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8、艺术

 东天诗馆 2015-02-25

艺术

能够把人生的一切苦楚都化为一种美的只有艺术。

在秋天里,我喜欢芦花。这种在荒滩野水中开放的花,是大自然开得最迟野花。它银白色的花有如老了的白发。它象征着大自然一轮生命的衰老吗?如果没有染发剂,人间一定处处皆芦花。它生在细细的苇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摇曳。然而,从来没有一根芦荻花是被寒风吹倒吹落的!还有,在漫长的夏天里,它从不开花。任凭人们漠视它,把它只当作大自然的芸芸众生,当作水边普普通通的野草。它却不再乎人们怎么看它,一直要等到百木凋零的深秋,才喷放出那穗样的毛茸茸的花来。没有任何花朵与它争艳。不,本来它的天性就是与世无争的。它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地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我敢说,没有一种能比它更飘洒、自由、多情,以及这般极致的美!也没有一种花比它更坚韧和顽强。它从不取悦于人,也从不凋谢摧折。直到河水冰封,它依然挺立在荒野上。它最终是被寒风一点点撕碎的。……

笔的老辣是心灵的枯涩;墨的溶化是情感的舒展。笔的轻淡是一种怀想,墨的浓重是一种撞击。故此,再好的肌里美如果不能碰响心里事物,我也会将它拒之于画外。

            ——冯骥才《水墨文字》

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人活着的真理:我们应该满脑袋装上问号,这样,新的科学,艺术成就才能不断出现,一个没有问号的人虽然不像个孩子。但是不要忘记:

人这一生就怕划上句号。

            ——韩美林《换个活法》

什么才是气氛呢?因为不是真实,才有气有氛,令人迷惑。或者说除去直接无情的真实,留下迂回间接的真实,那就是一般人口里的气氛了。……

我常说艺术家是上帝的错误设计,因为他们是在阳光的的永恒下,另外做自己的永恒,以为这样就成为永恒的主宰。艺术背叛了阳光的原色,生活也是如此。我们的黑夜愈来愈长,我们的屋子益来益密,谁还再乎有没有阳光呢?现在我如果批评塞尚的蓝苹果,一定引来一阵乱捧,就你齐白石若画了蓝色的柿子也会挨骂一样,其实前后还不过是百年的时间,一百年,就让现代人相信没有阳光,日子一样处在,让现代人相信艺术家的真实胜过阳光的真实。……

阳光像极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开朗、强壮,但给人一种美学的感应,那时阳光是轻拍着人的一双手,让我们面对艺术时真切的清醒着。……

那种触觉简直不只是肌肤的,也是心灵的,我想起中国的一个寓言:

“有一个瞎子,从来没有见过太阳,有一天他问一个好眼睛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呢?’

那人告诉他:‘太阳的样子像个铜盘。’

瞎子敲了敲铜盘,,记住了铜盘的声音,过了几天,他听见敲钟的声音,以为那就是太阳了。

后来又有一个好眼睛的人告诉他:‘太阳是会发光的,就像蜡烛一样。’

瞎子摸了摸蜡烛,认出了蜡烛的形式,又过了几天,他摸到一支箫,以为这就是太阳了。他一直无法搞清太阳是什么样子。”

瞎子永远不能看见太阳的样子,自然是可悲的,但幸而瞎子同样能有阳光的触角。寓言里只有手的触角而没有心灵有触角,失去这种触角,就是好眼睛的人也不能真正知道太阳的。

              ——林清玄《光之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