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熬吧茶闻|漫谈红楼梦里的茶文化

 海门山歌 2015-02-28

贾母为何不爱吃“六安茶”?


《红楼梦》中提到的茶名主要有:贾母不爱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另外还提到“漱口茶”、“茶泡饭”等与茶有关的茶。  


栊翠庵品茶[详见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当妙玉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而不吃,当被告知为“老君眉”后方才吃。

在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记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又据《中国茶经》记载:“六安茶产于寿州盛唐[现为安徽六安市],其中‘小岘春’最为出名。”自唐代始被列为名茶,属绿饼茶。而“老君眉”实为岳阳[古称岳州]洞庭君山所产的“君山银针茶”(也有学者认为属普洱茶,笔者认为是属黄茶类),其外形似眉毛,满批白毫,又因产于君山,故名“老君眉”。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很少。”其品质为,外形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甘醇,叶底嫩黄匀亮。属于轻微发酵茶中的黄茶类的品种。老君眉叶片弯弯,满披白毫,纯净如寿星之眉;制成茶叶,嫩、匀、鲜、净,色泽润绿。


贾母不爱吃“六安茶”,而喜欢“老君眉”,笔者以为恐有以下原因:  


(1)日常生活习惯所致。贾府在北方,而北方居民多喜饮花茶类和发酵茶类。  


(2)贾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叶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腻之劳,再加上贾母年事已高,脾胃虚弱,饮滋味醇和的茶叶较适合。因为茶叶中一般发酵茶的去腻解酒的功效要好于不发酵茶[绿茶],所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饮食中多酒肉,所以他们“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喝的多为再加工茶中的紧压茶或红茶等等。  


(3)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最有意思的是贾母吃了半盏后便递给了刘姥姥吃。而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刘姥姥散居乡下,体力劳动繁重,日常生活中饮食方面口味也较重,所以说出如此之话,便很自然了。日常生活习惯的差异,吃茶习惯的强烈对比与反差,更衬托了贾母的宽厚慈爱、地位尊贵,从而也间接地刻画了贾母的性格。从妙玉的备茶“老君眉”的行为中,曹雪芹把妙玉的深懂茶道、人道[不得不恭维、讨好贾母的“道”]的一个“槛外人”的性格,也刻划的细致入微,一个聪明乖巧,人见人爱的丫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普洱茶”出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集散在普洱县。自唐始用,到宋时已列为贡品名茶。是黑茶中的一种,属完全发酵茶。它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有独特的陈香。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有降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


小说中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效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和宝玉的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原文中: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盄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关于这“女儿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普洱茶中极品。但据笔者考证在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女儿茶为泰山附近采青桐芽为饮料。所以笔者认为此女儿茶的功效应与普洱同,甚至要好于普洱茶。但怡红院里常备普洱茶该为事实。此回中几个丫鬟为宝玉过生日,事先袭人晴雯已备好一坛上好的绍兴黄酒,泡好了一壶女儿茶,又宝玉有话:“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林之孝家的建议丫头们沏茶。这种种细节的描写,也足见宝二爷这一圈子里的人也知晓茶性,深懂茶道。  


“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自宋代以后被列为贡品名茶,属于细嫩绿茶,它有四绝: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匀齐,芽毫依稀可见,色泽翠绿悦目,香馥若兰,滋味甘鲜,颊齿留芳,沁人心脾,汤色明亮。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创设“行宫”,把龙井列为贡茶。黛玉请宝玉喝龙井茶[小说第82回中]说明宝玉在林妹妹心中的重要,然而宝玉一下学第一时间就来看这位妹妹,不能不说二位是心有灵犀的。林妹妹生于江南自喜饮绿茶,又好龙井,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林黛玉也是一个饮茶高手,超凡不俗。  


至于宝玉所钟爱的“枫露茶”,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产于何时,如何制法,均不得而知,笔者在此也不多加猜测了。



水为茶之母:雨雪入茶


陆羽《茶经》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泉水”、“江水”、“井水”,这三种水最为常见。


《红楼梦》中提到的雨水和雪水,在古代的典籍中也多有记载。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句:“融雪兼香茗”,唐代陆龟蒙《煮茶》诗中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的诗句,宋代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前“叙”中曰:“梦文以雪煮小团茶。”等等。为何曹雪芹在运用茶文化用水时而不多言陆羽的“三水”,而唯独在雨雪上下工夫呢?比笔者认为这其中恐有三点原因:  


(1)北方地理气候的客观原因所至。北方多干旱天气,河流水质不佳,山泉较少。井水中,好水也不多,北京故宫里的“大庖井”水质不错,但那是皇上专用的,管理甚严,小说中也不可能选用。  


(2)雨雪水是“天泉”,古代的自然环境比现代好,食用雨雪水是生活中的常识现象。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有茶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描写的就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景,这里的“天水”指的就是雨雪水。


对于雨水,其品质一般因季节而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微生物易滋生,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般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易浑浊,不宜饮用。


所以在小说中,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梯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的轻浮,如何吃得?”而古人对贮水也颇有研究:要贮水得法。


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岕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罗癝在《茶解》中曰:“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敗矣。”在小说中,也可见曹雪芹对贮水之法也颇有研究。  


(3)自然界的水有软硬之分,雨雪水属软水。软水中含有的其他溶质少,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用其泡茶,则茶汤明亮,香气高纯,滋味鲜爽,茶味也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中的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若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会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所以对古代北方来说,雪水、雨水被视为茶之良母便是自然了。



文源:网络


|熬吧茶苑|

熬吧茶苑——茶生活美学馆每月一场茶会,给你一杯茶的时间,我们停留下来,慢慢体会舌尖上舞蹈的醇美滋味,细细品味茶汤里的美妙人生。


人文熬吧 茶香生活

熬吧是一家集茶道、红酒、美食、读书、棋道、论坛于一体的品牌文化与商务交流平台,创立于2005年,位于长沙市芙蓉中路218号和府大厦五楼,总面积1800余平方米。


2014年7月,熬吧茶苑组建,以传播中国茶道文化为理念,通过茶席、茶会等优质活动,打造属于爱茶人的文化体验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