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政临床治疗体系的历史根源

 山高水高 2015-02-24
--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的创始人是河北的刘元素,河间县人,刘河间(约1120~1200)
  即刘完素。金代医学家。字守真。河北河间人,故人称刘河间,自号通玄居(处)士。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创始人,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金章宗完颜璟)三次征聘,皆不就,遂赐号高尚先生。刘完素自幼耽嗜医书,对《素问》爱不释手,造诣颇深。代表作有《素问要旨论》、《宣明论方》、《三消论》、《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等。
  中国临床医学从《伤寒论》问世以来,又经过700余年的实践,对疾病发生发展及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刘河间潜心研究《内经》及当时盛行的五运六气学说,并结合临床实际,阐明生理、病理及治疗规律。认为"人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盛衰而无相反",用亢害承制理论解释病机。在病理变化中指出,本质与现象不合是因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而他运承制使然,即"己亢已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如寒极似火、热极反寒等。他深研《内经》病机十九条,发现六气为病中缺少燥淫,因而补充"诸涩沽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内经》六气病机得为全璧。并以脏腑病机、六气病机与运气学说相结合,将病证分为五运主病、六气主病等大类,可谓纲举目张。于杂病方面,对消渴病有独到之处,他发展了伤寒学说,力倡寒凉治温热,给中医治热病另辟一途,对其后攻邪派(见张子和、滋阴派(见朱丹溪之形成开一先河。他反对晋唐以来不少医家注重搜集中药方剂,而忽视医学理论研究的倾向,提出新的病机学说,为金元医学争鸣之先导,并形成了河间学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弟子有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等,罗知悌朱丹溪之师)为其再传弟子,葛雍、镏洪、张子和则是私淑弟子。
  攻下派张子和 张子和(约1156~1228)中国金代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名从正,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张子和人。世业医,学宗刘完素。精医术。主要学说内容为三法六门。强调病因多为外邪伤正,病以热证、实证为多,疾病分风、寒、暑、湿、燥、火六门。主张祛邪以扶正,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后世称攻下派。但亦注意适时补益。其先攻后补之治法一反滥用温补之时弊。又曾用心理疗法治愈因惊得病的顽症 。麻知几等辑其草稿,整理其经验,编成《儒门事亲》15卷。另著有《三复指迷》、《张氏经验方》等。
  张从正起先在浑源(今山西浑源县)刘从益门下学医,后来师从刘完素之学,在学术思想上深受刘完素影响,用药多主寒凉,治病每多取效。在大定、明昌年间(1161-1196),就以医术名闻天下,至金·兴定时期(1217-1222),金宣 宗完颜征召张从正入太医院,但不久,张便辞职归家,以其医学名扬东州(指开封以东州郡),常与其门人麻知儿、常仲明等人,游山玩水,过着放诞无拘的生活。在游历中同时也与其门人谈论医术,讲明奥义,辨析至理,将医理传给他的门人弟子。
  李东垣(1180--1251) 金代医学家。名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从张洁古学医。其医论以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及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伤、正气衰弱,从而 引发多种病变。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外感"或"内伤",对邪正的辨证施治应有明确的区别。治法上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扶正以驱邪。于内伤脾胃的理 论和治法均有贡献。所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流传较广。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沉稳安静,极少言笑,十分喜爱读书。李杲20多岁时,他的母亲患病,请了许多医生前来,治疗无效,也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这件事对他的触动极大,从此便立志学医。他听说易州的张元素的名声很大,便携重金前去拜师学医。由于他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学习得很快,几年以后,就已经学得很好了。
  李杲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有瘟疫流行,他见到许多人患了"大头天行"的病, 便潜心钻研《内经》、《伤寒》等书,终于研究出了一张方子,治疗此病非常有效,后来,他将这张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几 乎没有治不好的。有人还将这张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传更广,当时人们都以为是神仙留下的神方,李杲也就有了"神医"之名。
  他精通医术,但并不行医。而每次为人治病,疗效甚佳,常给亲朋看病开方,对于治疗十分有心得,尤其对中焦脾土在治疗中的意义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老师,易水学派的张元素就 很重视脾胃。他的学说就充分地继承了这一点。李杲是富家子弟,平时交往的多是一些上层社会的有钱有势的贵人,他们养尊处优,膏粱厚味,易伤脾胃,所患疾病 多属此类。另外,当时适值元兵南下,战乱频繁,人民在饥饿、惊慌、忧愁中生活,大多起居饮食没有规律,也很易伤脾胃。鉴于此,他认为只读古方是不够的,必 须面对新的社会现实,分析病人的特点来研究方药,这些也是他建立脾胃学说的社会条件。
  李东垣脾胃论的 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与《内经》中讲到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同时,他还将内科疾病系 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 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 调解决。但他绝对不主张使用温热峻补的药物,而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还十分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虚者补 之,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这样就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善,并与张子和攻中求补,攻中兼补的方法不谋而合了。
  李东垣的独特理论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体现了他对于《内经》等著作细致研读的成果。其著作《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关于脾胃病及以脾胃为主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指导作用。
  其实李杲是在条中焦厥阴和阳明二气的方向。但他只说出南北政一部分。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他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祖父名环,父名元,母戚氏。祖父辈均以孝闻名乡里。朱丹溪的堂曾祖朱杓,精通医学,著有《卫生普济方》,重医德。堂祖父叔麒,宋咸淳进士,晚年从事医学,医德十分高尚,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影响。
  泰定二年(1325年),朱丹溪岁,渡钱塘江,千里迢迢来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后到宛陵(今安徽宣城),上南徐(今江苏镇江),辗转建业(今南京),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位适合当老师的人。有人告知,杭州罗知悌医术高明,学问精湛,他就不顾夏日的炎热,日夜兼程,匆忙赶到杭州求教。45
  罗知悌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学,为刘完素的二传弟子,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曾以医侍宋理宗。罗知悌对朱丹溪既有理论的传授,又有实践的教诲。使朱丹溪的医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朱丹溪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一个重要的论点,即"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为创立后来的丹溪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半后,罗知悌去世。丹溪安葬了师傅后回到义乌老家。朱丹溪济世救人,为百姓治病,数年后,"声誉顿著"。
  主要成就及著作--倡导滋阴学说
  丹溪著书的态度十分严谨,至67岁时,著《格致余论》一书。不久又著《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今仅存前三部书。
  《格致余论》 是丹溪医论的专著,共收医论42篇,充分反映丹溪的学术思想,是丹溪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为中心内容,创立"阳常有 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得要性,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为倡导滋阴学说,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他各篇,侧重论述滋阴降火和气、血、痰、郁的 观点,内容十分丰富,每篇中又多以治验相对照。
  朱丹溪的 医学成就,主要是"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及《局方发挥》一书,对杂病创气、血、痰、郁的辨 证方面。其他,如恶寒非寒、恶热非热之论,养老、慈幼、茹淡、节饮食、节情欲等论,大都从养阴出发,均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著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伤寒论辨》,在医学理论上创立滋阴学说,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朱丹溪为历史上的养阴派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形成了系统的保养阴精的学术思想。其实质朱丹溪失调南北政后几句话方向,即冲脉方向。
  中医的鼎盛时代,金元时代,华北平原地区出了三人,刘元素,张子和和李杲三人。朱丹溪在南方。在华北凉燥区域是寒凉攻下的主要治疗大法。南方是火气上升区域,故降肾火下收肾气为主。朱丹溪虽然在南方,但得金刘完素之学,为刘完素的二传弟子。李杲以调气的升降中枢脾胃为主。
  看来华北平原地区的确是中医的关键区域,我这个河北乡医不断的思考这个问题。我 发现了中医的南北政问题。我恍然大悟,他是我国南北地域的气机升降的中心,看中间问题是中央升降的问题,看两侧东西是相火的升降。肾火胃火是中间中冲大脉 关系,胃肾同调可改变冲脉少阴君火方向,改变南北政方向。在阴阳结构来看下法调阳明和厥阴。泻下寒凉可改变相火方向。
  门派林立,我们学那家那派,你攻下治病好病,他用攻下治病添加病。最后还是张从正解开谜底,我才明白他用下法为什么有效果,他诊断阴阳运动的位置和方向准确。他的下法是有方向和位置的。并不是现代中医的无知和蛮干,我们现代的中医老师不要妄言下法,以悟后人,还是老实做人,把《黄帝内经》读懂在谈下法。南北政是这里的焦点问题。
  张从正说 的好:"万病能将火湿分,彻开轩岐无缝锁。""知向某年求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他一言道开南北政实质,是活的灵魂。下法在这个时空间是对的,在另外时 空间是错的。李杲体系恰好补充了这一体系。其实质是君火和相火方向问题。(南政北政方向)。看清了二火方向在谈攻下。金元四大家综合起来正是中医的至高理 论--南北政位。
  园运动中医学,周易推演,术数推演是丰富的哲学想象来应对医学,误导不少中医学 子。火神派,柴胡派,温病派,攻下派根本不成立。他们是有时空定位的,即在南北政体系下,观看阴阳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伤寒论》根本没有什么派什么法,完 全是看阴阳的位置和方向。医学是自然科学,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玄虚,周易卦象术数救不了中医。我们只用在金元四大家医疗实践综合基础上用《黄帝内经》理 论还原仲景临床体系,用《至真要大论》的规则看病,才是中医的根本问题。至真要的核心问题就是南北政问题--阴阳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看清了这个问题,伤寒杂病论的方剂我们沾手即来。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到了中医南北政,我们才悟到中医是一门脚踏实地的实践自然科学,不是周易理论粉饰下的完美哲学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