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格兰的贵族棱角

 昵称179287 2015-02-25

英伦是值得骄傲的,骄傲得可以让人从任何角度去审视它,然后赞美它。

  从白金汉宫到庄园古堡;从泰晤士河边的大英博物馆到波光水影中的风情小镇,

  从巨石阵的千古之谜到巴斯古罗马浴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

  英格兰一直都把贵族气质作为一种传统,一种象征,一种怀念和追求。

10e86e56008.jpg

  英国的精神别墅

  感受伦敦的第一站在海德公园。那草地一片迷蒙的绿,像水,像烟,像梦……公园的周围是伦敦的中心区域,白金汉宫、国会、各部官署都在周围。从海德公园到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一条极好的慢跑路线。白金汉宫是英国女王在伦敦的居所,也是英国王室和贵族的象征。除了精致的金色大门,白金汉宫比想象中要朴实得多。王宫顶上飘荡着英国国旗,只有女王住在白金汉宫时,屋顶上才会出现王室旗帜而不是国旗。

  虽然没有赶上白金汉宫有名的卫兵交接仪式,却在骑兵营目睹了英国皇家骑兵交接仪式,在黑色的高头大马上是金盔闪闪的士兵,极为合体的军服让他们神气十足。仪式庄重而漫长,在往后几天的旅途中,我深刻体会了“慢”对于英国人的意义,外人不能理解的英国人的缓慢,是毫不在意的贵族式的讲究。

  从伦敦沿着泰晤士河往西,一路上碧草如茵,时不时出现的小村镇精致而美丽。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温莎城堡(Windsor Castle),这是真正的帝王之家,是征服者威廉为了巩固伦敦以西的防御而修筑的,距今已近千年。

  一面王室旗帜在城堡顶端随风飘扬,到达温莎堡时,幸运地赶上女王住在城堡中。这是世界上至今仍有王室居住的最大的城堡,也是女王最喜欢的周末居所。就连城堡所在的温莎小镇都习惯地被人们称为“王城”。

  阳光下的温莎呈淡黄色,一派中世纪建筑的气息。圆柱形的主体城堡位于小山坡的顶端,让所有慕名而来的人们都只能仰视其貌。

  按照标准的参观路线,“玛丽王后玩偶屋”是绝对的第一站,这个微缩的英国王宫,“按1:12的比例设计,高4米,宽2米多,每个细部都讲究精确逼真:小钢琴真能奏出乐曲,冷热水通过管道流入洗涤槽,仆役穿行于宴会厅和厨房之间,两部电梯在四层楼间运行,酒窖里的小酒瓶里封装着陈年佳酿,大公主卧室床垫下放着一颗在显微镜下才看得见的豌豆。”

  在国宾套房和滑铁卢厅里也装饰着众多无与伦比的艺术珍藏。这些雍容华贵的房间里,无处不萦绕着浪漫的故事,让人对温莎堡遐想联翩:那个宁可将王位拱手让人,也执意要与心爱之人辛普森夫人结婚的温莎公爵;那个在温莎首次与查尔斯王子美丽邂逅,随后却迎来不幸婚姻的戴安娜王妃……在温莎的滑铁卢厅里还有许多英国各大贵族的族徽,温莎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英国王室的精神别墅。

  温莎城堡不像纯粹的博物馆,它就像是主人外出时,将门的钥匙交给管家,交代他们要接待好每一个来访的亲友。在通往国宾套房的走廊里,一条包裹着红丝绒的链子将城堡一分为二。在链子的那一边,女王正在自己的休息室里悠然地喝着下午茶,与链子仅几十米相隔,我们与英国女王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新旅行》指点

  每年7月底到9月,白金汉宫内的殿堂(State Rooms)都会对外开放,让游人参观。搭乘伦敦眼成人的票价是12.5英镑,小孩则是6.5英镑。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事先在网络上订票可以享有九折的优惠,且不必当场大排长龙买票浪费时间。

  白金汉宫最有名的就是卫兵交接仪式。卫兵交接仪式从4月到7月每天上午11:30举行,其余月份每间隔一天举行,因为是免费的,所以在旅游旺季游客最好提早去占好位置。

  温莎堡距离伦敦市中心约32公里。旅客可从伦敦乘搭火车或巴士前往。火车可在滑铁卢(Waterloo )站上车。租车旅游者则可取道M4公路,在第 6 个出口处下交流道,循交通标志前往。参观温莎堡约需2小时。

  开放时间:4月-10月10:00-17:30,11月-次年3月10:00-15:00 票价:10英镑

  火车:从London Waterloo或Paddington到Windsor;

  绿色线路:700、701、702、703

  贵族庄园的田园时光

  “英国就是乡村,乡村就是英国。”这是保守党领袖鲍德温的名言,也是标准英国人的箴言。而英国的贵族们乐得做个乡下人。虽然丘吉尔庄园地处偏远的乡下,但今天继承了它的丘吉尔公爵仍长期住在这里,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田园时光。

  丘吉尔庄园是个面积大得出奇极具宏伟之气的贵族园林,1704年由英国安妮女王嘉奖英军统帅马尔伯勒公爵。马尔伯勒公爵的后人,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即出生于此,这里也是英国唯一不属于王室的宫殿。

  走进庄园不禁想起奥尔德斯·里奥纳德·赫胥黎的一句话:“王公贵族和皇帝、红衣主教都要住在和自己身份相称的宏伟壮观的殿堂里。为了证明比别人要高贵些,他们不得不置身于超乎一般大小的环境里。”

  这的确是一座称得上华贵的庄园,著名意大利雕塑家贝尼尼的水神喷泉,英国著名画家詹姆斯爵士的天顶画,英国建筑大师范布勒爵士的巨大几何形花坛,充满田园气息的大庄园,前朝赏赐的昂贵的波斯地毯及奢侈的银质和瓷器餐具……

  这座庄园目前仍然属于丘吉尔家族,但并不属于丘吉尔。因为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作为马尔伯勒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根本不可能继承这座庄园,更不要说其子温斯顿·丘吉尔了——这位两任大英帝国首相、二战期间叱咤风云并成为决定世界命运的伟人!这里跟丘吉尔直接相关的,只有两处地方。一处是宫中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间,丘吉尔即在这里诞生。这里原来是存放衣帽的女王更衣室,但自从丘吉尔临危受命,一夜之间成了英国首相,人们即把它恢复成了当初临时产房的样子,并陈列了许多丘吉尔当年的物品,成为每个游人必经的地方。另一处是湖边植物园里一座精致典雅的小神庙,传说丘吉尔就是趁在这里避雨的时候向妻子克莱门蒂娜·霍齐尔求婚的。

  华威小城(Warwick)依傍着秀丽的埃文河,城南的华威堡(Warwick Castle)据说是英国最宏伟的一座中世纪石建城堡。城堡最初由“征服者威廉”于1068年依河而建,用做防御工事。14世纪时,古堡进行改建,石墙代替木栅栏,又增修许多角塔。17到18世纪,堡内装修成豪门贵族舒适的庄园宅邸。而现在的华威堡已经由著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经营。

  城堡中栩栩如生的蜡人重现了英国中世纪城堡中的生活,端庄的贵妇、被国王处死了的皇后、射箭的孩子、制造兵器的铁匠……让这座古堡充满了时空交错的感觉。其中主堡主要由主楼的宴会厅、大厅堂、雪松画室、安妮女王住过的寝室、蓝色闺房、红绿画室、礼拜堂及外围的六座圆塔等构成。 宴会厅是堡中最豪华的大厅,摆有六把核桃木扶椅和威尼斯式及维多利亚风格的餐桌椅。城堡更以收藏旧时兵器及盔甲而闻名于世,其中有五尺长的宝剑、镶银的盾牌和克伦威尔戴过的头盔。

  《新旅行》指点

  从牛津坐公交专线去丘吉尔庄园只要半个小时左右。如果选择普通巴士行程则会延长一倍,但沿途却有颇具乔治时代风格的乡村风光作为视觉的补偿。

  华威城堡门票:5.75英镑。

  泰晤士河边的书香

  沿着温莎小镇的主要街道横穿过去,路过满是白天鹅的泰晤士河,不过步行15分钟,就来到另一个著名的小镇——伊顿。

  相对满是游人的温莎,伊顿要安静得多。由英国国王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办的著名的伊顿公学就坐落在这里。创校之初,亨利六世将它命名为“公学”,原意是想让贫穷孩子也能进入该校读书。然而今天它早已变成一所门第森严,只向贵族和富豪子弟开放的私立学校。英国皇室子弟,不少曾在伊顿公学就读,查尔斯王子便毕业于该校,他的两个儿子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也毕业于伊顿公学。此外,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以及17位英国首相、36位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的达官贵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至今伊顿公学都只收男性学生,故而亦有“绅士学校”之称。

  伊顿是一个没有院墙的学区。教学楼、宿舍楼遍布伊顿小镇。教堂、中央庭院是学区的中心,环绕学区的25座宿舍楼,代表着25个集体。所有的教学楼都是朴素而古老的红砖墙,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可看到里边简陋的橡木桌凳已经黑光闪亮。似乎并不能让人将其与“贵族”二字联系起来。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黑马甲……听说伊顿的校服一套行头就要好几千英镑。

  在学校的窗户、立柱甚至楼梯扶手……所有木结构上刻满了歪歪扭扭的笔迹,这些都是伊顿学生的名字,听说英国已故首相艾登的名字就刻在一处楼梯的护板上。

  伊顿公学今天仍是英国上层家庭男孩以及其他国家贵族子弟的首选。从印度王子到阿拉伯王子,人人一口“伊顿”口音,见了面不谈国事,先称兄道弟弄清楚对方在校的年头辈分,以及住在伊顿的宿舍楼和房间号,关系就拉近了许多。虽然今天贵族的学生已有所减少,但在伊顿出身大有来历者仍不乏其人。美国的富豪、亚洲的赌王,都把孩子送到这里。

  当地人告诉我,来伊顿最好的时间是每年6月4日,那是伊顿公学的开学典礼。这一天,伊顿的少年们个个穿上燕尾服,优雅地引领父母检阅成绩展览,然后观看伊顿船队在泰晤士河上壮观的游行。

  女王、亲王、王太后有时也来参加盛典。已经延续了30年的船队游行将在那天举行。每艘船上坐着身穿条纹衬衫、蓝茄克,头戴缀满玫瑰、紫丁香帽子的少年,在沿岸演奏的“伊顿船歌”伴随下缓缓划行。不时地,他们会俟机一一站起,并将木桨直竖,挥舞花帽,向河畔的观众致意。似乎只有这个时节,才能让家长们得以一窥爱子的风采。孩子们那洋溢着的优雅、浪漫气质,让家长们觉得那就是每年付出的高昂学费的回报。

  “真正与人无关的,神却保佑了她的美丽”。赶上学校放假,我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翩翩学子。但在伊顿公学一个不起眼的小校区,满院樱花却正铺天盖地开着,粉红而娇嫩的花瓣边开边落,义无反顾。我在樱花树下透过花枝看英国的蓝天,一闭上眼睛就仿佛身陷晴空下的汪洋花海中。

  英国人总说,英国只有气候没有天气。真的是这样,在绵绵小雨中我们来到牛津,在街道上没走几步,就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牛津大学是一所没有门的大学,或者说,整个牛津市就是一所大学。因为牛津大学是由39所学院及由教会设立的7所永久私人学院(Permanent private halls)合组而成。而这些学校就分布在牛津的各个角落。从默顿学院(Merton College,建于1264年),到最年轻的沃尔夫森学院(Wolfson College建于1966年),两个学院的年龄相差整整七个世纪。

  英国人把牛津当做一种传统,一种象征,一种怀念和一种追求。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对牛津曾经有过梦想的人都是这样。徜徉在牛津街头,中世纪的塔楼古色古香,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弥漫着浪漫的气息。城东的摩德林城堡被称为“凝固了的音乐”,的确优美异常。包德利是牛津大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藏书430多万册,其中5万册世上最珍贵的手稿,散发着缕缕幽香。蜿蜒曲折,幽深绵长的王后小巷,从牛津建校(1168年) 一直保留到现在。路边的石凳长满了青苔。王尔德坐过的木凳,萧伯纳倚过的书架,照原样未动,让人回想起牛津的过去。走进楼内,让人更感觉到时光仿佛是静止不动的,寂静神圣充满了这个殿堂……

  波光水影中的风情小镇

  赶到斯特拉福已经是下午3点,因为深知英国人会准时关门的习惯,我们快步赶到莎翁故居,也就是莎翁的出生地。

  莎翁故居位于亨利街北侧,一幢木质结构的两层小楼,经过岁月的漂洗,房屋的颜色与大地浑然和谐。楼前摆满了红艳的鲜花,后花园绿色铺染。这个简简单单的老式乡屋,因为莎士比亚而闻名世界。由于地处偏远,前来参观的游客并未踵至,足以让人平心静气地参观展物和回味莎翁不凡的生平。楼下是莎士比亚父亲的皮货铺和餐厅。当年莎翁一家正是靠他父亲制作皮手套的手艺过活。楼上是莎士比亚的卧室,床边一张小书桌,靠墙的几张长桌摆放着莎士比亚写作时的各种参考书和资料,楼上和楼下各有展室一间,陈列着有关的文物和有关莎士比亚的书籍、早年肖像和一张莎士比亚幼年在语法学校念书时的“莎士比亚课桌”。楼上的房间正中存放着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地的游人用本国文字签名的层层叠叠的签名簿。我在小楼内驻足很久,当年莎翁就是在此深思遐想,倾泻滔滔不绝的灵感,创造出一部部不朽的巨著。故居的右侧,是1964年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由各国捐款兴建的现代化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为英国和各国学者研究莎士比亚的场所。当年称得上贫民作家的莎士比亚正是得到了贵族的认可和帮助,才写出了《李尔王》、《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众多不朽名作。

  斯特拉福小镇的建筑风格别具,多是一幢幢积木式的古色古香、千姿百态的两层小楼,最高不过三层,一座座玲珑小巧的教堂点缀其间。古老的建筑多以白红黑三色基调为主,质朴淡雅,温馨浪漫。房顶上一根根老态的烟囱,已成为记载岁月的碑柱。

  莎士比亚皇家歌剧院就在艾冯河畔,它在1932年重建,有1500个座位。因为没有提前订票,所以没能看到剧院里的演出。作为补偿,我们来到了歌剧院对面同样位于艾冯河畔的“丑小鸭与白天鹅”酒吧,这是一个相当有英国特色的精致的小酒吧,全木质结构的房屋充满了乡村气息。而它之所以在斯特拉福大名鼎鼎,是因为每当皇家歌剧院的演出结束,在剧院里表演的那些名演员就会聚集到这里畅饮。可惜那天,旅途疲惫的我们没能等到戏剧散场,只能一边喝着当地的啤酒,一边听当地人讲着艾冯河畔古老的鬼故事。不过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连鬼故事都很诗意。

  彻特纳姆(Cheltenham),这是一个美丽的小镇,位于华威去往巴斯的途中。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城市中流过,但它也是英国最大、保留最完整的“摄政城”,仅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注册的就有2000多栋,这是摄政时期给它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在彻特纳姆一家拥有古朴精致的木质储藏柜的Tea Room里,我们享用了一顿简单但地道的英式下午茶。这是一间小巧而朴素的茶室,桌上摆放着新鲜的插花,散发淡淡香气。闪亮的餐具摆放在洁白亚麻桌布上。点过茶和点心之后,是不出所料的漫长等待。环顾茶室四周大多是老人做英式的怀旧。当地人推荐的一种伯爵茶和叫scone的点心,据说它是红茶的绝佳搭配。scone大概可以翻译为英式烤饼,据说名字来源于苏格兰的Scone Palace,那里的一座教堂内摆放着“命运之石”,历代苏格兰国王都是坐在石头上加冕的。而scone的形状就是模仿那块石头,但是由面粉、鸡蛋、奶油以及糖烘烤而成的scone却松软可口,和石头的坚硬一点都沾不上边。趁scone还热的时候用手将其掰开,然后在中间涂上奶油,也可涂上果酱,再将两部分合拢食用,奶油渗进烤饼内部,浓郁的奶香与烤饼味有着质朴的乡野气息,让人想起苏格兰无与伦比的绿色原野,然后再啜饮一口红茶,真是齿颊留香。这或许就是普鲁斯特在很多年以后还对年少时用的那杯茶点念念不忘的原因吧。品完伯爵奶茶,我们带着一身茶香告别Cheltenham。

  《新旅行》指点

  所谓的“莎翁故居”,实际包括五个地方,出生地(Shakespeare's Birth-place),莎翁母亲的旧居(Mary Arden's House),莎翁妻子的旧居(Anne Hathaway's Cottage),莎翁女婿的旧居(Hall's Croft)和莎翁返乡后的新居(New Place)。

  惊艳伦敦万象

  泰晤士河水汽弥漫,烟雨蒙蒙中的大本钟散发出摄人心魄的美丽。坐在游船上顺河而下,不久就会看见一座典型的英国式风格塔桥——伦敦塔桥。在两个巨大的桥墩上矗立着气势轩昂的双子塔,充满了贵族气质。而在它的桥畔就是古老的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它一度是王宫、监狱、处死犯人的地方,也曾经设有动物园、造币厂。英王亨利八世的两个王后都是在这里被处死的。

  伦敦塔始建于公元11世纪,其最古老的部分是其中心部分白塔,现在是展览古兵器的所在。游客都很喜欢看护伦敦塔的红衣卫兵,这些被称为吃牛肉的卫兵都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衷心效忠女皇的退伍皇家老兵。他们风度翩翩,却又一丝不苟。

  大英博物馆是伦敦在我心中留下的最重的一笔,它那么完整地记录了时间的足迹,以及英国曾经在世界上无法比拟的尊崇地位。

  紧密的行程只给我留下短短的3个小时来欣赏这个人类古代文明精粹聚集的地方。埃及王拉米塞斯二世(约公元前1250年)巨大的花岗石像,让我一进馆就感到了震撼。罗塞塔石碑,被称为镇馆之宝。这块公元前196年的石碑,以希腊、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书写体记述了同一件事,为解释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钥匙。非常完好的拉美西斯时期的女祭司亨努特梅希特的镀金内棺与许多精致的木乃伊及壁画,据说即使在埃及的博物馆也难觅见。

  希腊帕提侬神庙各件雕刻,是该院最足以自豪的。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古代雅典最重要的神庙,为雅典守护女神雅典娜而建,拥有许多著名雕刻家栩栩如生的雕塑。神庙被石柱围绕着。神庙上运命女神三姊妹像,虽然头已失去,可是那衣褶如水的轻妙,衣褶下身体的轻盈,也从繁复的光影中显现,几乎不相信是石人。

  希腊雕像表现出的是一派艺术自由,绝无僵直和紧张。人体的比例、骨架、肌理、皮肉,都被准确表现,全体和谐不乱。

  一只来自伊朗的彩绘陶罐,让我们看到了6000多年前高超的制陶工艺;来自死海以北耶利哥的双眼嵌有贝壳的石膏头骨,已有9000年历史;两件来自4600年前乌尔地区(伊拉克南部)的工艺品“灌木丛中的公羊”和“乌尔之旗”,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的精致与生动。

  中国馆比其他馆更为明亮。展品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到半坡的红陶碗、尖足罐,再到商周、明清的青铜器、瓷器,从顾恺之《女史箴》卷到敦煌书卷、壁画等尽收于此。

  眼看最后的几丝阳光就要被突来的云层遮住,我们跨过泰晤士河来到了“伦敦眼”。高达135米的“伦敦眼”实在是伦敦的惊人创举。带着明显的娱乐场气息,在南岸落地,调皮地与对面的古迹建筑群面对面。这是英国航空为迎接新千年投入巨资建造的,但当我看到“伦敦眼”面前排队的游客长龙时,显然这个投资是值得的。据说它现在已名列伦敦各旅游点榜首,为伦敦旅游业赚进了天文数字的收入。

  “伦敦眼”的封闭座舱是一个全透明的“圆蛋”。随着座舱的冉冉升起,我开始从一个完全脱离地球的角度俯视伦敦,俯视曾经路过的大本钟、议会大楼、白金汉宫,以至整个伦敦。这的确是一场视觉的历险,伦敦是骄傲的,骄傲得可以让你从任何角度去审视它,然后赞美它。

  夜晚的伦敦总的来说并不喧闹,热闹的只有剧院、电影院和布满中餐馆的唐人街。而这些恰巧都集中在伦敦西区。

  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是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也是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据说这里有44家剧院营业,从一家剧院到另一家剧院常常只要短短的两分钟。在爱德华王子剧院(Prince Edward)能看精彩的现代歌舞喜剧《妈妈咪呀》。剧院里既有身着晚礼服的绅士、女士,也有穿着牛仔裤的年轻人。这让我想起英国前首相迪斯累里于19世纪曾这样描述,英国其实存在着两个国家,“他们有着不同的教养,吃不同的饮食,遵守不同的规范,受到不同法律的制约”。社会发展到今天,表面上看英国贵族和普通人已没什么两样,但他们的一举一动仍足以让人感受到其特殊之处。从行走的步伐、进餐的仪态乃至说话的腔调,贵族阶层总要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伦敦的大多数商店只在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之间营业,节假日全部歇业。

牛津街一路往西,就会发现许多有名的百货公司,除了“旗舰”SeIfridges外,最值得一看的是John LeWis。这家店虽然装修得十分简洁,但是货品齐全而且价格在欧洲来说十分便宜。它的产品从服装布料到家具应有尽有,档次比玛莎百货要高,价格却不会高出许多。

  买高档货一定要去位于Knightsbridge的著名百货公司Harrods看一看。因为它是伦敦最有名的百货公司,货品种类繁多,式样齐全,以高价品著称。

  在Harrods的地下室就是一个戴安娜王妃和Dodi Al Fayed的纪念厅,里面竖立着戴安娜和Dodi Al Fayed携手的塑像。坐地铁到Covent Garden。这里有许多十分有创意的小店,你能买到许多式样独特的手工艺品和衣服。我走在这些迷宫般的购物区里,一边沿路欣赏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一边寻找自己中意的商品。最后仅花了4个英镑就买了两个色彩鲜艳的大盘子,美得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