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日记(10)| 一句话有多大的重量?

 菇行天下 2015-02-25

以色列日记(10| 一句话有多大的重量?


云也退



那三天,成群结队的“民科”涌入海法大学:律师,体育老师,店主,商场负责人,手工艺者,推销员,乡村志愿者,在读大学生,前政界人物,诗人,小说家……肃正衣冠,坐上讲台,拧亮投影仪,开讲各自的研究成果——历史、政治、舞蹈、音乐、民俗、宗教、文学、社会。为他们站台,担任主持、点评、翻译的则是高校学者,“民科”们在做的事他们都清楚,两拨人早就互为“学习型友邻”了。


我听了三堂讲座,其中一堂是关于犹太音乐的。主讲人是个捷克来的犹太移民,叫瓦尔特。台下的人不比台上的人多多少,可这位秃顶熟男,硬是乐呵呵地讲了近一个小时。讲完之后,他就一摇一摆地走下来,坐到观众席第一排,继续听台上的点评。


既然近在咫尺,我便掏出本子,请他留个联系方式。


瓦尔特写字时有点哆嗦。散场后我们又多说了几句话。情况就是这样,西方人性情外露,一拉上话就觉得遇到知己,回到国内,大家都说一样的语言,反而各自闭门,提防起来了。


1968年“布拉格之春”时,瓦尔特19岁,父母设法把他送去了美国,到九十年代他才回来,然后又往以色列移民。不过,他并没有很强大的犹太国意识,更像个波西米亚人。我们没有多说他的过去,我跟他聊文学,我说了对克里玛、哈谢克和捷克伟大的诗人塞弗尔特的看法,我说,克里玛的当下享乐主义,以及哈谢克的小人物主义都跟犹太人的思想有点共通。瓦尔特听着,眼睛一亮一亮,像一台工作状态的录音机。


然后,听到我说捷克文译者都快去世了,他忽然提高了嗓门说:


“你会成为一个捷克语专家的,你相信我。”


他嗓门里有种铮铮的金石声。我从没听到过这样的话,用这样的声音说出来。我们才认识了十分钟。


“你会的,”他又说,“你一定会的。”


我们又说了几句别的,不知道受我的哪句话所感染,他意犹未尽地继续为我畅想未来:


“你会成为一位很出色的翻译家,你相信我。你会变得很有名,会特别富裕,你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你相信我……”



You believe me
You believe me。这几句话被瓦尔特一说,竟然心情大好:他六十多岁的脸盘上飞扬着孩童一般的气息,我没有办法怀疑他的真挚。


人说西方人爱表达,喜欢夸奖,西方的孩子是在表扬声中长大的,所以性格阳光,活泼开朗。或许不假。不过,犹太人还是与众不同。我后来明白,瓦尔特之所以那样讲话,是因为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相信预言的力量。


犹太人是一个处在各种预言之中的民族。他们的圣经里有无数的预言。上帝预言犹太人会强大,果然应验了,先知预言耶路撒冷将要沦陷,犹太民族将无家可归,也应验了。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预言,是在旧约圣经的一开始,先祖亚伯拉罕,娶了撒莱为妻,两人一个活到99岁、另一个活到90岁的时候,还没有孩子,亚伯拉罕只是在86岁时与侍女夏甲生了个儿子。这时上帝出现,要跟亚伯拉罕立约,让他为王:


“神又对亚伯拉罕说: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赐福给她,她也要做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说: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么?撒拉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么?”


结果呢?上帝当然是无所不能的,一年之后这对夫妇有了儿子以撒。按经书上的说法,亚伯拉罕到以撒,再到其后的雅各、约瑟,构成了犹太民族发端的源头。所以,上帝的这个预言至关重要。预言兑现,犹太人得以成为一个民族。


所以,犹太人整天看着这些故事长大,明白一句话有多大的重量。语言与真诚不可分割,你说出一句话,意味着你真的相信自己这句话,你说一个人将如何如何,意味着你真的认为他会这样。犹太人发出某种祝愿时,他们甚至可以想象出它成真时的样子。


这就是瓦尔特眼睛里那种光彩的来历。


中国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只是诉诸外部的感觉。寒就寒了呗,又能怎样。在骂人的时候,骂人者并非真心,也会用“我不是真心”来为自己开脱;可是,一个犹太人听到“祝你出门被车撞死”、“祝你生孩子没屁眼”这种诅咒时,他们会心惊肉跳:什么?这样的事情怎么可以发生?太可怕!假如你说,这只是骂人泄愤,不当真的;他们更会惊愕:不当真你说它干吗?



诅咒是什么概念,基利波山下的泽埃夫老爷子最清楚。在旧约圣经里,它曾与一场惨烈的战争有关。三千年前,古犹太人有十二个支派,经上帝的指示,由扫罗扫罗把他们统一领导起来,但扫罗是一个悲情人物,他在基利波山上与非利士人的交战,儿子们战死,他自杀,非利士人割下了他的头颅。


继任者,更得上帝宠爱的大卫,和扫罗之子约拿单是好朋友。他作歌吊唁父子三人。歌中唱:“基利波山哪,愿你那里没有雨露,愿你田地无土产可做供物!因为英雄的盾牌在那里被汙丢弃,扫罗的盾牌仿佛未曾抹油。”


1920年代,刚开始记事的泽埃夫,第一次得知基利波就是眼前的这座秃山时,他几乎跪倒了。“跟圣经里讲的一模一样,”他这么跟我说,“就像大卫王诅咒的那样,一棵树都没有。”我心想,那恐怕奥斯曼帝国把巴勒斯坦抛荒了好多年的结果,可是没敢说出来。老爷子九十岁了,嘴里说出来的只有骨感的事实:亲眼所见的事实,内心所信的事实。


所有预言都会成真,所以,你要好好掂量你说出去的话的分量。他们不发恶言,因为说出恶言时,说话者自己首先会被吓到。我听说,恐怖小说在以色列是卖不动的,因为人们太重视语言,过于血淋淋的描写,很多人看了便会受不了。


耶胡达·阿米亥的有这么四句诗:


关于尚未发生之事的知识

关于将要发生之事的无知

亲密共处,好似恋人。

——人站在一个看不到两头的桥的中间


你确信会发生的事,和你希望会发生的事,两者之间有个大大的等号。你是无知的,可你已经知道。站在一座看不到两头的桥上,请紧紧地盯住脚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