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乐户

 ganggang0611 2015-02-27
乐人、乐工、乐户,在现代人眼中都是艺术家,但在中国古代却不过是些贱民。隋代著名乐工万宝常,是因为父亲谋反,才被编入乐籍的。而一旦编入乐籍,就失去人身自由,成了贱民阶层,后代必须世袭奴隶的身份。当官居高位、声名显赫者由于政治的原因而获罪的时候,最高统治者对他们的惩罚,就是将他们的妻女籍没为"乐户",从事以声色娱人的低贱职业。
  高尚的音乐,在古代竟成了一种政治惩罚的严酷手段,这是现代人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就全国范围而言,"山西乐户"无疑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特殊人群。如果从有确凿记载的北朝算起,到清代末年为止,"山西乐户"的历史不间断地延续了将近一千五百年!据说,直到清代雍正元年,才有开明的官员向皇上启奏,认为把官宦之后籍没为"乐户",是有失仁慈的,请求给予赦免。雍正皇帝看来很有些同情心,他决心革除"山西乐户"的贱民身份。据《世宗圣》卷六载,当时雍正下旨说:
  朕以移风易俗为心,凡习俗相沿,不能振发者,咸与以自新之路,如山西之乐户、浙江之惰民,皆除其贱籍,使为良民,所以厉廉耻、广风化也。
  关于这件事,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十二引《皇朝通志》云:
  雍正元年,时山西省有曰"乐籍",浙江绍兴府有曰"惰民",江南徽州府有曰"伴当",宁国府有曰"世仆",苏州之常熟、昭文二县有曰"丐户",广东省有曰"蜑户"者,该地方视为卑贱之流,不得与齐民同列甲户。上甚悯之,俱令削除其籍,与编氓同列。而江西、浙江、福建又有所谓"棚民",广东有所谓"寮民",亦照保甲之法,按户编查。
  雍正帝的谕旨一出,山西和浙江等地的官员表面上都立即执行,命令"乐户"和"惰民"们马上改行。相沿千百年的陋制,本来似乎是天经地义般的不可动摇,如今一旦去籍成为良民,"乐户"和"惰民"们怎不感激皇恩浩荡?一时间,贱民们真是感激涕零。《清朝文献通考》中就说:"自明初绍兴有"惰民",靖难后诸臣有抗命者子女多发山西为"乐户",数百年来相沿未革。一旦去籍为良,令下之日,人皆流涕。"
  但是,在雍正的时代,在达官显贵们的既得利益受到触动的情况下,要彻底消除乐籍、解放贱民,并不那么容易。从历史事实来看,雍正的谕旨在各地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在雍正元年下旨废除贱籍之后,雍正五年又下过同样的谕旨--仅此就可见解放贱民的难度之大。否则,同样的谕旨为何要下两次呢?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官府和社会都对 "乐户" 这一群体有相当大的需求--典礼、宴会、庙会、节日,似乎都离不开"乐户"的点缀,"惰民"的奔走。
  山西是"乐户"的主要发源地。历史上的"乐户",总是集中在以京师为中心向外一千五百里的区域范围内。山西就一直在这个范围内。北魏时期,曾以平城即山西大同为京城,那时的情况自不必说。其后,唐朝都长安,宋朝都汴梁,元、明、清三朝都北京,山西均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是历代"乐户"的重要出产地与聚居地。而明代的统治者,在差不多两百年中将全国的犯罪官吏不分南北都发配至山西,更使山西成了新"乐户"源源不断得到补充的地方。在山西,有十几代甚至几十代做"乐户"的人家,以至今天在那里也不难找到"乐户"的孑遗。这种情况,在全国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山西是北魏时的中心区域,并州、恒州、肆州、朔州、汾州均为当时政治经济重镇。后来,山西归北朝的齐国所辖,是北朝的腹心地带。隋朝统一中国,将周、齐、梁、陈的乐人全部纳入宫中,说明齐地原来就有"乐户"。可以说,在"乐籍"制度形成之初,山西就是这种制度的重要实施之地。
  《山西通志》谈到"孝友"时云:
  皇甫奴,河东郡人。景明初,河东郡杨风等七百五十人,列为"乐户"。皇甫奴兄弟虽沉屈兵伍,而操尚弥高,奉养继亲,甚著恭孝之称。
  "景明"者,北朝北魏宣武帝元恪之年号也。"河东"者,山西之郡名也。这一条材料充分证明了"山西乐户"历史之悠久。
  "山西乐户"的存在,有其独特的条件。一是山西的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富庶的社会产生了对于"乐户"的大量需求。二是山西的文化深厚,百戏繁荣,多样的艺术形成了"乐户"生存发展的必要氛围。三是山西历代都有脱离乐籍的乐人散居民间,这对未来的"乐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尽管雍正年间下令废除"山西乐户"的乐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山西乐户"仍然存在并活动着。据调查,从雍正到清末的两百年间,"山西乐户"一直延续着祖先走过的路,不停地艰难跋涉着。在山西的许多县衙中,仍有"乐户"在执事应差。每年至少有一个月时间,"乐户"必须到县衙去义务服务,名为"听差"。县衙门总是预备着下处,专供"乐户"居住,一切开支由总班头统一安排。"乐户"的任务,是服务于官方的迎来送往,以及一些宴会,所有活动也由总班头统一安排。
  "山西乐户"的生活来源,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为宫廷执事应差,由宫廷拨给生活所需;二是为地方官府应差,获得相应的酬劳;三是为达官显贵应差,接受其衣食供给;四是为军旅应差,随军食宿;五是为寺庙和民间服务,获取报酬。
  "乐户"属于贱民之列,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就整个群体来说,"乐户"既不能与一般百姓通婚,也不能像百姓子弟那样读书科考,无论是服饰、行路都有限制。《明律·户律》云:
  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仗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
  甚至同一祖宗、同一家族的人,只要沦为"乐户"也受到族人的歧视,活着不许他们进入祠堂,死了不许他们埋进祖坟。
  但是,对待这一群体,各个朝代、各个时期也不一样,这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如何。北朝时期,"乐户"虽是贱民,但也有受到恩宠的乐人被赐官职的。《隋书·音乐志》说:
  (北齐)后主唯赏胡戎乐,耽爱无已。于是繁手淫声,争新哀怨。故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之徒,至有封王开府者。
  这里说的是北齐后主的事。北齐后主高纬的都城晋阳,在今山西境内。当时的"乐户",如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竟有"封王开府"的。明代政治特别黑暗,在高压政策之下,许多忠臣义士惨遭籍没,成为"乐户"。那时不要说官绅人家,即使一般百姓也对他们避之惟恐不远,生怕引火烧身。明代法律规定,民户若娶乐人之女为妻是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例如据《万历野获编》说,明武宗就曾经宠爱过太原乐工之妻。《明史·佞幸传》也不讳言此事,说佞臣江彬数次引诱武宗到山西猎艳,"大征女乐,纳晋府乐工杨腾妻刘氏以归;彬与诸近幸皆以母事之,称曰"刘娘娘""。这位"刘娘娘",竟是"山西乐户"杨腾的老婆!
  "山西乐户"在山西的传统民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山西佛道寺庙众多,再加上数不清的各种民间神庙,构成了三晋古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庙多,庙会也就多,"乐户"的用武之地也就特别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山西的庙会终年不绝,如:二月初二祭青龙,二月十五祭太上老君,二月十九祭观音菩萨,三月初三祭真武大帝,三月十八祭后土娘娘,三月二十祭子孙娘娘,四月初四祭文殊菩萨,四月初八祭释迦牟尼,四月二十祭药王,五月十三祭关公,六月十一祭井泉龙王,六月二十三祭火神、马神,六月二十四祭雷神,六月二十六祭二郎神,七月十五祭中元地官,七月十八祭王母娘娘,七月二十一祭普庵祖师,八月初十祭北岳大帝,八月二十三祭张飞,九月初九祭斗母元君,九月二十八祭马元帅,十月十五祭下元水官,十月二十七祭紫微大帝,十一月初四祭孔子,十一月初六祭西岳大帝,十一月十一祭太一救苦天尊,十一月十七祭阿弥陀佛,十二月十六祭南岳大帝,十二月十九祭华严菩萨,等等。此外,百工皆有祭祀自己始祖的习惯,如:木匠祀鲁班,酒店祀杜康,醋业祀帝予,盐行祀葛洪,鼓手祀师旷,梨园祀唐明皇,乐户祀咽喉神,等等。山西各地又喜爱供奉特有的人神,如:临汾供尧,运城供舜,芮城供禹,万荣供后稷,汾阳供狄青,介休供介子推,太原供唐叔虞,等等。还有闻所未闻的庙观,如:清徐有狐突庙,代县有赵杲观,浮山有唐太宗庙,朔州有尉迟公庙,文水有武则天庙,等等。祭祀这些神道、圣贤,需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必然要延请乐人来奏乐吹打,这也是"山西乐户"们施展才艺的好场所。
  "山西乐户"真正脱离贱籍,是进入民国之后。据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山西《浮山县志·风俗》记载,截至民国以前,当地的"乐户"一直充当着民俗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立春,先期一月,用"乐户",假之冠带,曰春官、春吏,又装春婆一人,叩谒于官长及合邑荐绅之门,诵吉语四句。报春至期,先一日,集优人、妓女及幼童,扮故事,谓之演春。次日,率僚属,朝衣朝冠,侈仪从,迎春于东郊。归则鼓吹导前,土牛、芒神居后,升之公堂而宴之。至五更,礼毕,鞭牛使碎,名曰打春。是日,人家取春牛土,书吉利字于门,并啖萝卜数片,名曰咬春,取荐辛也。雍正元年令"乐户"、"娼妇"归良,春官、春使、春婆仍旧焉。民国成立,此俗遂除。
  "迎春"风俗,全国各地都有,其仪式大同小异。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云,扬州也有"乐户",并且也在民俗活动中充当相似的角色:
  国初官妓,谓之"乐户"。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蕃釐观,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吏二,春官一。次日,打春官,给身钱二十七文,另赏春官通书十本。是役,观前里正司之。至康乾间,裁"乐户",遂无官妓,以灯节花鼓中色目替之。
  裁"乐户",应是雍正时的统一行动,《扬州画舫录》说是"至康乾间裁"乐户"",可能记错了。扬州的"乐户",一经裁减便销声敛迹,而山西的"乐户",一再裁减却依旧存在,这正是两地不同之处。
  "乐籍"这种制度,一方面使得音乐成为固定职业,从而造成了一大批有艺术造诣的乐工;一方面剥夺了入籍者的基本人身权利,使之成为永久的贱民和奴隶。特别是"乐户"中的女乐,她们不但出卖艺术,还要出卖肉体。她们的歌喉与舞姿引起了人们高尚的情感,而她们的身份与职业又被看成是卑贱的!"乐籍"就是这样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而"乐户",就是在这种丑恶的制度下创造出美的人们!
  (韦明铧《浊世苍生》片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