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经历的钱币沿革

 文化龙乡 2015-02-25
我所经历的钱币沿革

王继周


清钱:清朝10个皇帝都铸有清钱,尤其顺治、康熙铸造的清钱大而厚,人们对于这样的钱都不肯用,把这钱扦成辫子、串钥匙、捆包袱,所以号称为钥匙钱、包袱钱。其他如乾隆、雍正、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铸造清钱。乾隆时的钱质量比较高,正面是年号,背面是通宝、1000文扑成一串名日1000文、每串3.5斤为合格,还有称500文为1000的是京钱。这些清钱能零花,也可以整花,还规定有九九钱、九八钱,即九九是100缺1文也算100,短2文也算100,至1925年后,清钱逐渐废除。铜子:铸有10文的、20文的,后来又铸有50文、100文、200文的。滥发钱币、物价上涨,坑害群众。银币:铸铜子的同时,铸有银币,老人头、小人头、站人的等。每元银币重7钱2分为合格。当时l元银币可兑换铜子400枚或500枚不等。纸币:1933年,国民党中央开始施行纸币。当时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等。票值l元的居多。各省亦有纸币,如河北省有河北票,山东有平市馆票,各兴一方。有的票在这里管用到另个地方就不管用,互相排斥来往贴色,有时折八成七成用不等。坏一点、皱一点都不管用、号称能“打豆腐”的票才管用。那时票值日贬,物价上涨,一夜就涨一倍,有时间以粮代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军队南逃,敌占区自有日票,根据地有冀南、鲁西票,南方几省还用中央票。后来还一度出现大小商户也印发1000文、2000文的民票,甚至于小商小贩也印有枚票几十文、百文的。那时钱币真是乌七八糟,十分杂乱。1945年抗日胜利后,中共中央颁发人民币,票值有l、2、5、10万元和l、2、5千元及l、2、5百元的。1953年以前,这样的票逐渐收回,颁发新人民币,l元顶过去l万,发行有l元、2元、5元、lO元的;角票有1角、2角、5角,分票有1分、2分、5分;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