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化行业: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九山童子 2015-02-27
中研网讯:

  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是石化企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化生产和消费大国,石化工业目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优势,产值规模、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必须正视我国石化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资源结构缺油、少气、富煤,今年国内原油产量年增长率不足2%,原油依存度接近60%,资源制约问题愈加凸显。同时,我国石化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同质化竞争屡见不鲜。加上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安全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市场体系发展不健全,当前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难度也较大。

  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市场化改革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向何处转,如何转?本刊特选择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石化企业,以其富有成效的转型探索,为石化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转型升级迎挑战

  记者:面对转型大势,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企业是如何应对的?

  贺久长:转型升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转型升级,既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之策,更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应主动作为。延长石油1905年创建,1907年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延长石油持续散发的活力,就是由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断转型升级发展带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延长石油已发展成为一个资源高度整合、产业紧密协同的现代集团化大企业,正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发展方式转变。延长石油的总资产比2006年增长了3倍;销售收入1865亿元,比2006年增长3.6倍;上缴税费435亿元,比2006年增长2倍,连续8年保持陕西省第一,位居全国地方企业前列。2013年,延长石油成为陕西乃至我国西部地区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当下延长的转型升级,更多的是在升级上面做文章,核心是搞技术进步。

  常怀春:产业微利时代,企业间比拼的不单单是规模,关键看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发展质量和营利水平。市场倒逼我们必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化工产能过剩不断加剧,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多数子行业开工率不足,尿素企业开工率徘徊在71%~74%,酸、DMF、己二酸等产品的开工率只有60%~70%。我们前没有资源,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如果企业不在行业中站在第一梯队就有淘汰的可能。正是通过市场倒逼的机制,我们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把各个产品做到第一梯队。今年前三季度,我们销售收入增长19.97%,但净利润增长91.38%。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产品结构,技术跟上世界潮流,同时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保证企业处于相对比较健康的状况。

  记者:在企业实际的转型升级探索中,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贺久长:延长石油作为国有能源企业,始终把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近几年,我们原油已实现千万吨以上连续稳产增产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6%。我们的目标是要保持千万吨的稳产产能20年以上。我们还在开展油煤共炼、粉煤流化快速热解制油等技术示范项目。随着多原料、多渠道的制油项目实施,我们的能源保障能力将会大幅提高。

  除油之外,我们还要扩展资源开发和深加工的领域。首先是气。我们已经建成天然气产能20亿立方米,打成了一批高产气井;非常规油气领域,打成了中国首个陆相页岩气井。其次是煤。我们依靠技术创新把油、气、煤资源结合起来,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更大的价值。我们按照“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思路,投资建设了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油气煤综合利用项目,为企业转型发展开辟了道路。今年7月31日,我们的靖边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所有装置全流程打通,标志着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一次试车成功。该项目资源利用率高、排放大幅减少,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及竞争力。这一项目开辟了世界能源化工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条工艺路线,对于突破我国烯烃系列化工产品自主制造深受石油资源制约的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常怀春: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近些年产业资本纷纷介入房地产金融产业,这个来钱快,也不辛苦。但我们认为,只有做好自己的强项,企业才有竞争力。按照华鲁控股集团确定的化工主业板块定位和发展方向,公司致力于打造持续、和谐、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企业,坚持相关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精强主业、相关多元、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内涵式成长道路。

  产品和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效益的根基。2002年上市以来,华鲁恒升(600426,股吧)累计投资125亿元,实施了26个项目,壮大了企业规模,调整了产品结构,巩固了技术优势,延伸了产业链条,打造了大氮肥一、羰基合成三大产业平台,逐步从以生产氮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转型为四大产业板块协同联产的新型煤化工企业。特别是以洁净煤气化(000968,股吧)为龙头的产品多元、柔性联产,有效提升了公司竞争力。

  记者:石油化工企业是以资源为基础的,面对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如何让资源更具价值?

  贺久长:对资源型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企业而言,提高资源采收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关键。

  在资源采收率方面,我们的抓手是科技驱动和科学管理。通过多年的开发,我们形成了一整套适合陕北特低渗透油田的技术体系。我们研发的“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盆地深层勘探理论及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通过科学注水、二氧化碳驱油、微生物驱油等技术手段,油田采收率不断提高。在天然气、煤炭等新的产业领域,近年来我们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源采收率水平持续提升。

  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首先是油的加工方面,通过技改升级和精细管理,我们的炼厂收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使得每一滴油更具价值;在综合利用方面,针对煤“碳多氢少”和石油、天然气“氢多碳少”的本质特征,我们将三种资源的化学元素优化组合、三种生产工艺优化集成,可实现碳氢互补、变废为宝,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转化效率。比如靖边能化园区项目,资源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8.86个百分点,比国内先进水平高17.55个百分点。

  常怀春:当前无论整个化工产业还是单一企业,面临的主要是发展的可持续问题。要适应经济“新常态”,顺应行业新形势,必须顺势而为,坚持技术领先、联产高效、清洁低碳的原则,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推进系统多联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强化安全环保,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第一,我们要求所有装置做成精品,应该是投入最少、产出质量和效益最好的。第二,我们希望做一个产品群,原材料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能耗形成梯级利用,充分发挥各自的效益。第三,我们尽量把产业链延伸拓展,增加总体利润空间,提高我们最终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破困局

  记者: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贺久长:对我们企业来讲,难点在于技术。在之前的发展和当前的调整中,我们都尝到了技术进步的甜头,也形成了一种共识,即科技进步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调整,横向从油到油气煤综合发展扩展,纵向由生产丙烯乙烯等化工中间体向精细化工材料延伸,需要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来支撑,突破口则在于技术研发和工业化。前几年,我们每年的科研经费由几个亿逐渐提高到40个亿,去年提高到72个亿,今年提高到80个亿,幅度非常大。我们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进行中试放大再工程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因为过去大家对此不太重视,使得很多科技成果不能产业化,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当下,我们掌握着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成套技术和油气煤盐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0余项。“十二五”期间,我们着手开展了30余项前瞻性创新型技术研发、中试和工业示范,将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率先实施产业化。我们现在拥有了一批能够尽快产业化的技术,这是当下转型升级的基础。

  虽然油气煤综合利用技术是我们的,但支撑技术的很多关键设备是国外的。整体而言,我国石化行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价值链低端,许多关键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工程化过度依赖国外关键设备,是我们转型的软肋。装备制造业要下很多功夫。

  常怀春:做企业最怕的是竞争力的缺失。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如果没有竞争力,马上就被淘汰,而不只是风险而已。要想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主要靠创新,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每个产品都做到行业一流水平。

  一是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实施洁净煤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02年,为实现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及尿素技术的升级换代,公司投资14亿元实施了全国首套大氮肥装置国产化技改示范工程。2006年,大氮肥成套技术和装备通过国家验收,获得国家发改委隆重表彰,并获得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确立了国内煤化工的技术领先优势。

  二是立足产品工艺技术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比如醋酸装置开车后,公司利用在线装置组建羰基合成实验室,改进催化剂配方,将年设计能力20万吨的醋酸装置提升到50万吨,各种原料消耗大大降低,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还有好几个产品都是这样逐渐提高竞争力的。我们公司有一个技术团队。这也是他们不断摸索、不断提高的结果。当然这里面也离不开管理创新,将创新意识和理念贯穿到日常管理工作、企业文化中,完善薪酬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自发地把事做好。

  记者:绿色发展是未来的方向,作为资源消耗型的重工业企业,在经济效益最大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如何平衡?

  贺久长: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本来就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使命。我们很多技术是围绕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展开的。比如我们刚刚投产的靖边工业园区,投资270多亿元。这个企业没有排污口,是行业内首创。我们延长人把自己放在了悬崖边上。我们把世界当前最先进的技术组合后,又投了将近3亿元,通过自己研发的技术把水进一步处理,把污水水处理到能够继续使用,保证了没有污水排出,实现了零排放。再比如,延长石油是一个包括采油、炼油、管道输送等业务的综合性企业,有一个油泥的污染问题。今年,我们经过中试研发,把油泥废弃物资源化。我们石化研究所做了一个烟气的脱硫回收技术,也是业内先进的,可以和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相媲美。在我们实验室研发完准备做中试时,已经有许多企业来联系,希望使用这一技术。在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最大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不是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常怀春: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出了问题,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但是环保出现大问题的话,这个企业就有可能猝死。我们公司始终将合理利用资源、实施清洁生产、保护自然环境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工程”。为了持续改善厂区和附近区域环境质量,近几年公司用于环保治理方面的投资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费用为1.5亿元;“十二五”以来,公司在新、改、扩建项目中的环保投资达到4亿元。为了确保公司污染物排放持续稳定达标,每年环保设施运行成本1亿多元。在环保方面,我们总共已投入5亿~6亿元。我们总共不到100亿元的年销售额,每年的投入大概在5000万元左右,如果再加其他投入,有1亿元左右。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积极准备,总投资30多亿元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项目、锅炉结构调整项目已经立项,正在进行前期准备,拟于年内动工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