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和田玉鉴定证书的阴谋

 迷糊128 2015-02-25


解读和田玉鉴定证书的阴谋1---和田玉名称的诱惑

作者:满愿  
 
对于和田玉的购买者来说,由于大多数的人,都不懂如何判断和田玉。因此,人们习惯于也依赖于正规检验机构,甚至于权威检验机构的和田玉鉴定证书。同时天真的认为:能有和田玉鉴定证书的玉石,肯定就是和田玉。而实际情况是:和田玉鉴定证书,充其量只是说明了这是一块玉石,不是石头或者其他假冒品而已。不能说明这块玉,就是新疆和田玉。
         
难道说,是检验部门在骗人?这一点,并不重要。我们先看看和田玉鉴定的依据:检验部门是依据GBT/16553-2010的珠宝玉石鉴定标准,以及GBT/16552-2010的珠宝玉石名称标准。

全国各地的检验部门,在检验过程中,都把所有含有透闪石的玉石品种,做出和田玉的鉴定结果,得出和田玉的结论。但是,在证书上,各地的检验部门,基本上都不会遵循和田玉鉴定标准的规定,在证书上注明:“本鉴定所称的和田玉,不是指新疆和田玉,而是一种被叫做是和田玉的玉石商品。”

如果这样注明的话,大多数的人,将会明白自己拿到手里的,不是新疆和田玉,而是一种被叫做和田玉的商品。那么,玉石经销商,也不会把和田玉鉴定证书,当做是欺骗消费者的强有力的工具,也没有办法把欺骗的责任推到检验部门身上。

解读和田玉鉴定证书的阴谋2--纤维交织结构

作者:江淮鹰  

在全国各地的和田玉鉴定证书上,放大检查一项,基本上都写着:纤维交织结构。

稍微有点和田玉常识的人,就会懂得:新疆和田玉的结构,放大检查,是标准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那么一般的和田玉鉴定证书上,为什么写着纤维交织结构呢?纤维交织结构跟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得从和田玉的鉴定执行标准上来讲,全国各地的检验部门,都把所有含有透闪石的玉种,做出和田玉的鉴定结果。比如现在很俏销的青海玉料、贵州玉料、俄罗斯玉料、韩国玉料等。它们放大检查,都是纤维交织结构。

纤维交织结构,是指玉石的分子结构,如纤维交织在一起一样。有些致密感,但是中间还有些空隙,密度不高;而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则是在纤维交织结构的基础上,又如毛毡般紧密交错,自然比单纯的纤维交织结构致密。

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所独有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新疆产地特征的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讲,把所有的含有透闪石的玉石,都写出和田玉的检验结果,其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和田玉,没有产地概念。既然必须没有产地概念,就肯定不能在鉴定证书上写上这个深具产地概念的名词---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说,纤维交织结构,就是厚牛仔裤的结构的话,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就是毡子一般的结构。再厚的牛仔裤,都是一层两层的结构,结构都很稀疏,密度低,不能防水,而且有个裂口,两手一撕就能撕开;而毛毡子,可能很多人没有见过,是用动物,一般是羊毛织的。编织的层数极多,交织细密,密度高,份量重。如果在毛毡的边缘有一个缺口,一般人的双手,是撕不开这块毛毡的。

由于结构的不同,玉石自然会体现出不同的差异。由于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的存在,新疆和田玉密度高、韧性高、油脂光泽耀眼;所以真和田玉,就体现出份量重、抗击打能力强、油性好的特点。

而由于纤维交织结构,非新疆产地的玉石,则会体现出密度低、韧性低、蜡状光泽为主;所以非新疆产和田玉,就体现出份量稍轻、容易碰坏、油性差的特点。

所以,当你看到和田玉鉴定证书上写着“纤维交织结构”时,要仔细考虑这是不是新疆和田玉;而假设鉴定证书上写着“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你也要仔细看看玉石的密度、油性好坏。因为,有些检验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后,会把纤维交织结构,改写成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的。

 解读和田玉鉴定证书的阴谋3--统一的密度

作者:满愿  

在大多数的和田玉鉴定证书上,在密度这一数据上,人们会熟悉地看到2.95克/立方厘米的字样,而且每一份证书上,都是同一数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和田玉的密度,只是固定在这一数据上吗?

答案当然不是。在和田玉的国家鉴定标准里,和田玉的密度规定是:2.98(+0.15,-0.05)g/cm3。

而在所有能够得出和田玉的鉴定结果的玉里,当然了这些玉涵盖了世界各地。包括青海玉、贵州玉、俄罗斯玉、加拿大玉、韩国玉、新西兰玉等等。密度能够达到2.98克/立方厘米,甚至于3.13克/立方厘米的,只有新疆和田玉。

而其它的那些所谓的“和田玉”,由于是由少数几种矿物质组成,密度较低,能达到2.95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检验机构,才会聪明滴把所有和田玉鉴定证书上的密度,都写成2.95。而看不到2.98,跟2.98以上的密度数据。甚至于实测密度只有2.38克/立方厘米的韩国玉料,在鉴定证书上,也是赫然写着2.95的数据。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荒唐的结果,恐怕跟检验机构对于利益的追求有关。检验机构,可以把世界各地的玉石,都写成和田玉,因为看证书的,不是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亲戚。他们做鉴定时,向大家推荐非新疆产和田玉;而自己收藏和田玉时,却绝对要那个产自新疆的和田玉。其中的三昧,大家可以自己考虑分析。

从2003年开始,在鉴定机构山寨和田玉变成了和田玉。自那时起,就有许多有识之士在揭露真相。迫于真相的压力,有一部分鉴定机构,开始在鉴定证书上,不再显示密度这一敏感数值。

它们以为这样,就能够掩人耳目、谋取暴利。事实上,任何人,都只能是在短时间内欺骗一部分人,而不能在长期欺骗所有的人。当人们都知道,鉴定机构在人们购买到假和田玉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鉴定机构,把人们对它的信任,兑换成大把的不义之财,人们还会相信你们吗?

和田玉鉴定证书--误导消费者的帮凶

作者:世间行  

随着和田玉热潮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购买和田玉。但是,和田玉的选择,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于门外汉的和田玉爱好者,该如何判定和田玉的真假呢?很多人会说,可以依据和田玉检验所,他们出的和田玉鉴定鉴别证书可信!!

 对于消费者的信任,检验所并没有过多地从玉石的购买者角度去做证书。而是把所有含有透闪石成分的玉石,都作出和田玉的鉴定结果。

 在人们的心目中“和田玉”,是指新疆和田玉,是玉中之王,是中华瑰宝。古往今来,新疆和田玉,就为皇家所独占,普通老百姓无缘染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疆和田玉的需求,大于以往任何时期。

 鉴定证书里“和田玉”的检验结果,会使人们误认为是新疆和田玉。这种检验结果对于检验所和经销商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检验所能依靠大量出具“和田玉”鉴定鉴别证书,讨得经销商的欢喜,因为检验所的大客户,不是单独的购买者,而是大量做证书的大商家。而商家,也可以依靠检验所开的证书,得到消费者的信任,赢得利润。同时能够避免责任。

 也有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到拥有和田玉鉴定证书的假和田玉时,利用各种方法向商家讨还公道,但是,因为证书的存在,能维护自身权益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大多数的人,都能是打落门牙往肚里咽。

 含有透闪石成分的玉石,在品质上和价值上,有很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而俄料、青海料、韩国料等玉石,正是因为和田玉鉴定证书,以及人们对于证书的依赖,和错误的选择观念,而使价格连年上涨。而这些玉石的年产量,可以说是无量无边。根本没有稀缺性可言。

 依靠和田玉鉴定证书来选玉,消费者购买到的99%以上不是新疆和田玉,而是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