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戎胡传奇:一名蒙古族青年的分子史诗

 liuxb0126 2015-02-25

这样,笔者的父系先祖更似来自东北区域更古老的土著族群,属于那些汇入蒙古乌梁海部的辽金遗民。这样,笔者这样一位内蒙古东南部小城中的普通蒙古族后裔,也可以发现血统中竟然藏着一部戎胡两系族群碰撞融合的千年史诗。

作者父亲

作者母亲

作者本人

公众人类学研究会 王冰/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自己的传奇史诗,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开启史诗的分子密码尚未破解。作为一位资深人类学发烧友,笔者多年前就当了一回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实验室的“小白鼠”,并成功破解了父系和母系的血统源流。于是,一位普通的蒙古族青年的分子史诗跃然纸上。

家族记忆:“虎头王”传说

笔者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一个名叫宁城的小城,历史上,是昔日契丹帝国故都的辽中京所在地。此地在清代属于卓索图盟喀喇沁中旗。喀喇沁,蒙古部族名,这一系蒙古族起源于盟旗制度建立之前的喀喇沁万户,其部族源流颇为复杂。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族系统,其一为喀喇沁本部,其族源主要与西域起源的钦察人有关,其基因类型高频见于哈萨克斯坦钦察部和俄罗斯突厥语系少数民族巴什基尔人,此部首领为黄金家族后裔,地位在早期最高;其二是被喀喇沁本部通过联姻手段合并的乌梁海部,历史上蒙古大军西征的指挥官速不台将军便源自此部。第三支源流便是昔日大辽帝国故地的契丹等族居民。元朝时,草原上未被汉化的契丹、女真之民最终融入了蒙古民族之中。

据爷爷说,我们家族本姓乌梁海,先祖曾受封“虎头王”。因此,从家族记忆来看,很可能与西伯利亚起源后来汇入蒙古本部的乌梁海林木百姓有关。反映父系源流的Y-DNA测试结果,本人属于一个名为O3-M117的基因部落,这是东亚北部地区最庞大的基因部族之一。广泛分布在各民族之中。通过更细致的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基因数据库中分别有一位辽宁满族和韩国人与我本人分享一位一千年以内的父系始祖。这样,笔者的父系先祖更似来自东北区域更古老的土著族群,属于那些汇入蒙古乌梁海部的辽金遗民。

戎族密码:隐匿的基因传奇

经过一系列看起来让人头晕考证,笔者最终倾向认为自己的父系始祖源流可能最早要追溯到曾经广泛分布在西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古老戎族之民。青铜时代,可能伴随着石城文化向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传播,戎族挺进东北地区,与这里的土著融合为山戎族,其后,北方草原地带的东胡、鲜卑、契丹、蒙古之乌梁海部、喀喇沁部先后崛起并陆续迁徙到我的故乡,而在这里的大熔炉之中,北方民族最终融合为现代蒙古族的一支,即喀喇沁蒙古族。

最后,谨慎起见,笔者仍提供另一些可能的解释,比如匈奴古族也有疑似O3-M117类型样本,黄金家族后裔也有很多测试者属于此类型,因此不排除我的父系先祖仍为草原地带游牧民起源。而东北地区满、朝、汉以及历史上的女真等族也可能携有此基因标记,不排除为东北诸族相互间的血统交流所致。

母系源流:西伯利亚

游猎古族的大迁徙

笔者母亲这边先祖也有传奇故事。这则故事不得不从我的克罗地亚远亲开始聊起。2001年,爱沙尼亚学者便撰文报道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类学现象,他们发现在克罗地亚一个名为赫瓦尔的小岛上,其居民居然有超过8%的东方母系血统成分,即与笔者一致的F1b基因型。而不久前发布的一篇会议文献中,又有研究者跟进考察了赫瓦尔岛民的父系血统源流,结果发现了超过6%的东方血统因素,这一父系基因部落名为Q基因型,在古代DNA中曾高比例见于东天山匈奴古墓,而如今在昔日匈人曾经驻足的欧洲、中亚乃至南亚都有零星发现。这一证据似乎暗示赫瓦尔岛民可能有部分血统与曾经横扫欧罗巴的阿提拉大帝匈人相关。

F1b基因部落属于出非洲族群的重要一支,高频见于今天的西伯利亚诸族。与笔者基因型最为接近的F1b样本也出现在漠北额金河匈奴古墓之中。F1b所代表史前族群的起源可能与西伯利亚土著的游猎部族有关,贝加尔湖沿岸7000年前的史前部落古墓群中,约一小半样本均属于F1b类型。F1b基因部落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长城沿线地区古族DNA样本中非常罕见,因此,我的母系始祖部落很可能代表一支自西伯利亚南下的林木百姓部落,很可能是乌梁海部的始祖基因部落之一。当然,也可能与匈奴或者其他草原地带的游牧古族相关。这样,笔者这样一位内蒙古东南部小城中的普通蒙古族后裔,也可以发现血统中竟然藏着一部戎胡两系族群碰撞融合的千年史诗。

鎵竴鎵湪鎵嬫満鎵撳紑褰撳墠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