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贾文忠佛像制做与仿制及辨伪讲议(三)

 文香阁 2015-02-26

 

(二)金属类佛像的作旧

 

1、传统表面作锈作旧工艺

 

作旧前先将胎质表面打磨光洁。用毛笔蘸三氯化铁水溶液(该物为块状黄色药品,先用水泡成液体装在瓶内,有腐蚀性),注意不要溅在衣物上。在佛像表面涂抹,抹后当即变黑,用清水将表面浮液中洗掉后晾干。干后涂一层漆皮汁,增加表色的附着力。颜料先用小研钵研细。用小碟调色。第一道色先在碟中放入适量砂绿,配上少许群青和太白粉,倒上漆皮汁调成浅绿色,用毛笔在器物上反复涂抹几遍,颜色要满涂、均匀。注意涂一遍干后,再涂第二遍。然后配灰白色汁,主要以松烟配少许太白粉。用牙刷蘸汁,一手拿牙刷,一手拿小刀拨动牙刷,将锈色弹拨在器物上。以此同样方法配竭红铜色、蓝绿色,土黄色汁。总之对照原物的底子及部位,蘸上色汁散点弹拨,一种色拨完,稍微干燥,再喷射另一种锈色,色与色之间要相压自然。弹拨的锈色晾干后,即行蹭磨。颜色的蹭磨大致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用细水砂纸400目蘸水蹭磨;另一种方法是用棉球蘸酒精后,用手捏挤出酒精,只要棉球湿了,在拨出的皮色上轻轻揉蹭;再一种是用清水拌细泥,用旧布蘸泥糊在表色上揉蹭一遍,用清水冲洗掉泥,干后用尼龙刷蹭出光泽。不论哪种方法揉蹭,力量要适度,不可用强力。"点泥法"做锈斑:将事先准备好的细土用清水调成糊状,用牙刷蘸上调好的稀泥,用小刀刃拨动牙刷,使泥点弹皮色上。参照原物锈层的脱落状况,使泥呈片状或点状等不规则形状。待稀泥风干后,再根据原物表面锈的颜色配色,作粉状锈主要用砂绿,少许群青和太白加入细石英砂,漆皮汁要稍浓稠,用同样方法弹拨上去。拨过颗粒状锈色后,再散拨些红色、黑色、蓝色的色斑。色层干燥后,用软皮刷蘸水轻轻刷洗,将稀泥洗掉。拨上去的泥块、泥点脱落处。露出了已做好的底层皮色。没有泥点或泥片的小局部,留下了拨上的锈斑,成为凸凹不一、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锈斑(粉状锈)。"底子"如再经精细蹭磨压光,效果更逼真。2、现代化学作旧仿制铜佛像的外观锈蚀是一件铜佛仿制水平的决定因素,目前大多采用时间加速的方法,即主要是研究出土同时期出土青铜器的发掘报告,了解分析出土地区的土壤结构、酸碱度,潮湿度、和土样分析报告。将这些特定的化学元素与时间加倍2000多年形成的锈蚀可以在几十天内完成。铜佛作锈,作锈又分为作地子(也有称皮壳)、作锈、作旧三个方面。作地子主要是改变器物地子的色泽。古青铜器地子的色泽主要有黑漆古、绿漆古、枣皮红、等色,但有些器物因埋藏环境及铜质的差异,会生成红漆古、黑漆古、蓝绿漆古和珐琅质锈的地子。传世器物随年代的久远会形成深褐色的古铜地子。灰黑色地子作旧一般采用氨液为主的氧化液或过硫酸盐为主的氧化液浸泡。氨液氧化适用于黄铜和青铜器物,过硫酸盐氧化适用于红铜器物。这两种方法都是配制一定比例的化学药品,在一定温度下浸泡一定时间,达到所需要的色泽后再用清水洗去浮色,干燥后涂以保护膜。枣皮红地子作旧是在器物上涂以糊状硼砂,再将器物放在旺火上烧烤,使硼砂熔化在器物表层,冷却清洗后器物表面便形成枣红色。古铜色地子的作旧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将器物浸泡进行氧化处理;二是用氨水进行熏烤;三是涂以乙酸铜等化学药品配成的药液,再用火熏烤。这三种方法完成后都要进行清洗、抛光,再涂以保护膜。将作好地子的铜器在加工作锈,作锈的方法主要采用传统手工作锈、化学试剂作锈、电解作锈。

 

新铸造铜佛像,做旧前需先用化学药可先咬出灰黑色、枣皮红、白黄绿底子,再作锈色,还可以作出绿、黑、红色漆古(即光泽)。北京、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叫地子,上海、苏州等地叫皮壳。各地采用药品配方各异,方法不一,效果也不尽一致,各有所长。这里介绍一些根据前辈们探索过的经验笔者略有尝试的几种方法。化学试剂作锈,主要将作好地子的新仿青铜器上作锈,大多采用碱式碳酸铜、盐等与黄泥水混在一起刷在铜器上,用湿布包裹放在阴暗的角落,待3-4天后生锈,按生锈的情况反复二次即可。另可将化学试剂与土混在一起,将新仿青铜器填埋在土里,最好是夏天过一个伏天取出即可。另也可将化学试剂与木锯末混在一起放在水缸中,将新仿青铜器埋在里面锯末屑保持一定湿度过半个月即可。电解作锈法,通过电解槽将新仿青铜器放在化学药水中煮将新仿青铜器用铁丝邦上作为阳极,化学药为阴极使青铜器自体向外生锈,生出锈来非常自然。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各种锈作旧,经过腐蚀作锈的青铜器,腐蚀出的锈大多比较新没有陈旧感,这就需要在锈色上在作出旧,如仿制出土的要作出叩不动的泥、烟炱、旧锈,主要可采用化学浸泡、火烧、烟熏、胶粘等方法。仿制传世的要作出包浆,包浆的产生是人们常年把玩的结果,主要成分为手上的汗、汗中的蛋白质、油,和常期在空气中暴露,空气中的水、灰尘等等。仿制包浆可采用蛋白质和各种污物相结合,主要以把玩磨擦为主在几天内即可完成。

 

下面将各种化学作旧配方介绍如下:

 

(1)在一种含锡15%的新青铜上试作,采用醋酸铜(南方叫康青,就是一种锡绿的化工药品,在坩锅里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可还原为锡),氯化铵配成稀糊状溶液,用毛笔抹在佛像表面上,几分钟即可变成灰白绿地子。(2)用老醋、醋酸铜、氯化铵等几种材料。按80:10:10比例配成溶液,反复涂抹铜器表面,等微黑后,用湿竹根放炉火上,使其冒烟,将佛像架在上面烟薰。器物黄亮的表面会变棕色,逐渐变为咖啡色,此时将火煽旺烘烤,咖啡色又逐渐变成了黑色。如亮光不太自然,可用以上配制药剂再抹一遍,放潮湿地方使之变化,几天后用清水冲洗,亮光便自然了。(3)氯化铵、硫酸铜、老醋等按10:10:80把氯化铵和硫酸铜倒入醋内,加入少量的酸性绿漆料(品绿),漆料可先用水溶开。将器物用绳系好,浸入溶液中,半小时后取出,清水浸泡,黑底子即变为白色、绿色、泡物时间越长地子就越厚。由于此法地子生成较快而厚,有的就坚实,有的用清水洗时易掉层块。为防止地子脱落和保护它的光泽,可用擦蜡法保护。方法是将蜡用小刀削成碎片,倒入煤油内,在火上慢慢加热,蜡逐渐溶入煤油内,稍冷一下倒入瓶内,冷却后就像雪花膏。用时将蜡膏挑出一些粘在棉团上稍加揉搓均匀,用此棉团在泡好的地子上揩抹匀,待煤油蒸发干后,地子上留一层白霜似的蜡,用棉团来回轻轻涂擦,不但增加了保护亮光,地子也不会脱落。如一次不理想,可以反复浸泡、抹蜡,总之视其有否脱落和所需光泽状,而决定往复次数。在浸泡过程中如需要白绿色的底子,灰黑底子难变白时,可将硝酸加水稀释为弱酸,用笔抹在黑地子上,弱酸咬处会逐渐成白绿色,再涂蜡膏后浸泡,咬泡达到理想的颜色为止,这种底子层次分明,锈色有深有浅,比较自然。(4)专泡黄杂铜铸造的新铜佛像,表面呈绿底子的方法。醋酸铜:氯化铵:冰醋酸:薰醋等按8:8:8:76比例配制成药洗衣机,浸泡铜器表面会形成绿底子。另外器物如为紫铜胎,可采用流化钾溶在温水中浸泡。如成批的纪念币放入液中,2-3分钟即可生成古铜色。大件器物可将溶液配浓一些,用毛刷蘸药液涂抹表面,反复涂抹,一遍会比一遍颜色加深,时间稍长就会变成灰黑底子。操作中观察色泽,达到满意颜色时,应即在清水中冲洗表面,擦干,不然颜色会继续深变。此后用蜡膏擦表面,也可再生一些土锈色。(5)近代佛像古铜色作法。修复、仿制明清至近代传世的仿古铜佛,该类器物古铜色色泽雅致、美观,可采用镀层法,能作出古色古香的外观。补配铸块或新器物表面,先锉磨光洁后镀铜,然后在4-10克/升的弱硫溶液中浸泡5-15秒,再以时硫酸盐碱性溶液将器物氧化,化学氧化后按形状可以进行机械抛光或用旧粗布蹭光,用皮革边角料的毛面蹭光效果较好。为提高古铜色表面的防蚀性、抗变色性能,抛光后的器物可浸涂清漆,清漆中加入少量苯骈三氮唑(铜缓蚀剂)。(6)目前所采用的比较简单、效果较为理想的化学作旧方法为:第一道工序:先将氨水和碳酸铜比例90:10配制,注意该液要选择合适的容器放置,可长期使用。最好选矮缸或瓷坛,口沿要大,便于放入形体各异的器物,又要便于用塑料布招盖封口防止挥发。一般铜器在溶液内浸泡一昼夜,表面即为黑底子,如需生些蓝锈斑,绿黄、绿蓝色漆古,可用绳系着在容器内悬空,薰上8小时左右,便可自然生出蓝色锈斑。如锈斑不理想可适应延长时间,但时间不可过长,随时观察,满意即刻取出,用清水漂洗掉浮色后晾干。第二道工序:用油画用嘴喷子吹喷一层快干稀清喷漆,或用稀虫胶漆喷涂抹表面,总之,罩满为宜,但不要太厚,太厚则漆的质感影响效果。漆膜干后即可做土锈。将氯化铵等化学药品拌入稀泥浆内,稍放入些食盐。把器物在泥浆里涮一遍,放在潮湿处或用湿麻袋片捂盖一天以上,泥浆变为土绿色,晾干。用尼龙鞋刷将干浮土刷掉,表面留下点点粉状干锈和灰黑底子,脱落地方,层次感很强,而且看上去自然。此时还要喷涂一层稀清漆或虫胶漆。漆干后用旧粗在表面反复擦磨,或用玛瑙压子碾光,便赶出漆古的光泽效果。如修复补配,对照原物做一些红漆古、绿白漆古等底子,作土锈前局部对照原物该处色泽,用漆片(虫胶)汁调拌色汁(色汁调法后面将详细介绍)。用豆包布(粗稀薄棉布)包扎成棉团拓包,蘸色汁墩在器物上,快干清漆罩面后,用旧布擦磨出光泽,再做上土锈(土锈作法同上述)。即能做出逼真的效果。(7)还可以采用铜末法做表锈,即将锉刀锉的铜末(粉)放在薰药里(见第一道工序),稍加点硝酸调好一,用毛笔涂在器物上,湿麻袋片捂盖;铜末和药液逐渐起化学反应,器物表面呈绿锈状,观察生锈到满意为止。此法对薰杂铜铸件效果尤佳。操作中注意浸泡、薰的时间不要过长,放入几天不管它、物件会泡的糟脆,一动即碎,尤其是胎薄、件小、有小孔、条缝等器物更要各加注意。一件复制精良的铜佛像,人们不但喜欢它那瑰丽精美的造型,更偏爱的不外乎是古色斑斓的自然锈泽。青铜器表面的锈色,一般分为两大层次,即地子(皮色)和坚强的局部脱落的层状锈。地子的色泽主要有灰黑色、枣皮红、白黄绿等色,有的随埋藏环境与铜合金成分的差异,生成红漆古、黑漆古、蓝绿漆古及珐琅质锈的地子。传世文物随时间推移而形成深褐色的古铜色。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各种层状锈蚀物的色泽与化学反应生成物有关。下面仅就怎样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出各种锈色作简单介绍。(8)地子皮色的化学处理古铜色作法。古铜色又有深浅之分,较浅的呈褐红色,较深的呈黑褐色和茶褐色。将新铜器用化学方法处理出深浅不同的色泽,方法很多,关键在于配方的浓度与处理时间的长短。再者,新铜器合金成分不一样,同一配方处理效果也不尽一致,实际操作中应摸索着调整配方与处理时间。下面的两种配液浸泡与熏烤的方法供参考。第一种适用于复制传世佛像的表面处理,呈茶褐色。先将铜胎铿磨去污渍后,在4-10g/L的硫酸溶液中活化5一15秒,再以过硫酸盐碱性溶液氧化的方法将器物表面氧化。氧化后用旧粗布蹭光,最后用稀释的硝基清漆加入3%的BTA缓蚀剂封护。纪念币批量大,可以采用机械抛光,放在滚筒机内填充皮革边角料抛磨,转速40-50r/min时问约3-4小时。第二种用熏烤法,可以处理出稍深的茶褐色地子。一是可将铜佛件轮流用稀释的醋酸冲洗,并用强烈的氨水进行熏烤,使其变色。二是用乙酸铜5,氯化铵12、陈醋0.5配成药液,反复涂抹器表,架在炉上,用湿竹根烟火熏烤,将器面逐渐烤为咖啡色。如要色泽深的再反复涂药熏烤。此法处理过的器物放在潮湿处几天,使色泽牢固自然后,用清水冲洗,烘干,涂上一层虫胶漆汁封护。 ①灰黑色地子作法 a.氨液氧化法。氨液氧化法,适用于黄铜、青铜铸件的表面处理。可按1L氨水(化学纯)溶解208碱式碳酸铜的方法配药液,在陶瓷容器中一次配2.5L左右,搅拌溶解后容器密封盖严,放置24小时后再用。如急于用可在该液中加入o.8g/L硫氰酸钾。使用时再添加l倍的水,搅匀后即可使用。氨水是使铜表面变黑最有效的药物,但气味呛鼻、眼,操作时应在排风厨内进行,浸泡的容器应选择大口带盖的瓷缸或大口塑料桶为宜。室温下浸泡时间根据青铜铸件的合金成分而定,有些需4-8小时以上。我在H58-62黄铜板上涂抹,仅3-10分钟即可变为黑色。小件或器壁薄的物件,注意观察时间不宜过久,时间长了会蚀穿器壁,紫铜件不可浸入,以防药液恶化。浸泡件用尼龙绳系着悬吊液中为宜。 b.过硫酸盐氧化法过硫酸盐氧化法,适用于紫红铜质的铜胎处理,尤其是锤碟出的红铜胚表面涂抹使其变黑。在容器内先倒入所需容积配液的1/2的水,然后加45-55g/L氢氧化钠,搅拌溶解后,加热到60℃左右,再加入过硫化钾10-15g/L,搅匀后立即涂刷器物表面,10分钟左右可以变黑。干后刷去浮灰,涂两层虫胶漆保护氧化层。大型不易搬动的铸件,也可以用此法涂刷,但由于是合金成分很难变色,反复涂刷后潮湿放置,会缓慢的变黑。硫化钾浓度大了黑色易反蓝光,如出现这种现象,适当降低硫化钾的浓度。铸件全部变黑后,清水洗去浮灰,热吹风机吹干后速涂保护膜。 ②红、绿地子作法 红、绿、白绿地子可以用多种配方的药液及方法处理。 a.红、绿相间的地子。首先将青铜置于醋酸和氨水的熏烤之下,然后再用从印刷胶滚筒中取出的二氧化碳熏烧,便于获得一片片自然效果的绿色、红色的地子。 b.枣皮红地子。可在欲处理的器表涂上调成糊状的硼砂,在微火上烘烤干,然后放在旺火炉中把铜器烧红,烧红硼砂熔化在铜器表面上。取出冷却后即成枣红色,色泽不理想,可以反复烧至理想为止。然后用椴木炭或细水砂纸磨蹭光亮。 c.白绿地子。配药液,先将硫酸铜208、硇砂20研成粉末、倒入2k 陈醋内。再用开水溶解少许酸性绿染料,对入醋液内备用。大件器物的浸泡,选择大的容器,配比量均相应的增加.铜件用绳系好悬浸在液中,勿沉于液底。半小时后取出水洗用软布揩干,观之铜质,先变黑,反复浸泡逐渐由黑变绿,再变成白绿,如浸泡较长时间,黑色难变绿色,可用毛笔沾稀释的弱硝酸咬蚀的地子,会逐步变为白色,用水洗掉硝酸液。这种地子较厚但不够坚实,为了防止氧化层的脱落可用蜡膏处理。川蜡用刀削成薄片放入汽油内在火上慢慢加热,使川蜡逐渐溶化于汽油内,稍凉倒入瓶内,凉后即成白膏状,用时将此蜡警挑放在棉团上稍揉,然后捏着棉球在地子上轻轻揩擦,保护地子不会再脱落,效果不够理想可以继续浸泡至满意为止。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醋酸铜在坩埚里加热后拌上砌砂呈糊状,用毛笔抹在器表几分钟即可变成灰白色绿地子。但是此药对含锡、铅量超过15%的效果最好,它主要是与新铸青铜中的锡铅迅速起化学反应。还有多种药液可使新铜反应为不同的色泽,下列配方供参考。 d.纯铜着色液配方 古铜色:配方一:氢氧化钠45-55g/L;过硫酸钾10g/L,温度65℃,处理10-15分钟。配方二:硝酸铜25g/L;氯化铵25g/L;氯化钾25g/L,60℃,处理数秒钟,浸渍后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或阳光下照射几分钟,使颜色变深些。配方三:(36%)醋酸1L;氯化铵250g ;氯化钠88g;醋酸铜88 g;酒石酸钾钠88g;水1L,室温下处理。配方四:硫酸镍铵60g/L从;硫代硫酸钠60g/L,70℃处理。 配方五:硫酸铜30 g/L;氯化铵20 g/L;氯化钠20g/L;氯化锌1g/L,醋酸(36%)4m1g/L,室温下处理。 蓝、绿铜色: 配方一:醋酸铅15-40g/L ;硫代硫酸钠25-60g/L;醋酸(36%)15-35m1/L,温度50℃,3分钟左右处理,表面光亮,色泽鲜艳。无光亮的表面,古朴、雅致。配方二:醋酸铅4g/L;硫代硫酸钠60 g/L;过硫酸钾7g/L,50℃温度下,处理数分钟。配方三:硝酸铁9.25g/L;硫代硫酸钠38 g/L,70℃温度下,处理2分钟。此方处理后器表光泽不鲜艳。。 配方四:硫酸铜130 g/L;氯化铵138g/L;氮水300m1/L;(36%)醋酸10m1/L,室温下处理。 配方五:氯酸钾100g/L;硝酸铵100 g/L;硝酸铜1 g/L,室温下处理数分钟。 配方六:氯化钙32 g/L;硝酸铜32g /L;氮化铵32 g/L,温度100℃,处理数分钟。 配方七:盐酸300mL/L;醋酸铜400 g/L;碳酸铜130 g/L;亚砷酸658g/L;氯化铵40O g/L,温度100℃,处理l0一12分钟。 配方八:硫酸铜32 g/L;氯化铵16g/L,氯化钠16g /L;氯化锌1 g/L;醋酸2 g/L,温度80℃,处理数十分钟。 配方九:硝酸铜30 g/L;氯化铵30 g/L,药液温度80℃,处理数分钟。 配方十:硝酸镍5-10 g/L;硫酸铵10一15 g/L;硫代硫酸钠25-30 g/L;水200m1,30℃一50℃,温度下,随浸渍时间的延长,其色泽变化为:紫铜色。粉红色一蓝紫色--友白色--古绿色。此配方也适用于黄铜、青铜铸件。红铜色、蓝黑色 配方一:硫酸铜25g/L ;氮化钠200g/L,50℃温度下,处理5--10分钟。 配方二:亚硫酸钠100 g/L;氯化铵30 g/L,160℃温度下,处理数分钟。 配方三:硫代硫酸钠160 g/L;醋酸铅40 g/L,60℃温度下,浸渍过程中,色泽由红一紫-,蓝一蓝黑一灰黑色。 e.青铜合金着色液配方 古绿、古蓝铜色 配方一:氯化铵350 g/L。醋酸铜200 g/L,室温处理数分钟. 配方二:氯化钠125 g/L;氮水100m1/L;氯化铵125g /L,室温下24小时。 配方三:氯化钙125 g/L;氯化铵125 g/L,温度40℃,刷涂后待其色变。配方四:(36%)醋酸l份;硫酸铵饱和溶液30份,35℃下处 理数分钟。 配方五:亚硫酸钠2 g/L;醋酸铅1 g/L,温度100℃,处理数 分钟。 ' 配方六:亚硫酸钠6.5 g/L;硝酸铁50 g/L,温度75℃:处: 理数分钟。配方七:氢免化钠50 g/L;酒石酸铜30g /L,温度30℃一 40℃下,处理30分钟。配方八:(28%)氨水250m1/L;碳酸铜250 g/L;碳酸钠 200 g/L,温度30℃一40℃,处理数分钟。配方九:硝酸铜30 g/L;氯化铵30g/L;(88%)甲酸60m1/ L,35℃温度下,处理数分钟。 配方十:醋酸铜20 g;三氧化二锑20g ;盐酸250m1;水、250m1,90℃温度下处理呈紫罗兰色。 黑铜色、褐铜色: 配方一:硫酸铜25 g/L;氢免化钾16g/L;氮水少量,室温下浸渍,数分钟。 配方二:亚砷酸1.5-2g/L;黄色硫化锑0.04-0.1 g/L(不能过量);氰化钠1.5-2 g/L,100℃下,处理数分钟。 配方三:亚砷酸125 g/L;硫酸铜62 g/L,药液配好,放置24小时后再使用。 配方四:硫化铵0.5g /L;氧化铁12 g/L,室温下刷涂,任其自变色。配方五:先在硫酸铜50 g/L液中,82℃中浸渍数分钟;再浸入硫代硫酸钠50 g/L;醋酸铅13-25g/L液中,100℃液温中泡数分钟。 配方六:硫酸铜25 g/L;硫酸镍铵25 g/L;氟酸钾25g /L,100℃温度下,处理数分钟。配方七:硝酸铁2 g/L;亚硫酸钠2g /L,75℃温度下,处理数分钟;以上配方分别摘自有关金属表面化学转化膜处理的书籍,配方与我们曾用过的相似,不妨参照着选用,有些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品,我们还是尽量不要用。要想将新复制、仿制的青铜佛像逼真,必须对青铜佛像腐蚀的机理进行探讨,以利于采取正确的、有效的化学方法还原佛像上的绣色。(三)佛像鎏金技术金,由于金的珍贵故从北魏起人们就采用鎏金制方法制造佛像,特别是唐代达到顶峰,金不适合用来直接铸造佛像,目前能见到的铸造佛像并不多,但可以看出铸造的缺陷,金表面的流动性并不好由其是铸造的铸口部分。鎏金,古代称为"金涂""镀金""涂金""流金",清朝晚期为了区别于电镀,始称"鎏金"。按其工艺特点,也叫火镀金法或汞镀金法。我国鎏金制品最早出现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也是世界最早的鎏金艺术品,盛行于西汉,2000年来不断发展,至今沿用,如天安门上的金色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字、毛主席纪念堂的金色大字等。鎏金工艺大致可分以下步骤:第一步,制金汞齐,俗称杀金或制金泥。先将黄金锤打、剪裁成0。1-0.3,nm的小碎片,按黄金与水银1:6。8的配比,将黄金在坩埚中加热至600~800~C,取出迅速投入水银,搅拌使黄金全部溶解,将溶液倒人沸腾清水中除去漂浮杂质并冷却,再移人另一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其沉淀物呈泥状,即为"金汞齐"或"金泥",封存备用。第二步,制金棍。先制备一根长15era、直径1~2era、一头扁平且翘起的铜棒,将铜棒扁平弯头部分蘸乌梅水(或50%硝酸),浸入水银,反复几次,使弯头涂上一层水银。第三步,涂金汞齐,俗称抹金。先用乌梅水或李干水将铜器洗净,再用金棍扁平弯头部分蘸金汞齐和盐、矾的混合液(或用75%硝酸),均匀地涂抹在铜器表面。然后用头发制成的"发栓"蘸乌梅水或硝酸,将金泥推压均匀。最后用热水冲洗掉残留酸液。第四步,烘烤,亦称烤黄或开金。将涂好金汞齐的器物移人炭火炉中烘烤,或用铁丝网盛无烟木炭火靠近器物烘烤。待到有白烟冒起(水银蒸发引起)即停止,然后用硬棕刷拍击,并用棉花轻轻擦去水银珠,或用扇子扇,使水银尽快蒸发。这样反复几次,使加热温度升至4m℃左右,见表面颜色由白变为浅黄,再变成金黄,即可冷却。第五步,刷洗和压光。用棕刷蘸乌梅水或皂角水、肥皂水轻轻刷洗鎏金表面,使其露出闪亮的金黄色泽。再用玛瑙工具(俗称压子)蘸肥皂水或皂角水,将镀面推压至平整光滑。一件器物的鎏金加工,往往需要重复涂抹几次金汞齐并烘烤、刷洗和压光,少则四五遍。多则十几遍,直至达到所需厚度和表面光洁度等要求,鎏金处理才算完成。鎏银、鎏锡,与鎏金类似。如果先制备银汞齐或锡汞齐(将银或锡溶解于水银中而形成的泥状物),则可用上述办法在器物表面进行鎏银或鎏锡处理。三、佛像辨伪(一)现代现代科技辨伪各类佛像均可采用现代科技进行分析鉴定,如:(1)石雕佛像,检测其原料可采用"岩相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其原料产地可采用"岩相分析"、"化学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热释光(黑曜岩)分析",检测其制造工艺可采用"显微镜观察",检测其年代可采用"裂变径迹断代黑曜岩水合法断代"。(2)木雕佛像,检测其原料可采用"显微镜观察",原料产地可采用"同位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检测年代可采用"放射性碳素断代"、"树木年轮断代"。(3)陶瓷佛像,检测其原料及产地可采用"岩相分析"、"化学分析",检测其制造工艺可采用"岩相分析"、"X射线衍射"、"穆氏谱分析热分析",检测其年代可采用"热释光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4)泥佛像、彩塑:其原料检测可采用"化学分析"、"红外吸收谱分析"、"色谱分析"、"X光射线衍射分析"、检测原料产地可采用"化学分析"检测其年代可采用"放射性碳素断代"。金属类佛像的鉴定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科技手段也运用于佛像辨伪。金属辨伪可从几个方面辨别,1、原料,2、原料产地,3、制造工艺,4、年代。检测青铜器原料成份可采用化学分析,即:(1)质量法。(2)容量法。(3)比色法。和电子探针。光谱分析,即:(1)发射光谱分析。(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3)荧光X光射线谱分析。电子扫描显微分析。极谱分析。活化分析。同位素质谱分析等方法。检测青铜器原料产地可采用化学分析和铅同位素分析方法。检测青铜器制造工艺可采用金相分析方法。检测青铜器内部修复铸造情况可采用射线探伤和超声波探伤。检测青铜器年代可采用化学分析、金相分析和其他科技手段。(1)结构分析技术有:1、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是一种精密的分辨非常高的仪器。利用扫描电镜可对金属文物样品和晶体进行结构分析可以观察到金属文物内部化学组成以及工艺制作情况。也需要与其它实验技术相互配合验证。2、X射线衍射:X射线通过晶体时会发生衍射效应,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结晶物质物相的方法,称为X射线物相分析法,简称为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作为一种物相鉴定的有效手段,可用来分辨铜锈的矿相组成及化合物类型。 3、X光照像技术:X光照相方法可以揭示金属文物覆盖物和包裹物之下的表面相关信息,如铭文、花纹、垫片、铸造工艺、附件连接方式、内范情况等。并且对文物无损,内部貌影像清晰,有利用对金属文物的修复保护。4、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IR),简称红外光谱,它是一种分析物质结构的有效工具。在文物保护中可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古代铜器进行研究,还可以用来分辨和识别青铜器铭文。5、核磁共振:通过核磁共振谱线的参量可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采用核磁共振方法可间接检测金属文物表面遗物。6、穆斯堡尔谱学:穆斯堡尔谱仪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使放射源的r射线获得需要的多普勒速度来补偿由于原子核反冲损失的能量,从而达到r射线的共振吸收;二是吸收的r射线按能量(速度)记录下来。可以对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2)化学元素分析技术目前已有若干化学元素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得到应用,如中子活化分析、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X射线荧光分析、电子微探针、离子束分析(包括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核反应微量元素分析和卢瑟福背散射等)。所谓化学元素成分分析是指对样品中不同的元素所占比例的分析。这些元素成分信息在考古学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中至关重要。例如对金属文物来说,可以得到当时金属铸造工艺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二)传统方法辨伪佛像的辨伪是从青铜器的辨伪中发展起来的,其辨伪的方法来源于青铜器。传统方法辨别佛像的真伪主要是通过人们长期对佛像的研究经验,通过目鉴来判定佛像的真伪,这就要求鉴定者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一、对佛教和佛像方面的研究,二、对佛像的时代特征研究,三、对佛像制造和造伪方法的知识研究。佛像的复制、仿造与不道德的作伪以假充真应予以区别开来。佛像的复制、仿造是对佛教艺术的一种宏扬和发展,是对佛教艺术的尊重和仰慕。基本上都带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出于的目地是为了不以营利为宗旨。而故意作伪是以假充真其目地是骗人钱财乃身外之物。佛像的流传经历就是在不断仿制中发展并继承下来的。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比较明显的时代特点。后代仿制前代的佛像由于制作技术水平不同,每个人的手艺不同所以造成佛像制造水平各不相同。辨伪佛像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由佛像可分为传世和出土两大类。所以当辨别佛像时首先判断是传世的还是出土的。佛是佛像也因出土年代不一样,有的没有生绣只有各种颜色的皮克,有的有各种颜色的锈蚀但锈蚀上有一层常年把玩出的包浆。这是断定传世佛像最关键的条件。佛像的辨伪首先从整器着眼,看整个佛像的神态,看整个佛像的比例,看整个佛像的神韵,看整个佛像的铸造水平,看整个佛像的保管情况和质量,看整个佛像的破损情况。整器辨伪。要在了解佛像的制造工艺以及器种、形制、纹饰、铭文等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对器物进行整体识别。每件佛像必属某个时代,而各个时期的工艺都具有时代特征,所以器物的各个方面都应具有年代的一致性,不可自相矛盾。如果一件佛像集几个时代的特征于一身,不管其铸造工艺如何精湛,纹饰或铭文如何精美,作旧、作锈如何逼真,该器物当被视为伪器。整器辨伪还要考察比重。新铸就的重量较之出土的要重,行内称这种现象为"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出土的青铜在地下埋藏日久,除器表被腐蚀外,器核也不同程度受到侵蚀,内部产生疏松膨胀现象,因此比重会随埋藏时间的长短相对下降;而新铸伪器,不管如何伪装均属表面文章,不会伤及到器物内部,所以比重较之真器要大。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往往佛像铸造都比较重,由其是元明时期的。由于上述原因,真伪器除比重会产生差异外,敲击器体,发出的声音也有差异:伪器声音清脆悦耳,而真器声音相对发闷。但有一点应当注意,有的"高仿"伪器,在青铜冶炼时除配以一定比例的铅或锡,还合金了一定量的轻型金属,使伪器比重尽可能接近真器。既然加入了除铅锡以外的其他金属,那么器表色泽就会发生变化。整器分辩真伪还要根据铸造工艺特点,如铸痕、铸瘤、碎裂璺、错位、垫片、砂眼、焊痕等加以分析。观察铸痕是辨别佛像整器真伪的重要内容。所谓铸痕主要指范线。古代青铜器绝大部分为陶范法铸造。这种铸造法由于外范为数块组合形成,所以范与范的接合处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量的间隙,铸就后这些间隙在器表留下的条条细线,称范线。尽管铸成器在修整过程中,器表范线被磨削去除,但复杂和不易磨削的部位仍会留有范线痕迹。而宋代以后,佛像铸造大多采用失蜡铸造法,尤其是近现代已完全采用此法,因这种铸造法为整体成形,所以不可能产生所谓范线。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有的伪器在采用失蜡铸造法时干脆在蜡模上做出假范线。真器的范线一般都很细小,而伪器的假范线一般都相对粗硬。另外,陶范铸造很难做到,外范以数块组合成形后每个部分都绝对保持在同一平面,因此会产生"台阶效应",即范线两边平面高低有细微差别。而失蜡法是整体成形,器表均在同一个平面,所以假范线两边平面高低无差别。翻砂铸造法为分体成形焊接成器,所以也不会出现范线。除范线外,陶范铸造由于工艺的特殊性还可能在器表上留下所谓铸瘤或碎裂璺。铸瘤是因铜料纯度或温度等原因,使铜液流动不畅,在器表上留下的瘤状痕迹。碎裂璺是铸就后,器表上留下的不规则细纹。失蜡和翻砂铸造法,器表都不会出现这两种现象。另外,与范线不同,这两种现象均不可能作假,所以在对整器观察时这一点应当留意。器物中尤其是佛像背部留有垫片是陶范铸造特有的一种现象。垫片所用的碎铜片的铜质一般都与本器物铜质不同。而失蜡法或翻砂法的铸器,整器铜质是一致的,而且也不可能产生陶范法铸器特有的垫片留痕。所以观察有无垫片及整器铜质情况,也是整体辨别的一项内容。范土也是佛像辩伪的一个标志。陶范法铸器和失蜡法铸造,一般器表都或多或少地残留着范土;翻砂法铸器,一般器表多带有残砂。陶范的范土为暗红或灰色,而翻砂法所用的型砂是以石墨为主,因此器表残砂为墨色。锻造法制成的器物无残留物。拼凑而成的整器,有全部以真器残片拼凑的,只要以头部为主重新配的身体或用,也有以真器残片为主配以新铸补片的。但不管是怎样拼凑必采用焊接方法完成,而焊口又不可能做到全部严实合缝,所以用小刀往往能够找到焊锡痕迹。另外,拼凑器物所用的残片,由于年代及铜质不同,因此器物的地子与锈色会出现差异,补以新铸铜片更是如此。再有是观察器物是否为添花或加花。添花或加花都是在真器上作伪,其疑点是,因花纹内露铜质无锈迹,需重新作锈,所以要注意观察锈色。凡有这种情况,用开水浇烫可以使假锈脱落,再分辨纹内与器表的锈色差异。从铭文辩别其真伪。与纹饰辨伪相同,首先要了解每个时期铭文的特征,还要根据铭文作伪的方法来辨别其真伪。真器伪铭,包括增铭或补铭,首先要看铭文的内容、篇幅、字体以及铭文的位置与器物形制和纹饰等是否为同一时代风格,再看铭文是铸字还是刻字。即铸或刻产生矛盾。另外还要看字口和锈色。当时刻的字体自然,字口光滑,有磨痕而无刀痕,而后世刻铭则以钢刀为工具,字口常带有崩茬、飞边和毛刺;看锈色主要看字口锈色与整器锈色有无差异。另外,采用腐蚀法增补的伪铭,除观察锈色外,还要注意,腐蚀的伪铭字口内凹凸不平。伪器真铭和真器真铭主要从铜质与锈色上分辨,铭文地子的铜质、锈色与器物的铜质、锈色必须绝对相同,否则为伪器。识别真伪铭还要从整体着眼,同样是刻铭,真器的铭文笔画自然畅通,无生硬感,而伪铭由于是摹刻,所以笔画拘谨,整体呆板而生硬。接下来例举几种在真器上作伪的方法。真器拼凑。用真器的残片、残件,根据铜佛像的历史图录或凭有关知识将其组合焊接成器,再修饰花纹或镌刻伪铭,最后将修饰过的地方进行作旧处理。这种以真器残片、残件拼凑的方法,更多见的是以一件残破佛像的头为主进行拼凑。也有残片、残件组合后尚有缺件,作伪者会用模具或以真器局部翻铸出缺件部分,再焊接到所拼凑的器物上。真器伪铭。在真器上根据存世青铜佛像的年代风格,编写并镌刻伪铭。真器增铭。因真器原有铭文字数少而增刻伪铭。伪器真铭。将带有铭文的真器残片嵌焊于伪器中。真器真铭。将带有铭文的真器残片嵌焊于真器中。真器镶嵌。在真器上镶嵌金银或绿松石等装饰物。真器改刻。真器上原有的纹饰简单,磨去后改刻复杂纹饰或添加饰物。真器新纹。在无纹饰的真器上镌刻纹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