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哲学家系列之十:马丁·海德格尔

 你真的离了吗 2015-02-25
如果说海德格尔的意图和训诫很清晰明了那是假的。不过,他告诉我们的东西不仅吸引人、有智慧,而且出奇地有用。虽然语言用词独特,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要说的很多东西我们已经知道了,只不过需要他那种怪怪的散文体来提醒、鼓励我们去认真对待它们。我们心里清楚,是时候克服我们的“被抛”的感觉,更加意识到日常生活的“虚无”,为了我们自己去逃离“闲言”的束缚,去过“真实”的生活了——再加上一点墓地的帮助。

这个领域并非没有其他杰出的竞争对手,但在德国高深莫测的哲学家竞争史上,马丁·海德格尔在任何方面来看都是总的胜出者。他的散文杰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其文笔艰涩程度与复杂德语复合词的绝对数量都几乎无可匹敌,比如作者创造的 “Seinsvergessenheit”(存在之被遗忘状态)、“Bodenst?ndigkeit”(根基深厚)和“Wesensverfassung”(本质情状)。

640px-Martin-heidegger-1

乍看之下它们让人不解甚至不快,但我们逐渐会对这种风格产生好感,并了解到,在其飘渺的表面之下,海德格尔告诉我们关于生活意义的一些简单、有时甚至显得朴素的事实,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和通往自由的途径。我们应该把它们当回事。

他出生德国农村,在很多方面他保留着德国农人风格,比如他喜欢采蘑菇,在乡间漫步,晚上早早上床。他讨厌电视、飞机、流行音乐和加工过的食物。1889年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天主教家庭,在发表了《存在和时间》之后他成了学术明星,但在1930年代失足入了希特勒的道(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后果极其严重。他本希望纳粹为德国重建秩序并带来尊严,为切合当时的气氛,他作为弗莱堡大学校长发表了一些言辞激烈的演讲,试图禁止犹太学者在该校任教。我们大可宽恕他这一时期的疯狂,因为他已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并以他的方式在之后几十年里面改邪归正了。德国1945年战败后,他在消灭纳粹委员会前受审,1950年之前被禁止教书。令人惊奇的是(这是他的思想有吸引力的明证),他的职业生涯逐渐复活了,尽管他更多的时间都呆在他远离现代文明的林间小屋里,直到1976年去世。

800px-Heideggerrundweg0009


他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帮助人们活得更有智慧。他希望我们更勇敢地接受一些事实,过更充实、更深思熟虑、更快乐的生活。哲学不只是学术活动、就像它对于古代希腊人那样,哲学是一项精神使命和一种心理治疗方式。他断定现代人饱受一些新的心灵疾病的折磨:


一:我们已经忘记自己还活着

理论上我们当然清楚这一点,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未与存在的绝对之谜保持好联系,海德格尔把这个谜称作“das Sein”或“存在”。他的哲学中相当部分都致力于把我们从存在的陌生感中唤醒,即我们生活在看似沉默、陌生、荒凉的宇宙中一个不停旋转的行星上。

800px-The_Red_Tower

生活中偶尔有些时候,可能是夜深人静、或者整天独自一人卧病不起、抑或漫步乡间之时,我们才会遇到万事万物那种怪异的陌生感;为什么事物是这样存在着的,为什么我们在这儿而不是那儿,为什么世界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棵树或者这个房子是这样的。为了捕捉到事物少有的与其通常状态略有不同的时刻,海德格尔用大写的Mystery of Being(存在的神秘)来描述它们。他的全部哲学都致力于让我们领会这个非常抽象但很重要的概念,并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它。

对海德格尔来说,现代世界是一个糟糕透顶的机器,让我们从存在的美妙天性中分神。它不断地把我们拉到具体的任务中,用信息淹没我们,打破沉寂,它不希望我们独自一人,这部分因为我们意识到存在之谜有让人恐惧的一面。如此一来恐惧会笼罩我们,我们意识到所有那些根深蒂固的、必要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能是要看情况的、愚蠢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们做这个工作而不是那个,和这个人恋爱而不是那个,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死掉却还活着……很大一部分日常生活都让这些奇怪的、让人不安但很重要的问题没有出路。

640px-Munch_Ashes

我们真正要避开的是直面“虚无”,即使不说德语的人也会因这个海德格尔关键词(das Nichts)感人至深而心有戚戚,虚无是存在的另外一面。

虚无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最终将吞噬我们。但海德格尔坚持认为,要把生活过好只有接纳虚无和存在其短暂的特点,就像某个夏日傍晚,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丘陵地带,黄昏的微光隐入黑暗中,此时我们会做的那样。

The sun sets near castle Neuschwanstein


二:我们忘了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我们透过代表狭窄自身利益的棱镜来看世界。我们的职业需要会影响我们注意和烦心的事情。我们把其他人和自然当作方式而不是目的。

但偶尔(同样的,漫步乡间特别有助于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能移步走出我们的狭小天地,用更大的格局看待与其他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我们可以感受到海德格尔所讲的“存在的统一”,意识到我们和树皮上的瓢虫,那块石头,还有那片云彩在当下都存在着,并且因存在的基本事实从根本上统一起来,我们以前从未意识到这一点。

Twas Ever So

海德格尔重视这些时刻,希望我们把它们作为起点变得更宽宏大量,克服疏远和自私自利,更深刻意识到我们在“虚无”占据我们之前仍保留一些短暂时光。


三:我们忘记要自由,要为自己而活

大多数人都不是很自由。海德格尔独特地表述为,我们从出生开始是“被扔到世界上来的”:被扔到一个特别的、狭隘的社会环境中,被一些死板的观念、过时的偏见和实用的必需品,而不是我们自己产生的东西所包围。

这位哲学家希望帮我们通过理解其特征来克服这种“被抛”的感觉。我们应理解心理的、社会的和专业上的偏狭,然后超越它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我们这么做就可以沿着经典海德格尔的路线从不真实走向真实。我们将从本质上为自己而活。

Racegoers Attend The First Day Of Royal Ascot

海德格尔认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能完成这项任务,令人沮丧。我们向存在的社会化的、肤浅的做法投降了,他称之为“人人自我”,与“我们自己”相对。我们追随大城市的报纸上、电视上听来的那些闲言,海德格尔厌恶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

合理认真地关注我们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可以帮我们从“人人自我”拉出来。只有意识到他人不能从“虚无”中拯救我们,才能不为他人而活,而不用操心其他人想什么,不再花费我们的生命能量中的绝大部分给从开始就没喜欢过我们的人留下好印象。对“虚无”的“焦虑”虽然让人不舒服,却能拯救我们:意识到我们“向死而生”是通向真正生活之路。在1961年的一次演讲中,海德格尔被问到我们如何重归真实,他简洁地回答,我们只需要在墓地里多呆会儿。


四:我们把他人当作物品

多数时候,我们无意中把他人当作海德格尔称作的“设备”:“das Zeug”,仿佛它们是工具,而不是“他们自身的存在”。

接触伟大的艺术中可以治疗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艺术作品可以帮我们暂时放下自己,去认识其他人和事物其独立的存在。

Pair-of-Shoes,-A

海德格尔在一门课里阐述了这个想法,这门课讨论梵高画的一双农夫的鞋。通常我们不会注意鞋子,它们不过是我们要应付的另一个“设备”。但当它们在画布上呈现,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它们,仿佛是头一回因为它们本身而注意到它们。

面对其他一些大艺术家打造的天然或人为的世界时,同样如此。由于有艺术,我们对超越我们自身的存在感受到一种新的“牵挂”。


总结

如果说海德格尔的意图和训诫很清晰明了那是假的。不过,他告诉我们的东西不仅吸引人、有智慧,而且出奇地有用。虽然语言用词独特,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要说的很多东西我们已经知道了,只不过需要他那种怪怪的散文体来提醒、鼓励我们去认真对待它们。我们心里清楚,是时候克服我们的“被抛”的感觉,更加意识到日常生活的“虚无”,为了我们自己去逃离“闲言”的束缚,去过“真实”的生活了——再加上一点墓地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