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近期市场很多人所关心的几个问题的回复

 lance365 2015-02-27

       市场没啥悬念,反正俺自己的策略就是持股不动(只限定俺自己这样操作,不代表别人也要这样)。12月2日晚我《加杠杆了》一文里用融资买的兴业银行,这部分筹码是属于追高买入,成本约12元,现在兴业盘口走势也还不错,一切都按我预测的情况在运行;12月4日晚《券商11月份净利润预测》一文里,我谈到说如果我再用融资加仓的话,那我可能会买些二线蓝筹股,因为融资不同于自有资金,虽然我看好银行股,但对我的仓位来说,再多一些银行股的筹码,对我意义也已经不大,而如果用融资的资金一味追高继续加仓银行股?万一出现调整,那会让我心里产生压力,所以随着银行股股价的走高,我融资的资金也要注意安全。为此,我文章里说到“这轮行情里很多优秀的低PE二线蓝筹还没怎么动”。而12月5日(上周五),两市二线蓝筹已经有所异动。周末期间,有关部门指出市场要推出各股的期权衍生品,今天(12月8日,周一)两市的二线蓝筹股开始群体上攻。虽然俺预测到市场热点要向二线蓝筹开始扩散,但我周五买的青岛海尔今天涨幅并不大,我买票的习惯很少看价位,多数情况下如果我想买就直接大单扫盘,不幸的是上周五我扫出海尔18.90元的最高价后,下午市场震荡,这样海尔还让俺套了4%,所以我这是自己给自己绑上吊的绳子,然后自己再搭凳子上去主动伸头求套。

关于近期市场很多人所关心的几个问题的回复

     (上周五早盘9:30俺还想加兴业,但下完单后想起自己的操作纪律,就是我加仓银行也不能太离谱了,毕竟这是融资,所以俺很快撤单了)

       原本二线蓝筹我最喜欢的几个票是烟台万华、特变电工和青岛海尔等,但俺最终选择了海尔(今天盘口证明三个里面俺选的居然是最差的,至少今天最差),俺选海尔的逻辑:1、格力电器早已经被QFII买满了30%额度,外资已经不准许再买,包括沪港通的资金也不能买(格力电器是深市的票,不是沪市的,所以沪港通的资金当然不能买),2、美的电器其实也不错,低市盈率,但美的电器是深圳市场的票,现在是沪港通,暂时不是深港通,加上美的电器的绝对价位有点高,所以放弃(其实我拒绝美的电器的理由有点无厘头);3、青岛海尔是上海市场的优质票,也算是行业龙头,市盈率低,技术形态正抬头中,而公募持续在减仓,俺又喜欢和公募对着干;4、沪港通实施后,青岛海尔已经两次上沪港通前十大买入品种的名单,这意味着也有外资看好海尔,这可以起到示范效应。综合这些原因,所以俺选了海尔,但俺买海尔只是买着玩而已,我要求也不高,中短线能给10-20%的机会即可,毕竟俺是用融资买。但俺要声明的是:我的操作只是我个人的投资行为,俺拒绝任何人效仿,俺买的票不代表它就要涨,俺不买的票不代表它就要跌,因市场的力量决定一切。

       以下为俺在其他地方无聊时回答一些同学咨询我的问题答复,俺觉得这些问题可能有点共性,所以转过来。但俺要特别声明的是,这些答复只代表个人观点,而俺只是个鸡农,养鸡的,所以俺的回答千万不要误导任何人:

(1)、Crane:这次会不会还像2012年一样呢?怕怕的。

       回复@Crane: 当全民看到金融股疯涨骂个没完时,行情就没完,但当全民都开始欢天喜地庆祝及盼着金融股继续大涨时,那行情基本就要阶段性告一段落了。而目前市场正处在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每天因看到金融股疯狂而愤愤不平的阶段中:)

(2)、仲墉110:请问一下ruibeier老师,最近的成交量为什么那么疯狂呢?那些人在卖哪些人在买呢?场外增量资金有那么多啊?这种情况正常不正常呢?能不能持续下?

       回复@仲墉110: 市场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上对银行股、券商股走高还不认可,市场争议大,这样势必造成成交量急剧放大,因为这些年来民间资本力量极为强大,有先知先觉的机构、产业资本、个人大户能先行看懂银行股的投资逻辑,因这些资金多半和实业有很大关联,他们知道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对比实业经营),所以这些资金在银行股估值远远被低估的情况下,是奋不顾身也要抢筹码的。比如12月1日银行股带倒垂头阴线那天,我身边朋友提醒我注意银行股风险,说银行股要短期见顶了,当时我就回了一句话:“我现在要的是筹码,我根本不在乎短线涨跌”,而和我同样心态的产业资本很多。A股市场连熊7年,此前各路机构唱空银行、券商策略唱空银行,公募甩卖银行,所以在散户心里银行股就是永远不可能涨的绩优垃圾股。这次先知先觉的机构合力抢筹银行股、券商股,然后借助抢筹把股价拉上去后,而市场多数投资人对这两大板块的持续快速飙升的走势赶到担心,包括已经持有这两个板块个股的投资人对以这样的方式急涨也都心有余悸,所以很多人在这几天震荡调整中都搞丢了筹码。现在很多专业人士的Q群里,几乎95%以上的专业人员踏空金融股行情,公募基金、券商自营资金更是踏空,很多人现在不停的怒骂银行股、券商股如此上涨,这就进一步说明市场多数人对金融股的上涨至少到目前还不接受,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多空争执激烈,势必造成成交量急剧放大,但市场上资金为王,在这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奋不顾身的抢筹下(毕竟银行股的市盈率现在也才5、6倍),等银行股再行向上冲击,冲击到市场对银行股上涨已经不得不认可时,筹码的锁定性就会转强,那时银行股再行走高时量能就会开始萎缩。

(3)、rabbitrun:安邦又在抢民生银行的筹码了

       回复@rabbitrun: 今年银行股的走势特点与2012年底的井喷行情有很大区别,我只说题材方面的事情,2012年底银行股行情里,只有中国平安集团收购深发展一个导火索,但这波行情不同,基本是16只银行股轮番上阵,而从市场博弈角度讲,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拉升模式,可以让行情走的更远、更高。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大致按照先后顺序简单说原因:

       2014年的年初,中信银行在阿里巴巴联姻的传闻下爆炒,最后我们知道中信银行实际上涨的原因是中信集团要赴港整体上市,那么拉中信银行,可以提高集团整体上市的估值水平,于是中信银行暴涨;然后是雅戈尔举牌宁波银行,于是宁波银行暴涨;恒大集团举牌华夏银行(股价上涨)、北京银行要赴港发H股(股价先行上涨百分之几十),交行混合制试点(股价暴涨),安邦举牌招行(大涨)、安邦举牌民生(暴涨),光大集团赴港整体上市(暴涨,道理同中信银行的上涨),然后为提高集团估值暴拉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还有民生员工持股计划,后面一大批银行都要陆续公布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奖励机制,然后是一堆银行要发行优先股,而后面浦发银行变浦发金融控股集团(金融资产大量注入),接着还有什么?降准?金改?金改继是2000年初银行业第一次重大改革后,又一次涉及到银行的重磅炸弹级别的大型改革,林林总总的无数题材和概念,包括证监会领导周五答记者问时,在说完创业板78倍市盈率后,马上强调蓝筹股的市盈率很低,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蓝筹股上涨有理,只是控制节奏,表太过火。这些因素我说完后,结果我就不需要说了,看完上面这些,答案是什么应该有谱了。

       总之一句话,2007年5.30后市场是二八行情,当时股民是只赚指数不赚钱,而这次基本是一九行情,多数股民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局面再次成为现实,并且这种局面将在后期继续持续很久,直到后期某个时点到来后,很多人开始不敢不追银行股为止,那时会有很多股民会象祥林嫂一样,两眼呆呆的嘟囔着:“当年4、5倍PE的银行股摆在面前,可我没有珍惜。”

    (备注说明:上面问题的答复是前几天的,今天(12月8日)市场热点已经开始扩散,二线蓝筹也开始启动,这也是俺希望的现象,因只有一二线蓝筹全面开花,市场行情才能走的更远)

(4)、徐谦: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沪港通的股票大部分都是A加H股上市,如果外资想买的话,直接买港股就行啦!为什么非要等沪港通开通后买A股?

       回复@徐谦: 外资是在买H股,但在香港发行上市H股的公司数量有限,并不是所有优秀的A股公司都到香港上市了,所以在港发行H股的中资公司其实不能全面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这就好比说香港联交所无法取代沪市A股市场一样。另外,很多公司虽然发行了H股,但很多公司实际发行的H股数量远少于其A股的流通数量。更重要的一点是,A股市场才能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中国又是全世界经济发动机,A股市场也是重要的新兴市场,所以外资必须配置A股市场的股票,现在甚至有外资在香港市场减持中资公司的H股,然后到A股市场重配这些公司的A股。 

(5)、我家的黑皮皮:我昨天看到这篇文章,11.16号小买银行,只是朦胧感觉银行会上涨。读了您的文章,才真正明白后面的逻辑。投资真的是明白后面的博弈,才看得更清楚。包括我12年底糊里糊涂参与银行,才明白上涨的逻辑。这样高度的文章,是太好了。谢谢! 

       回复@我家的黑皮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投资就如打牌,如果能摸清对方底牌,那想不赢都难。以前我和朋友聊,股市上有三种分析方法,分别是:1、基本面分析;2、技术分析;3、市场心理分析。投资过程中,如果能做到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然后辅以趋势投资(投机)的技巧,那就完美了。

(6)、江河:我还买了中国平安,相当于也买了银行股,兄台怎么看中国平安?

       回复@江河: 金融行业的三个子板块:银行、券商、保险都是不错的,券商板块的股性最活,基本上在任何级别的行情里涨幅大多都要超过银行和保险,而银行和保险应该差不多,因为两者的联动性非常强。但稳健型投资者,多会选择保险和银行,激进类型的投资者多会去选券商。早在半年前,我也让身边朋友除了买银行外,也可以买保险股的。

 

附:【热血罗毅关于近期金融股走势的一些再思考:(14年12月8日)】

原文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570a20102v8c2.html

       从13年6月热血分析师第一卷开始,已经立定决心,要抓住资本市场的大机会,只不过在14年底的机会来的太快,太猛,一下子让我们的机构小伙伴们感觉很惶恐,无所适从,于是我们又开了两次电话会议,发了热血三波大资金详解,金融也是从11月以来不带回调的一路暴涨。这两天交流,机构很焦虑,到底什么时候回调吗?到底是不是阴谋?到底怎么操作?上层对金融这样暴涨认可吗? 我们从07年最高点6124调整以来,一直到14年,这是一个金融大熊市,无人可以质疑这点,可以说,金融股在这段时间中,已经是被投资者判定为死亡。证券就是屌丝命,保险就是没利差,银行就是要出大量坏账,这些质疑在这7年中不停的重复,已然成为真理,所以投资者心目中的金融股就是死亡状态,记得之前很多朋友直接说:金融已死,有事烧纸。 但是,中国股市终于在多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被激活,顶层改革,新国九条,国际机构入市等等,那么之前热血三波资金中已经说明国际游资,房地产相关资金,高回报的理财与信托资金,都在重新配置货币,金融由于体量大,资源牛,价格低,回报高的特点必然受到大资金青睐。 现在的金融股就如同是长期昏迷的病人,刚刚苏醒,睁开眼睛,起身而立,这一步其实是最艰难,最激动人心,最让人难忘的时刻,多少电影都重点描述此刻,就如同现在金融股的走势一般,可以说这辈子应该都无法忘记这一个月的波澜壮阔走势。但是如果说金融股就此结束上涨,又要进入熊市,我是坚决不同意的。 金融病人才刚苏醒,下来还有很长路要走,例如要逐步可以走路,锻炼,跑步,最终翱翔在星辰大海,不要轻易否定金融的成长空间,我们市值/GDP比例依旧很低,未来GDP进一步增长,市值的增长空间自然可以打开,证券向现代投资银行转型,扩大杠杆,业务创新,是激活存量货币最重要的中介,市值依旧有很大增长空间,保险的利差改善才刚刚开始,未来应该长期稳定在2%的利差较为合理,那么市值也有2-5倍的增长空间。M2(货币)虽然很大,但还是会每年以10%-12%的速度增长,银行整体利差会缩窄,但是考虑贷款增长和非息业务增长,利润依旧可以保持10%左右增速,但是分化会加大,估值有2-3倍的修复空间。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拔苗助长是不行的,但我认为场外资金的进场是持续的,再回到以前的金融熊市轨道概率几乎没有,所以如果让我判断金融走势,就是先是快牛快打,之后进入慢牛轨道,大幅调整较难,如果出现这样的机会,不要怀疑,那就猛抄吧,因为既然对行业前景这么确定,有这样的抄底机会为什么要放弃?《论抄底的逻辑与艺术》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金钱永不眠,机会在眼前!(热血罗毅14年12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