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们之间依然存在一厘米的距离”

 阿里山图书馆 2015-02-24

假期,难得的自由时间,朋友聚会,一堆人都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每个人都侃侃而谈自己关于培养孩子的意见,我也扪心自问:我自己培养孩子的方法是什么呢?扪心自问的结果是,我忽然发现,原来并非我在培养孩子,而是我的孩子她一直在“培养”我。

孩子说,没有烦恼的人生太可怕
记得有一天,电视上广告说着让人生没有烦恼,她忽然说:「悩みがない人生って、怖くない?」(没有烦恼的人生,不是很可怕吗?)

我听到之后惊讶反问道,为什么呢?

她说:人生当然会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生是不幸的
我简直不该相信这是一个孩子说出来的话,实在是大智慧啊!不会烦恼的人,他也不会快乐,就像不经历离别,便无法享受重逢的喜悦,不经历痛苦,也就无法感受什么叫幸福一样。没有烦恼的人生是不幸的——这么透彻的一句话,却是由我的孩子教给我的。

“妈妈,我们之间依旧存在一厘米的距离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类似场景,还出现在她7岁那年。那时,她非常羡慕隔壁家的真纪,因为人家长得小巧,穿上蕾丝的裙子看起来像洋娃娃那么可爱,女儿便沮丧地认为自己长得太——因为她总是比同龄小朋友高出半个头。

我只好安慰她,也许,隔壁的真纪,也在羡慕你啊,羡慕你长得这么高。

于是孩子转忧为喜,高兴起来,顺便说了一句:是啊!妈妈,也许我们都想成为别人呢!

可不是吗,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我相信,一定有许多人,有过许多次想成为别人的时候。

还有一次,她跟要好的小朋友闹矛盾了,回家流泪不止。我看得心疼,忍不住说:别哭啊,宝宝,妈妈永远是你最好的朋友。
没想到她流着泪告诉我说:这我知道,但妈妈和朋友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之间依然存在一厘米的距离
女儿是想我知道:母爱再伟大,也是无法替代友情的,将来也更是无法替代爱情的。无论父母如何爱孩子,也不可以抱在怀里,衔在嘴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必须存在一厘米的距离,父母只能在这一厘米之内守望,才好让孩子在那一厘米之外延伸
这些为人、或者为人父母的道理,居然全是我的孩子教给我的。所以,我说:不是我在培养孩子,而是孩子在培养我。

孩子让我懂得,被子要有阳光的味道
而孩子培养了我的,还不止这些。
曾经,在没有成为一名母亲之前,我一个人将日子过得乱糟糟的:从来不好好吃饭,也不按时睡觉,会通宵达旦和朋友疯闹到深夜,去K歌直到通宵,会在阳光下无所事事地发呆一个下午,深信不疑地以为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

这一切乱哄哄的日子,都随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戛然而止。孩子用她生命最新鲜的热度,将从今往后的日子烫贴得舒展平实。初为父母的人,终于懂得要让被子有阳光的味道,要让厨房有饭菜的香。也终于懂得人为什么要起居有序,要珍爱健康,因为孩子用她点滴的成长告诉你:一个生命,从诞生到长大如此不易。
       
还远远不止这些。
我曾经并不是个热爱读书学习的人,但我现在只要一天不看书写字,心里就会感觉空落。每天中若稍许浪费一些时间,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反省与自责。我相信我变得这样的好学,变得这样的珍惜时间,也是孩子培养我的结果——因为我期待她成为一个好学的人,一个不虚度光阴的人,为了实现我的这份期待,我首先得期待我自己。因为,如果我自己并不好学,我如何能有资格要求孩子必须好学?如果我自己从不曾珍惜时间,我又如何有资格要求孩子必须珍惜时间?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虽然生下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具备培养孩子的资格。但孩子却有资格来培养我们。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与生俱来最纯真的导师,他们以童真为你清洗成人世界里的迷尘,让你曾经迷失的自我,重新返回一个真正想要的自己。

为此,我想说:好父母都是孩子培养出来的。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来培养你,而孩子呢,他们在对父母的培养过程中,真正长大成人。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我本是自由散漫之人,从来只恪守“遵守时间、遵守诺言和不给别人添麻烦”三条,除此之外就是随心所欲的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只规定了大框框,懒得去事无巨细地管理两个小女孩的事情。把平时对他们说的话总结起来,居然有这十条“家训”出炉,比如第一,见到人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一定要当场道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