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出版】老黄历的新时尚

 汉青的马甲 2015-02-27

老黄历是中国人记录时间的刻度,节气时令、月圆月缺,一页之上,暗藏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如今,随着被云计算、大数据包装的可穿戴设备的兴起,手表都已成为计时世界的“传统”,更别说年头久远的日历……可是,传统往往能催生强大的生命力。

日前,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日历·2015年美意延祥年》与读者见面,这是一本精美的“工具书”,碑帖集字的日期节令、甄选于浩瀚宝藏的文物珍藏,它是集腋成裘的国宝日读,也是记录岁月个人宝藏。乙未年,生肖羊,恰逢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而古人以“羊”为“美”,以“羊”为“祥”,更有“美意延年”之吉语。因选寓意吉祥的院藏文物,以“美意延祥年”为题,送上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美好祝福。屈指算来,这是故宫出版社在初版且中断于民国的《故宫日历》基础上,连续第六年发行重新启动的《故宫日历》项目,也是年终岁尾,老祖宗留给所有中国人关于时间最美好的馈赠。

以上为1933-1937年民国版《故宫日历》书影

A. 故纸堆里挖掘出的宝藏

大约六年前,故宫博物院下属的紫禁城出版社(后更名为故宫出版社)一次面向员工介绍民国时期故宫出版状况的讲座上,主讲人提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故宫日历》,引起了出版社编辑室的注意。工作人员在查阅寿安宫故宫图书馆保存至今的日历原件之后,经过初步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重新出版《故宫日历》的出版选题,得到了现任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也是从当时到现在一直担任故宫出版社社长的王亚民先生的大力支持。

1933至1937年的《故宫日历》,采用活页形式,黑白印刷,每页一面日期、一面藏品。藏品基本为随机排序,不同材质和类型的藏品穿插排列。藏品页的文字只有最基本的藏品时代和名称。

新版的《故宫日历》在延续一面藏品、一面日期,以院藏汉魏碑帖集字表现的日期的经典形式基础之上,采用全彩印刷,更在内容结构上一改过去简单编排甚至随机排列的做法,对藏品进行有机编排,并确定了明确的主题,例如2012年版的主题是“紫禁龙时空”,2013年版的主题是“山水有清音”,2014年版的主题是“快走踏清秋”,2015年版的主题是“美意延祥年”。2013年版开始,全面增加说明文字。2014年版开始,在日期之外,增加了同样从碑帖法书名品中集字而来的传统节日和节气。

以上为重点选取丝绸之路文物珍品的2014年版《故宫日历》内页

B. 羊年日历的排布更成体系

2015年版《故宫日历》,以羊为表现对象或以其外形特征为造型要素的古代器物和艺术作品其实很多,日历作者自行拍摄的文物图片便多达两百余张,但2014年版已经以马为主要表现对象了,连续两年以生肖造型的直接展现为内容,未免让人感觉乏味。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在研讨之后决定,生肖的内容只在一月以与“羊”相应的“纳祥”子题下通过对二十多件羊形文物的介绍加以表现。后面的月份则围绕“迎新”“如意”“知春”“添福”“晋禄”“增寿”等其他子题介绍更为多样的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

记者注意到,在文物的选取中,作者尽量避免机械地选取相关文物,而是尽量发散,例如七月“太平”子题下,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太平有象造型文物之外,也通过选取洗象造型的文物介绍明清京城饲养仪象的史实,还选取了具有太平意味的乾隆“一统车书”玉玩套装匣,展示参观者在展厅中无法看到的器物内部结构。

在文物的编排和介绍中,则尽量避免孤立地对文物个体进行描述,而是形成体系,例如八月“添福”子题下的藏品,由文字“福”到以谐音象征“福”的蝙蝠造型,再到程式化的福纹饰,又如十二月“有余”子题下的藏品,由乐器磬到装饰磬再到明确含有“有余”之意的鱼形磬,都是层层递进,在同一子题下又有不同小子题相互关联……

C. 幕后功臣是“集体智库”

出版《故宫日历》并非一件易事,考验的是编辑团队的文博功底。记者了解到,《故宫日历:2015年美意延祥年》的作者(负责本书机构编排、文物选取和文字撰写及统稿)华胥先生是70后,出版社的编辑也就是辅助作者进行提图、校对等工作的团队是80后。年轻力量是故宫出版社完成《故宫日历》的主力军。

而华胥其实并不是从事文博工作的专业人士,而是对故宫、对文博有兴趣、有积累的爱好者。接受记者采访的故宫出版社副总编辑刘辉女士表示:这与当前文博领域业余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文化普及工作的状况和趋势其实也是一致的。

当然,在编纂过程中,参与指导、审核等工作的各方面专家则不在少数。像以“山水有清音”为主题的2013年版,便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学者、山水画家丘挺对藏品的选取和每月篇章页的文字撰写提出意见。以“快走踏清秋”为主题的2014年版重点选取了陕西汉唐文物精品,因此邀请了陕西的文博专家对相关说明文字进行审核。另外,自2014年版开始,所增加的传统节日和节气,采用的碑帖集字也邀请了书画部碑帖组的诸位专家审核把关……

据悉,随着“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故宫文创产品的风靡,截至今年八月,故宫博物院共设计研发文化产品6746种,预计全年将给故宫带来9亿元的收入,《故宫日历》是故宫“大气候”孕育下的产品,只不过是走传统的、内涵丰富的、深入生活化的产品设计路线。两种风格都受市场认可,从这点来看,故宫,这个中国古老的机构与当下的贴近尚未出现“排异反应”。

注:原文以《〈故宫日历〉老黄历的新时尚》为题,发表于2014年12月3日大连《新商报》A22版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