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电影春节档竞争加剧 票房增速回落

 A智足常乐A 2015-02-27

    全景网2月27日讯 羊年春节假期已过,A股上市影视公司借着“春节档”又斩获大红包。然而数据显示,虽然电影春节档的总票房创新高,但是“大盘”喜人的背后,增长速度放缓、单部影片票房下降,则显示出竞争加剧的隐忧。

    据娱乐研究机构艺恩咨询的统计,从2月19日至2月25日初六结束的7天春节档期里,中国内陆电影市场创下19.6亿元的票房新高,和马年春节档的14.2亿元相比,增长了38%。

    票房增长回归稳健

    春节期间,内陆一共有7部电影赶档上映,多家主营影视或者沾边影视的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由华谊兄弟和ST松辽收购的耀莱文化等投资的《天将雄师》,以4.5亿元票房摘得春节档票房冠军;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博纳影业参与投资的《澳门风云2》,票房排名第二为4.12亿元;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影业参投了《狼图腾》,票房2.95亿元排第三;第四名是由宋城演艺参股公司、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参投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票房为2.61亿元。

    尽管19亿元的总票房刷新了“春节档”的历史新高,但对于市场投资者来说,这个成绩并没有超预期,甚至略显平淡。

    首先从票房总量增长看,羊年春节档票房比2014年马年春节增长了38%,但在2014年春节假期,档期内全国总票房同比2013年春节增长达84%,2013年则同比2012年增长了85%。不难看出,2015年春节档票房创新高背后,是增长速度从“暴涨”回落至“稳健”。

    纵观全年总票房,2014年内陆票房同比增长36%(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增速为26.5%),今年春节档和全年平均水平对比仅是大约持平。业内分析指出,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增长更多是依靠渠道红利——也就是银幕数量的持续增加,而不是现有院线的单位收入增加。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内陆共增加了5000多块银幕,增幅约为26%,与电影票房的增长速度相当。

    单片票房神话不再

    另一方面,虽然羊年春节档总票房创新高,但单部电影的票房神话没有出现,过去大公司靠一部“神剧”抢走档期内绝大部分票房的情况不再,市场竞争有所加剧。

    2014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大闹天宫》斩获6.12亿元,占了同档期总票房的43.4%,2013年春节档冠军《西游降魔篇》票房5.1亿元,占同档期总票房67%,几乎是一家独大。反观刚刚过去的2015年春节,票房冠军《天将雄狮》档期内的市场份额只有约26%,其与第二名《澳门风云2》的差距约为3800万元,领先幅度仅9%,而第三名与第四名的差距也只有3000多万元。

    “大公司对行业的控制力正在减弱,因为大制作不一定是好投资。”有分析认为,对于投资方来说,电影票房要和院线进行分成,再加上各种宣传发行费用,投入1块钱需要3块钱的票房才能保本。结合当下国产大片票房号召力不如以前的现状,一味地上马大制作不再是电影公司增利的最好办法。

    比如刚刚经历了大片“荒”的华谊兄弟,2014年最卖座的多是《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撒娇女人最好命》这类文艺范儿影片。而全年票房增长50%的光线传媒,其票房超过4亿元的也均是中等投资规模的现实、爱情题材影片,分别是《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分手大师》和《爸爸去哪儿》。

    中信证券在其春节档票房策略快报中表示,相对于波动较大的电影制作公司,影院院线或将更充分地分享行业增长的盛宴,成为本轮景气行情中的最大受益者。(全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