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直门之左邻右舍

 老北京的记忆 2015-02-28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50年代莫斯科餐厅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1954年展览馆工地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1956年从展览馆鸟瞰西外大街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1956年展览馆路及西侧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1960年西外大街看西山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1961年西直门外大街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1962年西外大街商铺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1962年西直门箭楼西外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1980年动物园前无轨公交停车场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北京动物园(始建于1906年)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北京天文馆(1957年9月落成)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北京展览馆(1953年始建,1954年9月落成)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昔日展览路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昔日展览路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昔日展览路

西直门外大街老照片
昔日展览路

六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六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61年西直门
六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62年东向西看西直门城楼
六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62年西内南侧南顺城街马道
六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62年西直门北护城河
六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62年西直门火车站
六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67年文革期间西直门被拆前的珍贵照片
六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六十年代西直门城楼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48年西直门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从西直门处进入北平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50年代的西直门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50年代西直门箭楼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56年西直门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56年西直门护城河.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1956年西直门箭楼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西直门(拍摄时间不详)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西直门(拍摄时间不详)
五十年代西直门老照片
西直门(拍摄时间不详)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1901年西直门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灵柩通过西直门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1931年西直门里面箭楼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1931年西直门西北面拍摄的箭楼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拍摄时间不详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拍摄时间不详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拍摄时间不详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拍摄时间不详
解放前西直门老照片
雪后西直门(拍摄时间不详)

八道湾左邻右舍---西直门

八道湾左邻右舍---西直门

西直门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元士祖忽必烈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新城时开始建造的,在元朝时西直门被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刘秉忠为西直门总设计师,郭守敬负责水源方面的设计,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设计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完成。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冬天元顺帝为防农民起义军攻城,下令赶筑包括和义门在内的11座城门的瓮城和城外护城河的吊桥。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大军攻占北京城,为了防止北元的反扑,曾命华云龙整修和义门及附近城墙,永乐十七年再次修缮后改名西直门,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

八道湾左邻右舍---西直门

西直门城楼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原瓮城压在新建的瓮城之下。史书中曾有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大风毁坏西直门城楼的记载,清朝乾隆五十四年曾大修西直门城楼、箭楼,光绪二十年(1894年)修西直门至颐和园之石路,同时修缮西直门城楼,后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完工即告中断。1950年西直门城楼、箭楼及瓮城曾修缮。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在箭楼下发现埋在地下的元朝和义门瓮城门,现原址现已辟建为路。

八道湾左邻右舍---西直门

西直门城楼台基底宽40.9米,城台顶进深24米,城台高10.75米,内侧券门高8.46米,外侧券门高6.3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5米,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面宽32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5.6米,城楼连城台通高32.75米。瓮城为方形,东西长62米,南北宽68米,瓮城南侧辟券门,券门上建闸楼,东北角建关帝庙。

明正统元年(1436年)新修的西直门包括门楼、门洞、箭楼、瓮城、瓮城门各一,均采用山东临清烧制的特大城砖。门楼通高34.41米(包括楼台),为3层飞檐歇山式建筑,柱、门、窗皆为朱红色,檐下的梁枋上饰以蓝、绿两色图案,顶部为绿色琉璃瓦,饰有望兽及脊兽。在门楼台下部正中与城垣墙身垂直方向,辟有券顶式城门洞,因沿袭和义门之制,较内城其他门洞低。装有向内开启的城门一合,用福山寿海5面包锭铁钉固定。城门正前方为一重檐歇山顶箭楼,西、南、北3侧共有箭窗82孔。箭楼西侧面阔7间,内侧庑座面阔5间,通高30米,俯视呈“凸”型。瓮城连接城楼与箭楼,为东西62米、南北68米的方形。西北角设有瓮城庙。在瓮城南墙辟有一瓮城门。与城门方向成曲尺型,以利屏蔽城门。上方有一座单檐硬山谯楼有两层12个窗,有称瓮城门楼。城外护城河木桥改为石桥。

八道湾左邻右舍---西直门

西直门城门为木质,有地堡式城楼3间,上设5孔水眼的水窝2个,可向城门灌水,以抵御火攻。

由于北京的水源地多位于北京玉泉山附近,因此明清时期,皇城中所需的御用水从玉泉山途径西直门运进北京,所以西直门又被称为“水门”。在西直门瓮城门洞中有汉白玉水纹石刻一块,故有“西直水纹”一说。另外西直门还有防火设备。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西直门元时称和义门,明初在和义门旧址重建,是明、清时北京通往西部山区的门户,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城楼与箭楼均三檐两层。六十年代末修北京地铁,将城楼、箭楼拆除。拆除箭楼之时,发现元代箭楼被包于明代箭楼之内,甚为轰动,为当时新中国重大考古成果之一。

西直门原城楼(现立交桥主路东侧偏南位置)向东走约一公里至新街口丁字路口处,正对着原来西直门楼内侧的这条笔直的大街,即为西直门内大街。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西直门内大街在明清、民国及解放初期都为东西两部分,以街北的崇元观胡同(现东新开胡同)和街南的北沟沿(现赵登禹路)为分界限,街西部称西直门大街,街东部称新街口西大街(明清时曾称新开路、新街口西街)。1965年全市整顿地名,北京市政府才将两条大街合并为西直门内大街。

西直门内大街东段为新街口商业区,多商业店铺。西段略少。其130号为天主教堂,是旧时北京四大堂(东、西、南、北)之一。建成最晚,现存建筑第三次复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有尖顶钟楼,1976年地震后拆掉。曾改为同仁堂中药提练厂,现已退出。

西直门内大街曾是皇家出行的要道,享受清水泼洒、黄土铺垫待遇(街北侧曾有间距相等的七口水井为泼洒道路专用井,平时铁盖封死,百姓不得动用,垫路用黄土取自土质较好的西外大柳树村)。

道路两侧有十七条临街老胡同,虽然这些胡同内老平房不断的被拆除并相继建成玉桃园、新街口西里、国英园、冠英园等小区,但由于自明、清以来整体格局一直没有大的改变,所以这十七条胡同还能寻找得到。

街北十三条胡同有北顺城街、阔带胡同(由清时的口袋胡同与胡同内的裤腰带胡同合并起名)、蔡家大门、火药局、桦皮厂、酱房大院、穿堂门、马相(明时称御马监)、北草厂、高井、三官庙、柳家大门、崇元观(因原有一座建于元代的石桥,此处曾称为红桥、横桥)。

路南四条胡同是南顺成街(现西直门南大街北段路东位置)、南小街、南草厂和北沟沿(今赵登禹路)。1965年在变更西直门大街名称时,街两侧的多条胡同也相继更名:将阔带胡同的一部分和蔡家大门并入胡同内的玉佛寺,改名为玉芙胡同;将火药局并入胡同内的铁狮子庙胡同,改名铁狮子胡同;将三官庙称西章胡同;将柳家大门称青柳巷;将崇元观与胡同内的东新开合并称东新开胡同等等。总之,这次地名变更将西直门周边大大小小百余条胡同中凡带有寺、庙、王爷等“封建色彩”及不文雅的名称全都改了,路南临街胡同只有赵登禹路,在文革期间曾一时改称为中华路。

西直门内大街自明清时起,马路两侧就有众多的商业店铺,这些店铺面积都不大,最多二、三间门面,由于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吃的、穿的、使的、用的,应有尽有。如:粮店、米庄、油盐店、布铺、洋药店、中药房、绒线铺、饭铺、肉铺、豆腐坊、粉房、酒馆、饽饽铺(糕点店)、盒子铺(熟肉店)、鱼菜摊、文具店、书摊、私人诊所、澡堂、理发店、裁缝铺、车行、铁铺、轿子铺、井局、裱糊店、修表店、刻字摊、茶馆、干果店、棺材铺等等。百姓日常用品在此大都可以买得到,所以大多数西北郊农民进城也都选择到西直门内大街购物和消费。

到解放前夕,由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致使很多店铺倒闭歇业,西直门成为了老北京人人皆知的“穷西北套子”,但街面仍有一些店铺,艰难地维持着生计。象益兴隆、富兴隆、協益成(粮店米庄)、大众(油盐店)、玉明楼(猪肉铺)、天和益(牛羊肉铺)、元昌永(酒馆)、庆平轩(茶馆)、富生、千祥(果品)、德裕(姜店)、裕美斋(糕点)、天巨龙、大碗居(饭铺)、福盛(粉房)、祥顺成(布铺)、新民、天利(理发)、德本兴、荣茂(绒线铺)、义和、同善庄(轿子铺)、启发顺、信丰、大明(车行)、顺兴(刀剪铺)、一元斋(钟表店)、西万庆(文具店)、开业(井局)、圣济堂(中药铺)、宗和氏(洋药店)、惠善(当铺)、玉顺(寿材)等。

当时西直门内大街上的店铺不象现在的小商店,今天这儿售喜庆礼品,明天又改为卖寿衣花圈。自打解放初起到“文革”前,西直门大街上的这些店铺虽然改为公私合营,但变化都不大,这么多年过去了,提起这些老店铺,至今仍让一些老人们记忆犹新。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2005年仅十米左右宽西直门内大街是一条狭窄拥堵的小街,可在解放前却是北京城比较宽阔的主要道路之一。1924年北京第一路有轨电车就是从这条大街路北的电车北场(现马相胡同西侧华电大厦位置)首发并开始运行的。

2005年开始进行的西直门内大街改建工程西起西直门立交,向东经西内南小街、南北草场路、后仓中街、赵登禹路、北帽胡同,至新街口大街,道路全长约1400米。道路红线宽70米,为城市主干路,道路横断面为四幅路,西内大街与桦皮厂路相交处采用灯控平交路口处理,沿线与其它道路相交处均按平交路口处理;沿线新建两座天桥。

现有西直门立交桥至新街口大街长约1400米的大道两旁,分立着两排高约二三十米的国槐和桦树(当地居民称,这些大树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阴森森的一片,道路的两侧不时有自行车来往穿梭。国槐树的北侧是一片破旧的平房,部分已经拆除,部分没拆的拉面店和小服装店等也都已经被刷上了“拆除”字样。

从2008年新建成的西城区文化中心大楼的坐落位置上来看,它从马路边往北退后了约30米远,西内大街北侧所有的新建建筑物,可能全部按照这条红线来来设计安排,看来下一步政府要扩宽西内大街了。

目前西内大街是北京城内仅存的一条保持着清末民初基本格局的大街,它的长度和宽度代表着几百年北京城主要街道的历史原貌。。

西内大街街两侧高大的国槐树,枝繁叶茂,顶部枝叶南北勾连,是北京城最美的一条街道。笔者希望在未来扩宽西外大街时,千万千万不要把路北的那排宝贵的国槐树林,连根伐掉!!!

下图照片是热情的网友“料姜石”先生在2012年6月10日拍摄的西直门内大街北侧马相胡同南口北侧新建的新街口街道办事处服务大楼的照片,笔者也就以这张照片作为结束,完成了“反正”先生和“勿忘我”女士托付笔者介绍西直门和新街口地区一些建筑的任务,并在这里向广大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