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复州皮影戏濒临失传

 草木之人66 2015-02-24

复州皮影的表演团队是临时组建的,平时大家还要干农活。 孙振芳 摄

在日前举办的大连市西岗区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上,剪纸、皮影、烙画、手工布艺等近30个大连市级及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亮相。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何保护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民间传统艺术,令传承人们忧心忡忡。

62岁的宋国超是复州皮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是曾红透辽南的义和班班主,也是全国极少的掌握全套皮影技艺的民间艺人之一。在展厅里,宋国超一拿出他亲手制作的皮影影人,便引来观众的赞叹和惊呼声。宋国超说,他的家中还藏有300多年历史的上百只皮影影人。

宋国超一边熟练地摆弄这些影人,一边向记者说起了他祖孙三代耍皮影的历史。祖父宋德新,厨艺好,也爱听皮影戏,“影班”一演出,他就自告奋勇去做饭,有时候演员临时有事,他就给串个场。后来,宋德新成立了“影班”,起名为义和班。义和班班底雄厚,在辽南名声颇高。宋国超的父亲不到20岁就成为义和班中不可或缺的主角。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义和班长演不衰。宋国超7岁开始学戏,在父亲和戏班子里其他演员的精心调教下,十几岁的时候,宋国超就能在戏班里独当一面了。

宋国超不但能用驴皮亲手制作传统皮影道具,还善于表演传统皮影戏。 《樊梨花征西》、《界牌关》、《盗马关》……谈起传统的复州皮影戏,宋国超如数家珍,但他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这一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形式已经濒临失传了。“一个较为复杂的传统皮影人物作品,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五六天的时间,工序琐碎单调,年轻人都不想学。 ”宋国超说,就连他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学。记者询问展厅里面皮影作品的价钱,宋国超说,他基本不外卖的。 “卖贵了没人买,便宜了很不值。 ”虽然复州皮影早在2006年就成为大连唯一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但“现在懂它的人越来越少了。 ”宋国超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受邀到大连演出,观看的人很少,“尤其是孩子,对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了,真是挺可惜的。”

大连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杨杰表示,类似于复州皮影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少人问津,甚至有失传的危险。但随着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加大,一些传统而古老的民间文化项目逐渐被社会各界重新关注。从2006年开始,大连群艺皮影剧团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近年来坚持在全市各区市县中小学校义务演出,基本上从每年的9、10月份到年底,全年演出300余场。(齐芳芳/记者/王荣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