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贵阳(3)

 陆安桥1871 2015-02-28
图片里的老贵阳(3)
   
    20年代的贵阳非常小,今天的闹市中心那时候还是一片乡村景象,这是20年代市西河上的香炉桥

图片里的老贵阳(3)

20年代的太平桥
从画面上看,全是挑水的干人(穷人),看来是劳苦大众聚集的区域。

图片里的老贵阳(3)

    从比较多的路上行人看,这是当时的贵阳近郊的一条路,恐怕现在已经是一条繁华大街了吧?从路人的穿着看,前面那个带礼帽、穿西装的绅士,正抱着孩子在和穿着入时的妇女散步,看来也是当时贵阳的新潮人物(穿着时髦,没有大男子主义哦)。

图片里的老贵阳(3)

   20年代的一个居民区

图片里的老贵阳(3)

   从这座破破烂烂的风雨桥看,20年代,贵阳的市政的确很差。

图片里的老贵阳(3)

    30年代初期,贵阳的市中心附近。

图片里的老贵阳(3)

 威清门内正阳街街景——可以看到远处的老贵阳城门

图片里的老贵阳(3)
   玉皇阁附近街景——镜头前这两个探头探脑的人好象没有见过照相机。

图片里的老贵阳(3)
  
     20世纪30年代初期贵阳城中心的大十字。
图片里的老贵阳(3)
 
    30年代的世杰花园,今天这里早已成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延安中路。
图片里的老贵阳(3)
    30年代贵阳的中山公园,在今天的中山东路上,老市委大院里。
图片里的老贵阳(3)
 
30年代贵阳的一个邮政局,大量的邮件正等待运出。
图片里的老贵阳(3)
 
    省府路,是40年代贵阳铺得最气派的街道,因为那时候贵阳的路面大多没有硬化的,而省府路则是用长条石板铺就的。
图片里的老贵阳(3)

    抗战时期,贵阳成了大后方,一下从全国各地涌入了大量的人,贵阳的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达到了40多万,1941年,贵阳设市,从小镇变成了城市,城市建设也有了发展,贵阳开始变得摩登起来,大十字的岗亭上,不仅有西门子的大钟显示这个城市的“现代”,而且还有值勤中国警察和美国士兵,如今的长官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或许会吹嘘说,自己治下的城市已经“国际化”了!

         图片里的老贵阳(3)

    抗战以后,受外地移民的影响,贵阳人的穿着也变得越来越摩登了。
图片里的老贵阳(3)

    时风所及,连这小孩也穿得像华威先生。

图片里的老贵阳(3)

    国立贵阳医学院成立时候的临时院舍是如此简陋

图片里的老贵阳(3)

    这居然就是40年代贵阳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图片里的老贵阳(3)

      40年代的贵州大学也很荒凉
      图片里的老贵阳(3)

     40年代贵阳建设起了一批新式的公园,河滨公园就是其一。

图片里的老贵阳(3)

    中正公园(今花溪公园)也是40年代辟为公园的风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