2010年五月份之前,中国企业将打破其在2010年创下的海外债券发行融资记录——158亿美元。2011年全年,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融资总量可能达到或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市场今年开局气势惊人,”花旗集团(Citigroup)亚洲债券银团表示。“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但是,很多中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并不知道,他们目前采取的这些债权融资的方式可能面临强劲的对冲风险。如果没有很好的专业机构帮助他们事前拟定各种协议并且协助操盘,一旦债权到期不能偿还,他们自身的所有权利(包括他们的公司)都将被外国投资机构拿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