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在复诊的时候该不该加减?

 星集 2015-02-24

新书友点图片上方中医书友会快速关注
文/李灿东 | 编辑/王超


编者按:复诊时,有“药随证变”之说,也有“效不更方”之说,究竟如何把握呢?




临床上患者经常会问:“医生,如果吃了药病好了一些要不要再来?” “为什么两次开的药不一样?”、“为什么复诊时需要加减?”等等,这些说的都是中医处方在复诊的时候该不该加减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由于疾病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复诊的时候药要有相应的变化,叫“药随证变”。


但是,当第一次开的方有效的时候,应当守住原方,巩固疗效,称“效不更方”;如果治疗没效果,就要考虑可能是辨证错误,及时调整方药;有些时候辨证正确但效果不明显,也不更方,因为疾病的治疗有一个过程,就好比我们到达一个目标需要走三步,你走完一步还应该继续走两步;还有一种可能是前面的治疗有效果,但由于疾病已经发生变化,也必须根据疾病的变化而变换方药


所以,治病的过程要具体分析,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判断到底方药该不该改。很多病,比如慢性胃炎,疗效不好固然和疾病特点有关系,但是可能与医生没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有关系,在疾病初期反复发作症状比较严重时,其治疗方法与后期症状缓解以后是不一样的,应有所区别,即使前期的治疗有效也应根据不同阶段疾病的主要矛盾进行相应的调整。


好的疗效是每个医生追求的目标,但在很多情况下治疗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我有时候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疗效问题,总感觉有些临床报道的有效率偏高,动不动就高达80%,甚至90%以上,可能吗?有的同事开玩笑说,写太低了人家说你没水平!如果真是这样,以后还有谁会相信中医?


作为一个医生不仅要正确面对临床疗效,更关键的是要学会如何从疗效好的案例中总结经验,从疗效不好的案例中总结教训。提高疗效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要善于从别人的治疗过程和疗效中总结经验教训,“十问歌”中有一句话叫做“再兼服药参机变”,患者吃过什么药,有什么反映,可以为你后面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


如果服药后很有效果,说明原来的辨证思路是正确的,那后续的辨证和治疗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如果没有效果或病情加重或患者感觉更难受,那么就要从中总结教训,重新审视病情调整方案。


就好比开车一样,目标确定之后,最重要的当然是选择的道路和方向,如果道路正确,一下子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在接近目的地时可以放松油门,利用惯性让车慢慢靠近目标;有时候虽然离目的地很远,但只要方向正确,可以沿原来的道路继续往前;更重要的是如果发现路走错了就要赶快回头。


【本文摘自李灿东著《身在中医》,由本书责任编辑授权中医书友会发布,特约编辑王超编校,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中医书友会第153期之2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或活动通知,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账号-关注。好文共享,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