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谅便是复原样

 劳动者2010 2015-02-25

南北朝宋国人刘凝之,平素生活很朴素,待人甚宽厚。有一回,他在村里闲逛,走过来一位老乡,盯着他那双鞋子不移目,刘凝之很纳闷:你看我鞋子干吗?老乡说:我好像觉得你穿的这双鞋子,是我的。刘凝之笑了笑,是吗?这样吧,你的鞋子我已经穿坏了,我家里有双新的,我拿给你吧。这位老乡也不客气,跟着刘凝之去了他家,拿了一双绣花鞋就走了。没几天,老乡找到了他的鞋子。这老乡实在不好意思,便亲自上门,把那双鞋子“送还之”。刘凝之却坚决不要:您拿着吧,您真不用还我。

  南北朝齐国人沈麟士是入了《南史》的人物。当年他隐居故里,与邻里相处甚和美。有日,他穿着一双厚底棉鞋,在村里散步,有位邻居目注其脚不放,然后对他说:您这双鞋子好像是我的。沈麟士笑了笑,是您的,您就拿回去吧,“即跣而反”,沈麟士当下脱了鞋子,打着赤脚回家了。不日,这邻居自己的鞋子找到了,他非贪便宜的人,心里满怀歉意,来还沈麟士那鞋子,沈麟士“笑而受之”。

  刘凝之与沈麟士两人的鞋子故事,您怎么看?刘凝之是不是更高尚些?

  可是,在苏轼看来,沈麟士比刘凝之为人更厚道些更实诚些。苏轼对刘沈两人那鞋子里的处世之道,做过一个评论:“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人生磕磕碰碰,再好的朋友,再亲的亲戚,都可能发生误会。造成误会的责任人来向你道歉,来还“鞋子”了,你收还是不收?是真原谅,还是假原谅?是嘴原谅,还是心原谅?是带气的原谅,还是消磁的原谅?判断的标准有一个:是不是恢复原来模样。比如这双鞋子,原来是刘凝之的,原来是沈麟士的,误认误拿者,再来还,还刘凝之,刘凝之收了;还沈麟士,沈麟士收了,这就是恢复了原样。若不收,不是原来状态啊。刘凝之不收,或者是真有气。你还有气不曾消,情谊还会是原样吗?或者你是真高尚,但你要显示你的高尚,是不是要衬托他人的低贱——要贪你那双鞋子?

  沈麟士接了邻居那双还来的鞋子,不是见小,不是不高尚,而是他最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主观上不认为、客观上也不造成他人要白要他那双鞋子的印象。

  原谅,不是什么太高难的动作,也不是什么太高尚的事情,只是恢复旧来模样与过去状态。原先两人喜欢一起打牌、喜欢一起爬山的,误会过后,会不会尽开颜,再约一起玩牌一起游山玩水?原先两人喜欢一起碎嘴子唠家常的,冲突过了,重修旧好,是不是还如旧日好?可验证的是:还如当年说悄悄话谈闺蜜事否?

  人生若只如初见,等于没变故人心。两人间若曾有过事,若如了原样,那就可以认定朋友心没变。

  【《辽沈晚报》1月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